小時候家裡煨藥的黑罐子,居然是非遺產物

我覺得我的故鄉湖南省雙峰縣是個神奇的地方。歷史上曾經遭受明末朱元璋的大屠殺,卻流傳下了幾千年歷史的古楚語。

這裡默默流傳著南北各地的傳統工藝,又箴默隱忍地流傳。它秀外慧中,讓無數的小家在這裡安居樂業,又默默無名存在了幾千年。

我總覺得,人有時候是要走出去,才能認識到故鄉的好處的。就像我,曾經身在福中那麼多年,卻一心向往著外面的世界。而出來之後,我在哪裡都能看到故鄉的影子。這鄉情啊,真是走得越遠,反而念得越多。

這一次對故鄉的發現,是從一個黑罐子開始的。

小時候,我們那裡家家戶戶都有個黑罐子,一般用來熬藥,燉肉湯。在縣城的天青街,幾乎每家雜貨店都有這樣的罐子賣。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來說,用黑罐子煨出來的食材味道都特別純樸自然,深得食物精髓。而且這種黑罐子一般都不帶蓋,熬藥的時候就蓋上包藥的牛皮紙,在炭火上小火慢慢煨著,所以又叫煨子。

小時候家裡煨藥的黑罐子,居然是非遺產物

出來十多年,我也有多年沒用過,因為外面賣的是各種各樣的瓷罐,這樣粗陋的黑罐子是沒人賣的。我本以為也是這樣。

可是漸漸的,我又覺得,外表越精美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越好的,就比如現在流行的塗層鍋具,就有著安全的隱患,就比如那些精美的磁器,用來烹煮並不是最好的,反而是那最簡陋的黑砂罐,才是燉煮的最佳器皿。

器物的發展總是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精緻,一個迴歸自然。我們也只有的回頭的時候才會發現,那些人類在最初發展階段做出的生產工具,好像才是最天然最質樸的。很多看似老古董的東西,它們身上揹負的不僅是歷史,還有最質樸的生活味道。

就像這黑罐子,來到大城市的人覺得它粗陋,然後人到中年的時候,又會想念起這些老物件的好來。

去年弟弟回老家的時候帶了個黑罐子過來,因為母親的身體不好,經常需要熬藥,這種最適合熬藥的工具自然是必備的。

我覺得人到中年,需要調養身體,也有必要買一個。只是暫時沒機會回老家,就去網上搜。在萬能的某寶,我發現這個黑罐子也是很難搜到,而用“煨子”這個名字,只搜出來少量砂罐,價格有70多到200多,這都是一件中高階陶器的價格了。而這些高昂的價格則是由於人們對烹飪和茶器、生活美的追求有了許多附加值。我也看了這些產品的頁面,罐子質地跟老家的黑罐子是差不多的,只是造型不一樣,外表看起來稍微好看點,有點裡面還有塗釉,其實上釉對熬湯不是那麼好的。後來我用砂罐去搜,才搜到這種老式的煨湯罐。這種黑罐子現在某寶依然只賣20到50,和那些非遺的高階黑砂相比是低了很多,是很接地氣的價格了。一般購買的多半還是在外的湖南人,發貨地基本是婁底和長沙。

小時候家裡煨藥的黑罐子,居然是非遺產物

從某寶上買回來的黑罐子,先讓它喝飽水,喝水的時候還滋滋響

小時候家裡煨藥的黑罐子,居然是非遺產物

先用罐子熬個濃粥,溢位來的汁很多都被罐子吃了,沒有掉到灶面上去

從頁面對這種黑罐子的介紹來看,煨子和滎經黑砂的工藝是差不多的,是由一種特殊的鐵質砂土製作而成,需要加入松樹枝或鋸木灰燒製,才會形成古樸自然的青灰色。而且這種工藝和茶器界有名的建盞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小時候家裡煨藥的黑罐子,居然是非遺產物

小時候家裡煨藥的黑罐子,居然是非遺產物

作為一種不上釉的砂罐,它們質地古樸,抗腐蝕、耐酸鹼,不起化學反應,儲食物不變質,烹製食品煨、燉、煮、燒均可,能保持食物營養成份和食鮮味美,黑罐子的存在也是這個原因。只是它們一個在湖南,一個在四川雅安,我不知道歷史上是哪裡流傳到哪裡,我也知道歷史上很多湖南人去了四川,也許是帶過去之後在當地發揚光大的。

只是原產地依然是做著最老式的款式,湖南的非遺上也沒有看到它的名錄,也有可能是包含在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工藝這個大類目裡,其實是有點失望的。我還是希望它獲得更多關注,得到更多生存和發展空間,也希望更多人認識到埋藏在我們身邊的這筆寶藏。

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想回老家探尋一下這黑罐子在湖南的發展歷史,瞭解更多關於它的工藝製作,希望可以為它的發展助一臂之力。作為讀者的你如果方便的話也可以代為探尋,我會非常感謝的。

這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工藝產品,檔當它們還能在現實中重逢,不得不佩服黑罐子的強大的生存能力。就憑這貌不驚人的外觀,它在湖南人的生活歷史中不知道已經存在了多少年,而且我相信,它還會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