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井伊家族有多少人

布衣之怒,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一、

寬永庚午七年五月十三日,晴。清晨伊始,空氣中就散發炙熱的氣息。上午十時,牟之助先生送來了白川新鮮的鱒魚,特此獻給老中井大坎守大人。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事可供記載。井伊家在神橋上的大宅,莊嚴平靜如常。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井伊家書

但是,到了正午時分,元芸州廣島福島家的浪人,來到井伊家的門前,要求借用內宅的殉道場,切腹自盡。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威嚴與渺小

我叫津雲半四郎,津是大津的津,雲的天邊的一片雲。。

“元和五年,我家主人家道中落,福島家一萬二千名武士被迫散落四地。我來到了江戶,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等待著有主人再僱傭我。但在這太平盛世,誰還會急需一名武士呢?這世道已經不需要我了,我的希望也粉碎了。”

。“鬱郁不得志的苟活,在貧窮中無聲的死去。那樣的情況,對我是不可接受的。與其生而消磨,不如以武士的方式,體面的死去。這就是我來的目的。請轉告你家主人”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殉道場

被譽為“日本戰後電影史上傑出巨匠”的小林正樹的代表作《切腹》,就在這遙遠的如同地底傳來的敘述語調中開場了。

舒緩、冷靜,安寧,就像影片中決然赴死的男主角津雲半四郎。

這是一個赴死的故事、這是一個復仇的故事、這是一個尋求卑微正義和尊嚴的故事。

這是一個平民絕望之怒的故事,這是一個瓦解虛有其表武士道精神的故事,是幕府殘陽下,武士階層最後的輓歌。

這是一個落魄的武士,用一生的經歷和生命換來的感悟,就像電影中說的:

這不是普通的遺囑,這是一個即將去往永恆世界的人,留給你們最後的箴言。你們必將從中受益!”

二、

作為靜態美學大師的小林正樹導演,在本片中將他一貫追求的“儀式感”和“藝術性”發揮到極致,整部影片像“一件精緻易碎的藝術品”。

構圖素淨、整潔、對稱的一絲不苟,就像影片中井伊家所標榜的武士道精神一樣:純潔而高貴。

而寂靜的迥然、平靜的呼吸聲、隱隱約約弦弦掩抑的絲竹聲;在沉悶的空氣中偶爾的一聲“啪“,合上的摺扇聲如驚堂木一樣提醒觀眾,殉道儀式莊重而嚴肅,雖然繁冗,但你不能感到無聊。

然而這份唯美精緻,只不過是影片現實批判基調的反襯;其承載的純潔高貴的武士道精神的背後,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的裝飾。

仲代達矢飾演的落魄老浪人,無望赴死的決心是真的。但在赴死的背後,還有更加深沉的目標:

以生命、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傳統做為砝碼,去實現他最後的心願:尋找卑微的尊嚴和正義、辨明勇敢和忠誠的實質。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一道門,兩種境遇

三、

老浪人津雲半四郎在切腹之前,講了一個故事。關於自己、關於家人、關於關於時代變遷下武士的命運:

1、津雲半四郎的故事:卑微的尊嚴和孤獨的正義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滄桑破碎

仲代達矢飾演的津雲半四郎,沉默、隱忍,眼神滄桑破碎,深不見底,如同一座風化的雕塑。雜亂的頭髮、未修的鬍鬚,就如同他自述的:

“不需要新長袍。我現在這身破舊的衣服,最適合一個又窮又老的浪人,前往另一個世界。”

形容破舊並不可恥,生活落魄並不可恥。——-只要一個人有平靜赴死的勇氣和諾不輕許的品質。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流動的鏡頭

津雲半四郎自殺的背景是:

幕府削藩以後,無數武士淪為失業的浪人。一些武士不堪忍受貧困和尊嚴的折磨,會到各地名門的庭前,請求體面的自殺。影片中井伊家來的第一個人,是真誠切腹殉道者。出於對它高貴精神的敬重,井伊家沒有答應他的請求,而是收留他成為家臣。

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後面越來越多的浪人開始到來,但他們的目的卻並不單純。就像餓犬嗅到了飯糰,螞蟻找到了糖山。井伊家儼然成為無賴們以切腹為名,進行錢財勒索的樂園。

面對井伊家的質疑,老人並沒有著急的辯護和被侮辱後強烈的反應,他始終是平靜的、體面的:

我的切腹是真的。我來的時候是下定決心的。

我的劍不是竹子做的。

新長袍是不必的。

我現在這身破舊的衣服,最適合一個又窮又老的浪人,前往另一個世界。

因為實質行動的力量勝過一切。

公元1645年,錢謙益自殺殉國。大張旗鼓,對外宣告,率家人故舊,載酒常熟尚湖,作詩飲酒,憑弔屈原。從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陽西下,最後凝視著西山風景,探手摸了摸湖水,說:“水太涼了”。然後率眾降清。

死,對於一個心如磐石的人來說,不需要大張旗鼓的宣講。就像一個人的心裡話,不必寫出來放在網上,進行表演一樣。

當一個人堅定了必死的信念,任何事物都奪取不了他的尊嚴。因為,這是一個人捨棄一切換來的。

當一個決定捨棄他的生命的時候,他便捨棄了一切。就像津雲半四郎生前對武士的名聲看的太重,把那些虛有其表的東西握的太緊,無法捨棄,導致他忽略了更多:

1)他為武士階層落到窘迫的生活境地感到羞恥;

2)他眼睜睜的看著女兒、孫子的相繼病死無能為力,卻從來沒有想過賣掉象徵身份的武士刀——那些虛徒粉飾的東西把他困的太緊了;

3)所以他完全不理解自己女婿千千巖求女的偉大:一個武士,為了妻子和家庭,可以賣掉自己圖騰——武士刀;也可以不顧武士的尊嚴的去大戶人家行騙,恥辱的被殺死。

失去一切,才明白了一切。所以他才有了以死殉道的決心。只是這個道不是武士道。而是追求那一點點的最卑微的正義:

(千千巖求女)一個武士,以切腹為威脅進行行騙是可恥的。可是,最出色的武士也是人。一個人不顧尊嚴,去行騙,一定有他不得已的理由。處死前,難道你們連多問一句也麻煩嗎?

問女婿討回一點點的名譽,這是他最後的心願。

這是我在另一個世界和他們相逢,帶給他們最好的禮物了。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高臺之上,如同審判臺;

然而就像高臺之上那無法逾越的存在一樣,道歉是不可能的,認錯也是不可能的。他最微小的願望也成空了。最後終於引發的大戰、毀滅。

看電影的時候我想,如果井伊家表現出一點點的同理心,津雲半四郎會不會從容赴死,還會不會有後面揭穿井伊家武士虛假面孔的舉動,而引發生死大戰?

但偶爾中藏著必然,津雲半四郎在來之前就已經提前割下井伊武士的髮髻。想必他也對一切都看透了吧。

對於處死一個生命,都不願意多問一句的井伊家來說:一句道歉未免太重,而流浪武士的生命太輕。

2、 千千巖求女的故事:徒有其表的粉飾,還是家庭的責任?

11年前,千千巖求女也是英俊少年,春天櫻花飄落的時候,他會在庭院的小屋裡,練字、畫畫。

津雲半四郎的女兒美保, 就陪在她身邊。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櫻花與少年

千千巖求女的故事,由3部分組成:

1、從井伊家口中道出的表象;

2、從津雲半四郎口中的道出的內情;

3、雙方共同展現出的結局;

在井伊家的口中,千千巖求女是一個無賴,以殉道為名的勒索者。

1)一個心堅如鐵,決心以死殉道、捍衛尊嚴的武士,怎麼會在“也許可以給你一份工作”的試探下喜形於色?

2)一個言出必行的武士、帶著求死的決心而來,面對井伊家允許他即可切腹的決議,又怎麼會出爾反爾,磕頭請求寬限幾天?

3)一個把榮譽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的武士,怎麼可以為了幾個銅錢就變賣自己的佩刀,而後在刀鞘裡裝入竹劍,掩人耳目招搖撞騙?乃至於上門敲詐,以自殺為名義進行勒索?

這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流氓,這是對武士道精神極大的不敬和侮辱。所以井伊家的決定是,求仁得仁,命令他即刻切腹,以儆效尤——-就用他自己佩戴的竹劍。

他們不允許他反悔,即使他磕頭求饒。

井伊家的武士們要用刀和矛,幫助他堅持決心,捍衛真正的武士道精神。

.真正的武士精神,就是切腹時要恪守最標準的儀式。必須用古老的十字剖法,取出心臟,介錯手才會砍下他的頭。而不是形同虛設,流於表面----甚至像近年來不可寬恕的做法:殉道者用一把扇子,在腹部比劃一下,介錯手就完成了儀式。.

井伊家的第一高手,神道無念一流大師彥九郎,要求千千巖求女必須這麼做。並且親自做他的介錯人。.

他們不允許他寬限兩日的請求。即使已經發現,他的武士刀已經換成了竹子做的贗品。

這是井伊家口中的千千巖求女,一個武士道的背叛者,毫無尊嚴的流氓。而在津雲半四郎的口中,千千巖求女的另一面漸漸浮出,讓人有了更多的同情理由:雖然一個武士報著求財的目的去踐行自盡,是不可饒恕的。——-但他同時是一個丈夫、父親。

1)一個破落的武士,過得比貧民更為窘迫;作為潛在的不安定因素,沒有人願意僱傭他們;

2)家裡所有的值錢的東西都已經當掉,甚至於他的佩刀;

3)妻子拖著病體靠糊紙扇維持生計,最後到咳血不起;

4)1歲的孩子高燒不退,因為請不起大夫,只能靠井水降溫;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英雄末路

這就千千巖求女切腹前的狀況。正如電影中說的,就算最出色的武士,首先他是一個人。人需要責任和擔當。所以在家庭遇到危難的時候,他拋棄尊嚴和廉恥站了出來。他安頓好一切說,他有辦法借到錢,他將在黃昏的時候回來。

然而僥倖並沒有眷顧他。也許是因為年輕,面對井伊家“僱傭”的試探時,他的臉上顯露出了驚喜的表情。——於是悲劇接踵而至,被逼切腹→求饒不準→竹劍敗露→被逼用竹劍切腹。

千千巖求女自盡的一段拍的非常慘烈——-就像他求饒時所說,請給我寬限兩日,兩日後我一定回來,完成切腹的承諾。因為切腹自盡,用竹劍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如果井伊家族真的寬限他兩日,他會回來嗎?我想是的,一個為了妻子女兒鋌而走險的男人,和真正的敲詐勒索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就如津雲半四郎反思時說的:

無論如何,用自殺來索取幫助是不可原諒的。但家庭遇到危機的時候,千千巖求女這樣的人,拋棄尊嚴站了出來,我很自豪。而我從來沒有想過做點什麼,我和我的劍從不分離,我和這些無用的東西,捆綁的太深了……

當一個男人為了責任放棄一切的時候,他就是可以原諒的。即使這種東西是廉恥。

3、井伊家族武士的故事:審判者,與被審判者

井伊家族武士,在影片中以兩種面目出現;前期是以最高標準審批千千巖求女的道德審批者,後期是色厲內荏徒有其表的被審批者。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井伊武士

審判者:

如果說千千巖求女的僥倖心理是他死亡的導火索的話,那麼井伊家的眾位武士就是這場慘劇的催化劑。因為面對千千巖求女事件,他們一直就是以一個審判者的姿態來處理:

1)第一反應:懷疑這又是一個勒索者,殺一儆百,永絕後患;

2)試探:看出破綻後,並不點破,暗地裡設計、誘殺;

3)憤怒:在千千巖求女更衣時,發現佩劍換竹劍。殺機更重,因為這是武士道尊嚴的侮辱!

4)處決:求仁得仁,無可後退。即使是用竹劍,也要求千千巖求女完成最嚴格的儀式。

實際上千千巖並沒有完成切腹:

他拔出了短刀,是竹子做的短刀。

他用盡力氣,朝腹部刺去,但刺不透。

他拔出了長刀,長刀也是竹子做的。他使勁的連刺,腹部滲出了血。但刺不進去。

他只能發瘋似的用竹刀刺自己的肚子,哀求井伊家武士儘快幫自己完成介錯。最後哀嚎半個時辰後,咬舌自盡。

除非你完成儀式,否則我不會進行介錯!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介錯人

這不是維護正道,這是借正義之名進行的虐殺!虐殺完成之後,他們還要將屍體抬到死者的家裡,當著他家人的面,將滲血的竹刀扔在死者的身上,鄙夷道:一個真正的武士是不會賣掉自己的劍的,他會用鐵劍完成切腹,而不是咬舌自盡。

這是電影前半段的武士們,善謀、驍勇,以自身的勇武和忠誠而自傲,以武士道精神捍衛者的身份去審判一個浪人、敲詐犯。但就像津雲半四郎所說的:

劍客沒有經過戰場的測試,就像在陸地上游泳。

井伊家引以為傲並作為標尺去審判別人的武士精神,到底有幾分成色?是否足金足赤到了,可以雖然處置一個人的生命的地步?答案是否定的。

被審判者:

取去一個人首級不易,但取掉它頭上的髮髻更難。

對於井伊家武士的審判,是由津雲半四郎完成的。在赴死前的三天,他找到殺死女婿的三個首犯,一個一個與他們決鬥。這是整個影片中津雲半四郎最神采的部分:

他埋伏在巷子裡,像一個影子,像一個獵人,引而不發,一擊得手;

他在佛像前,如怒目金剛,刀刀緊逼,威勢逼人;

他穿過墳崗,碑林如劍,天上浮雲湧動,如雕塑一般沉穩。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碑林如劍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雕塑與流雲

最後,他擊敗了所有的禍首,割去了他們武士身份更重要的象徵-髮髻。然後他來到了井伊大院,要求切腹,一個一個點名,要求這三位最出色的武士出場,做自己的介錯人。

正如他預料的那樣,這三個武士道的捍衛者,勇武者,紛紛以各種理由請假,躲了起來。面對井伊家長老的惱羞成怒,他哈哈大笑,從懷裡丟擲了三個髮髻:

井伊家的勇武傳統,也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的裝飾罷了。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至此,影片完成所有的敘事:一個落魄老武士在生命盡頭的感悟和救贖,一個年輕武士面對個人尊嚴和親人生死的選擇,以及一群武士道捍衛者,從高貴的審判者和卑劣的被審判者的反轉。

四 、

影片的最後,所有的事情“高尚的和偉大的、忠誠的和虛偽的”全部明晰後,津雲半四郎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為自己的女婿挽回一點點名譽後,切腹自盡。武士道虛假面孔被戳穿的井伊家,不能認錯只能掩蓋,決定是:

殺死他。

津雲半四郎對這種腐朽的制度進行了最後的抗爭,大戰武士團,殺八人,傷數十人,最後殺到內室,摔碎了井伊家族精神的象徵——武士鎧甲。

最後井伊家族不得已,調用出對武士道精神最大的諷刺——火槍隊。

於是槍響了,勇士死了,故事結束了,一個時代瓦解了。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切腹》的優秀之處,就在於在一片非常有儀式感的氛圍中,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對武士道精神標榜的“勇敢” “尊嚴”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以”切腹“這種極端痛苦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並不勇敢,經歷殘酷生活的摧殘,仍然不變的責任感才是勇敢;

丟掉了“那些無用的東西”並不沒有失去尊嚴,為了家庭和親人,敢於捨棄徒有其表的裝飾,才是真正的自尊者;

衛道者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標準;只是維持了勇武的表面,卻失去了勇武的實質;

沒人可以用個體的標尺,去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使這生命屬於最卑微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