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核彈會炸嗎

上世紀五十年代,核能剛剛被人類掌握,冷戰又掀起了核武器開發的熱潮。軍方、科學界,甚至是普通民眾,都對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非常狂熱。最多時,美國一年要進行數十次核試驗,三天兩頭就有一朵蘑菇雲升起。

當時很多新問世的發明都被冠以原子之名,像原子筆,也就是現在常用的圓珠筆。還有原子蛋糕、原子戒指、原子雞尾酒等等數不勝數,原子兩字是當時最時髦的流行元素。

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由於毗鄰核試驗場,拉斯維加斯開發了核爆旅遊專案,觀看核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可以令無數人瘋狂。賭城甚至還舉辦了核爆小姐的選美比賽,連冠軍小姐身上穿的比基尼,都是蘑菇雲式樣的。

順便說一聲,比基尼這個名字就來自於比基尼島上的一次核爆,這是人類首次氫彈試驗,威力相當於1500萬噸TNT當量,震驚了全世界。正巧法國設計師推出新式泳衣,便用了比基尼這個名字。

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總之,那個時代的人們對原子能和核武器的崇拜是超出想象的,科學家們也在拼命研究和開發核材料的新功能,期望能解決更多的科學難題。就在這片全民熱潮中,發生了一起令人後怕的事故,若不是有人用雙手阻止了剛剛開始的鏈式反應,恐怕會有許多無辜的人喪生。

1946年5月1日,加拿大科學家斯洛廷和七名同事正在進行一項試驗工作。他曾經參加過曼哈頓計劃,扔在日本的兩枚原子彈,背後都有他的功勞。斯洛廷今天做的專案是測量鈽核心的臨界質量。

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現在大家都知道,高濃度的核材料如果自身重量超過一定限值,便會引發鏈式反應,在瞬間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就是核爆炸。透過提高核材料濃度和其他辦法,都可以使這個限值越來越低,大大減少核彈的體積和重量。

用在日本的那兩顆原子彈都超過四噸,非常笨重,當量卻只有一、兩萬噸。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臨界質量掌握不夠精準,只好多塞點進去,確保核彈能爆炸。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幾十萬噸當量的核彈縮減到了幾百公斤重。

斯洛廷今天試驗的這個鈽核心,比以往的更輕更小。為了確保這個鈽核心能夠引發鏈式反應實現核爆炸,斯洛廷左手抓住上半個鈽球,扣在另一個鈽球之上,但沒有完全扣上,他右手攥著一把螺絲刀頂住上半球殼,以保證兩半球之間有足夠的距離。

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15點20分,隨著兩半球之間空隙的減小,鈽核心產生的輻射也越來越強,只要超過一個限度,便可證明此核心具備核爆的能力。就在這個時候,螺絲刀突然脫手掉落在地,兩個鈽球一下子扣在了一起。

就在這一剎那,鈽核心周圍的空氣發出藍色的熒光,這是核輻射激增產生的電離作用,緊接著一股熱浪撲向室內所有的人。鏈式反應已經開始了,核彈即將爆炸。

還記得斯洛廷的左手抓著什麼東西嗎?正是鈽核心的上半球。當他感受到非同尋常的光芒和熱量時,立即抬起左手,把鈽核心硬是給掰開了。鈽核心此時已經十分燙手,斯洛廷把它扔到了地上。

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鏈式反應剛剛啟動就被打斷,這是所有人的幸運,但斯洛廷為這個錯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據測算,他受到的輻射劑量相當於核彈爆炸時,1400米距離上的輻射量,遠遠超過了人體能夠承受的限量。

斯洛廷當天即被送進醫院,儘管得到了全力搶救,但仍然在九天後去世。幸運的是,與他同一試驗室的七名同事,受到的輻射要少得多。可即使如此,其中三人也在數年後死於可能與輻射有關的疾病。

斯洛廷掰開鈽核心的事實是明顯的,拯救了同事和附近的很多人,說他是英雄並不算過分。不過,從事故本身來看,斯洛廷違反操作規程在先,將鈽核心置於危險的狀態下,他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核彈即將爆炸,他用一隻手掰開核彈芯,卻為何有人說他不是英雄?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鈽核心沒有被掰開,真的會發生核爆炸嗎?理論上也許可能,但實際做不到。真正核彈的核心是用佈設在周圍的炸藥給強行擠到一起的,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外部條件,光有核心是不會引發核爆炸的。

斯洛廷掰開的那個鈽核心,即使鏈式反應能夠持續下去,更大的可能是變成一顆“髒彈”。也有人認為,上半個鈽球其實是被鏈式反應引發的爆炸給掀出去的。不管怎樣,原子彈沒有爆炸,都是值我們慶幸和反思的。

【參考文獻:《原子的覺醒》、《雙手掰開原子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