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拔刀什麼智慧

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論語》為政篇,記載了孔子的為政之道。前後說了不少,孔子的核心觀點在哪裡?請看最後一句話。讀懂了這句話,才有資格從政,也才有資格做一個優秀的人。中年人身居要衝之位,承上啟下,格外艱難,尤其應該讀懂這句話。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這一句話,是孔子對於《論語》“為政篇”的最後總結。

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什麼叫做“非其鬼而祭之”?中國人有一種傳統,就是祖先崇拜。祭祖的風俗,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祭祖是緬懷祖先,也是表示不忘過去。要拜祖先,就要拜那個該拜的、自家的,不要去拜別家的。如果拜別家的,那就是諂媚。拍馬屁。

在孔子看來,春秋時期之所以禮崩樂壞,就是因為人們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卻偏偏去做。找不到自己的根之所在,也找不到家國民族的根之所在。有句老話,叫做“外來和尚會念經”。當人們迷茫的時候,如果恰逢外來的文化思想輸入,那麼外來的文化思想就很容易佔據這個“空白”。然而孔子認為,人們如果迷茫,應該從自己的歷史上去找答案,從自家的文化中去探尋真相,而不是“偏聽偏信”,隨便把別家的拿來就用。

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中國是一個地域龐大、人民眾多、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世界歷史上不多。它擁有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國家所羨慕不來的。然而,後世子孫不肖,卻“入寶山而不自知”,往往忽視了古代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民族傳統,轉而篤信國外的先進經驗。這就是孔子“非其鬼而祭之”的深意吧!

既然把這句話放在“為政篇”當中,自然也代表了孔夫子關於政治的理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先進文化,這一點自然該當如此;然而也要選擇性地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古老的禮儀之邦,在新時代重新綻放出璀璨光輝來。

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再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現代人說“見義勇為”,往往是指在路上遇到壞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實際上,“見義勇為”還有更加深刻的含義。義,不是梁山好漢的義氣,而是指代該做的事情、正確的行為。

知道這個行為正確,卻不去做,這是不勇敢、怯弱的表現。這樣的行為,非但不應該去從政,連做人的起碼底線都沒有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頂天立地的人。就要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個有所為之事,就是“義事”,該做的、必須去做了才能站起來的事。

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人生最害怕什麼?最害怕的,就是“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有的事情,明知不好,卻怎麼也戒不掉。這些例子太多,很多人的壞習慣、執念,這個不需要我去說。更有一些事情,明知道對自己好,對別人也好,對社會也好,甚至能讓自己高出一般的人,讓自己獲得真正的自在和覺悟智慧。然而就是不敢去做,或者堅持不下來。這就是孔子所說:“見義不為,無勇也。”這樣的人,也難以從政。

讀懂孔子一句智慧格言,才有從政資格和做人本錢,對中年人最有效

綜上所述,孔夫子最後用了一句話,就概括出自己的“為政之道”:尊重歷史和傳統,做該做的事情。簡單的語句,是古人智慧的凝聚和積澱。希望對您的人生之旅有所幫助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儒釋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