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面板僵硬綜合症怎麼治?如何治療?面板僵硬綜合症怎麼治?

面板僵硬綜合症怎麼治

1。手術後疼痛的概念(postsurgical pain,PP):是手術後即刻發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續7天),其性質為傷害性疼痛,也是臨床最常見和最需緊急處理的急性疼痛。

2。發病率:美國資料超過230萬美國人(77%)每年經歷術後痛 ;80%的患者報告疼痛為中-重度;超過一半的患者報告術後鎮痛不足 。

3。手術後疼痛及對機體的影響短期及長期不利影響

增加氧耗量

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增加全身氧耗,對缺血臟器有不良影響

心血管功能

心率增快、血管收縮、心臟負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危險性

呼吸功能

手術損傷後傷害性感受器的啟用能觸發多條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經興奮的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術後肺功能降低,特別是上腹部和胸部手術後;疼痛導致呼吸淺快、呼吸輔助肌僵硬致通氣量減少、無法有力地咳嗽,無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導致術後肺部併發症

胃腸

導致胃腸蠕動的減少和胃腸功能恢復的延遲

泌尿系統

尿道及膀胱肌運動力減弱,引起尿瀦留

骨骼肌肉系統

肌肉張力增加,肌肉痙攣,限制機體活動並促進深靜脈血栓形成

神經內分泌系統

神經內分泌應激反應增強,引發術後高凝狀態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兒茶酚胺和分解代謝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謝性激素分泌降低

心理情緒

可導致焦慮、恐懼、無助、憂鬱、怒氣、過度敏感、挫折、沮喪;也可造成家屬恐慌、手足無措的感覺、引發家庭危機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會產生心情和行為上的不利影響(長期)

慢性疼痛

術後疼痛控制不佳是發展為慢性疼痛的危險因素(長期)

行為改變

術後長期疼痛(持續1年以上)是行為改變的風險因素

4。術後疼痛控制的重要性:

急性疼痛治療不充分可能轉變成慢性疼痛。術後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狀態下〝充分〞被控制,可能發展為慢性疼痛(術後持續3個月以上的疼痛)。

5。各種手術術後疼痛的發病率:乳腺25-56%;心臟胸科手術56%;骨盆創傷 48%;髖關節置換28%。

6。術後慢性疼痛綜合症的易發因素

術前因素:

術前存在疼痛性疾病 (如手術部位痛、肌纖維痛和雷諾病等)

反覆外科手術

心理脆弱者(如神經過敏症)

工作相關性損傷(work-related injury)

手術因素:

具有神經損傷危險的外科手術(截肢術、脊柱手術、剖胸手術等)

術後因素:

(1)術後中重度疼痛 (最突出因素是手術後疼痛控制不佳)

(2)術後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

(3)心理脆弱者(如神經過敏症)

最突出因素是術後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鬱

7。從急性發展到慢性手術後疼痛的機理:神經元疼痛閾值降低;痛覺過敏。疼痛反應的敏感性增強。

8。不同鎮痛藥物機理各異:阿片類藥物(如嗎啡、杜冷丁、芬太尼)只能緩解疼痛症狀,甚至有超敏作用。非甾體藥物(雙氯芬酸納等)具有抑制超敏的作用,抑制超敏,才能根本鎮痛,減少慢性疼痛的發生。

9。幾個新概念

1)預防性鎮痛(Preventive Analgesia)

採用持續的、多模式的、阻止疼痛敏感狀態形成的預防性鎮痛措施,以求取得完全的、長時間的、覆蓋整個圍手術期的有效鎮痛手段。

2)多模式鎮痛(multimodal analgesia) :不同鎮痛方法,不同鎮痛藥物聯合使用。比如:能減弱中樞神經系統疼痛訊號的阿片類藥和區域阻滯

主要作用於外周以抑制疼痛訊號的觸發為目的非甾體類抗炎藥 (NSAIDs),同時可以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樞的痛覺敏化…

3)非甾體藥在圍術期的應用

4)帕瑞昔布抑制痛覺敏化,完善鎮痛

? 急性疼痛治療不充分可能轉變成慢性疼痛

? 圍術期疼痛治療——-鎮痛+預防痛覺超敏

? 前列腺素E在外周和中樞痛覺超敏中發揮重要作用

? 帕瑞昔布可抑制外周與中樞痛覺超敏,預防術後急性疼痛轉變為慢性疼痛小手術後,帕瑞昔布可單獨用於術後鎮痛

? 中、大手術時,帕瑞昔布與阿片類或曲馬多合用,可節約阿片用量,併發揮多模式鎮痛作用

10。手術後疼痛來源於:

①術中手術切割面板、肌肉、神經、骨骼以及傷口牽拉、組織缺血等引起的傷害性刺激;

②術後傷害性刺激的傳入,包括繼發炎症反應和術中神經損傷後的異常神經活動。

?兩種因素都參與中樞敏化和外周敏化過程,致使外周和中樞神經敏感化發生。

11。術後疼痛管理的目標:

①迅速、持續地消除疼痛,防止轉為慢性疼痛;

②控制藥物不良反應;

③達到最佳的軀體和心理功能;

④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質量。

12。不同手術術後疼痛特點不同,對疼痛控制要求也不一

胸科手術圍術期鎮痛要求:

全程鎮痛

對呼吸功能和咳嗽反射抑制小

最大限度地抑制外周傷害性刺激及其向中樞神經系統的傳導

預防外周和中樞敏化,有效預防慢性手術後疼痛

13。開胸手術多模式鎮痛選擇:

選擇性COX2抑制劑術前1-2小時至術後3天,繼以口服劑型至完全康復(排除相關禁忌症)

術前1-2小時加巴噴丁1200mg或普瑞巴林300mg(可選)

以下方法可選一:

+PCIA72小時,以後視情況口服阿片類藥物

+PCEA72小時,視情況口服阿片類藥物

+胸膜外肋間神經阻滯72小時,視情況口服阿片類

14。胸科手術鎮痛方向:越來越趨向於區域性、微創、長效、操作簡單、療效確切,避免或減少全身使用阿片類藥不良反應的研究方向

15。切口痛的治療:

1)藥物治療是基礎

聯合使用作用機制不同的鎮痛藥物或鎮痛方法,由於每種藥物的劑量減小,副作用相應降低,鎮痛作用相加或協同,從而達到最大的效應/副作用比。

臨床上常在下列型別藥物之間進行組合:

對乙醯氨基酚、NSAIDs、曲馬多和阿片類;抗抑鬱藥使用(阿米替林、多慮平、氟西叮),抗驚厥藥(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加巴噴丁、普瑞巴林、拉莫三嗪)使用

2)神經阻滯是重要的治療方法

主要指區域性麻醉藥切口浸潤(區域阻滯或神經幹阻滯)與全身性鎮痛藥(NSAIDs或曲馬多或阿片類)的聯合應用。病人鎮痛藥的需要量明顯降低,疼痛評分減低,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3)射頻神經調節和神經毀損是治療頑固性切口痛的有效方法。

CT引導下肋間神經神經射頻熱凝毀損治療成為頑固性切口痛的一個首要選擇。頻熱凝技術屬於微創治療方法,是一種新的神經根破壞方法, 可根據臨床需要由醫生控制儀器所發出的刺激或毀損電流的

大小, 選用不同直徑、長短和形狀的穿刺電極針,形成有選擇性的特異性的精確侷限毀損灶,由於能很好地控制毀損灶與神經的關係、毀損灶的溫度及範圍, 故治療後能消除或減輕疼痛而保持本體感覺、觸覺和運動功能。不僅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可重複實施, 適用於年老體弱者, 而且與無水乙醇、酚甘油、阿黴素等傳統化學毀損方法相比(在注射藥物破壞神經技術中, 由於藥液的流動性, 藥物擴散難以預測, 破壞的範圍,不易控制),具有便於定位、毀損範圍精確、恢復快、療效維持時間長, 可重複進行、併發症少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