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家雞是鳥類嗎

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所有的鳥類中,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會飛,比如鴕鳥、企鵝這些翅膀高度退化的鳥類都是不具備飛行能力。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翅膀不退化的鳥都會飛,但是在我們身邊就有一種翅膀沒有高度退化,但是幾乎喪失了飛行能力的鳥-家雞。那麼,家雞長著翅膀,為什麼幾乎喪失了飛行能力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原因。

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家雞的祖先就決定了它的飛行能力

現存的所有家禽和家畜都是人類早期透過馴化相應的野生動物得來的,家雞當然也不例外。科學家們透過家雞和野生原雞的DNA分析和比對發現,家雞與

紅原雞

是最為接近的,也就是說紅原雞是家雞的祖先。

在許多資料中,把家雞的發源地定義為印度,原因是在印度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的家雞雞骨。但是,根據我國的鳥類學家鄭作新、薄吾成等組成的研究小組於2014年對家雞的研究發現,我國出土的家雞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10000年。並且研究小組對這些出土的家雞雞骨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家雞最早是由我國人民將紅原雞率先馴化的(我國境內的原雞亞種有海南原雞和滇南原雞),之後這些馴化後的家雞,在亞洲各地傳播,與其他地區馴化後的雞雜交(爪哇原雞和印度原雞),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家雞。

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紅原雞在野生環境下,主要棲息在低海拔(海拔1000以下)的植被茂盛森林或者是竹林中,這種原生環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利於飛行,畢竟茂密的森林和竹林,想要像其他鳥那樣振翅飛上天空,是很難的,而且即使是平行於地面向前飛,前方錯綜複雜的樹木也會對飛行造成一定的困擾。

再加上紅原雞是一種留鳥(沒有遷徙習性),沒有長時間飛行的習性,所以,原生環境造成了紅原雞的飛行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強,作為馴化後的家雞,它的飛行能力自然也就強不到哪去。

當然,飛行能力不強的原雞依然能夠躲避天敵,它們靠的方式是

營巢在灌木叢中,周圍地面上相對空曠,所以一旦遇到危險,它們不是躲進灌木叢,就是迅速的跑掉或者飛上附近的樹枝。

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馴化的選擇性

人類在馴化野生動物後,總是會按照人自己的需求或者說是意願來慢慢地“改造”動物,家雞也是一個道理。人類的祖先馴化家雞也是為了充實自己的肉食來源,但是作為一種具有一定飛行能力的鳥類,人想要控制住家雞就必須要束縛住它們,畢竟好不容易養大的雞如果飛走了,那就是雞飛蛋打。

所以,為了控制住家雞,人一方面透過籠養的手段,限制它的飛行,一方面人工篩選那些飛行能力強的,篩選出來之後一般都吃掉了,留下那些飛行能力一般的,孵化後代。這樣經過一代代的人為干預,家雞的飛行能力逐漸的退化,然後在透過主動的餵食,讓家雞逐漸適應“飯來張口”的生活,最終達到在散養狀態下,它們也不會飛走的目的。

因此,馴化後的動物都是經過人工篩選下的動物,而對於人來說一些不利的因素會主動被剔除掉,比如豬、狗的攻擊性、雞鴨鵝等家禽的飛行能力等等,最終家雞的飛行能力變得比原雞還要差。

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生存環境的影響

在野生環境下,原雞隨時要面對天敵的捕殺,因此它的警惕性和逃生能力都是比較強的。但是,在人工飼養下,環境雖然從密林變為了空曠的地面,但是有了人類的庇護,家雞反而變得相對安全,所以,在環境的改變下,家雞的警惕性和飛行能力逐漸的都開始退化。

除了大環境的影響外,人工飼養下的環境也決定了家雞的飛行能力的強弱。在養殖場中的肉雞,都是用飼料餵養,這樣雞隻需要4-5個月就能出欄了,相比封閉的養殖環境,較短的生長週期以及為了追求重量較大的體型,都是導致這些雞幾乎不具備飛行能力的原因。

而在散養的狀態下,尤其是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家雞的飛行能力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它們依然可以連續飛行幾十米遠,只不過,在人工篩選和主動投食下,它們即使如此能飛,也是在人的居住地附近活動,不會遠離的。當然,與之相對的是,這些雞(土雞)的生長週期要比純餵養的雞長得多,而且成年個體的重量也要明顯地輕於完全飼養狀態下的雞。

你見過會飛的家雞嗎?家雞的飛行能力為什麼不強?

總結

家雞並沒有完全喪失飛行能力,尤其是散養狀態下的家雞,它們依然可以憑藉著翅膀飛上牆頭或者樹上。不過,相對來說,家雞的飛行能力要比它的祖先原雞要弱一些,畢竟家雞生存的環境相對安全,不需要用飛行來躲避危險,而且在人工飼養下,飛行的雞對於人來說是一種不利的因素,所以,在人工飼養和篩選下,家雞的體重比原雞同比例增加了很多,再加上翅膀不經常使用的退化,共同組成了它們的飛行能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