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封侯拜將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發了一個微頭條寫了秦代的二十等軍功侯爵制度,最高等級就是列侯,秦代的列侯很少不到十人,而漢代的列侯就很多,大約有八百多人。封侯也是古代人一生最大的追求,陸游“當

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寫出少年時希望建功立業希望封侯的志向,辛棄疾“

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和王昌齡“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雖是勸人莫要去追求封侯,但也正顯示出來,古代人對封侯的追求,王勃寫“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也說明未能封侯是飛將軍李廣一生的執念。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漢代侯爵都是有封國食邑,有萬戶侯、千戶侯、百戶侯,如蕭何被封為酇侯,是萬戶侯,張良被封為留侯就是個千戶侯。這些侯國本應是與國同休,即只要漢朝存在,這些侯爵就應該存在,但實際上根據王恢先生統計,兩漢共封功臣侯314人,外戚恩澤侯154人,王子侯430人,共計898人。而其中一世而亡的就有417位,二世而亡有158位,三世而亡的有112人。如張良的留侯,到他的兒子張不疑就因不敬之罪國除,可以說是二世而亡,但也存在如蕭何的酇侯一樣與國同休的侯國。今天願者就和大家談談這些侯國被國除的原因以及一些奇葩的理由。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無後國除

很多侯國都是因為沒有後代絕嗣而國除。如根據《漢書》記載:

東城哀侯劉良,“五月丙午封,七年薨,亡後。”

句容哀侯劉黨,“七月,乙巳封,二年薨,亡後。”

遽鄉侯劉宣,“四年三月甲寅封,二年薨,亡後。”

襄平侯紀夷吾,“侯夷吾嗣,十九年,元封元年薨,亡後。

安陵侯于軍,“中三年十一月庚子封,十三年,建元六年薨,亡後。”

易侯僕陽,“十二月丁丑封,六年,後三年薨,亡後。”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但實際上這個作為國除的理由也不是很合理,因為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是有“繼嗣”的,即過繼一個人作為自己的兒子,古代很多皇帝無後就是從宗室中找一個人作為繼嗣,如宋仁宗無後就是宋英宗繼嗣,宋高宗趙構無後宋孝宗繼嗣,包括末代皇帝溥儀也是繼嗣為同治的兒子。所以說繼嗣很常見,皇帝也這樣做過,如酇侯蕭何家族就被六次紹封,使得能夠延續。

犯法除國

這種就是因為列侯觸犯漢代的律法而被除國,犯罪罪行五花八門:奸、殺傷人、藏匿罪人, 詐財、出國界、用人過律、埋葬過律、買禁物等等。根據《漢書》記載:

河陽侯陳信因欠債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限而除國,“坐不償人責過六月,免。”

旁光侯劉殷因放高利貸取息超過法律標準而除國,“元鼎元年,坐貸子錢不佔租,取息過律,會赦,免。”

赤泉侯楊毋害因詐騙人錢財而除國,“坐詐紿人臧六百,免。”

簡侯衛侈因違法侵吞土地而除國,“建元六年,坐買田宅不法,有請賕吏,死。”

汾陰侯周意因行賄而被除國,“坐行賕,髡為城旦。”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這些被除國的諸侯也可以說是罪有應得。

失職國除

這種是在漢中央政府擔任官職過程中,皇帝認為你失職了就是除國,如九卿之一的太常,漢武帝一朝太常因失職而國除的有13人,而失職原因有:南陵橋壞不修,廟酒酸,縱丞相侵神道。這些罪過可以說是欲加之罪。漢武帝一朝因失職而國除的有36人。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違背禮制

古代禮法森嚴,違背禮制就會被除國。根據《漢書》記載:

重侯劉擔,“元狩二年,坐不使人為秋請免。”

高宛侯丙信,“坐出入屬車間,免。”

平州侯昭涉昧,“元狩五年,坐行馳道中,免。”

山都侯王當,“元封元年,坐闌入甘泉上林,免。”

翕侯邯鄲,“元光四年,坐行來不請長信免。”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權力鬥爭

這種被國除的列侯就更多了,如呂后去世,功臣集團

誅殺諸呂

,東平侯呂庀、不其侯呂種、扶柳侯呂平、贅其侯呂勝、滕侯呂更始、呂成侯呂忿、祝茲侯呂瑩均以謀反之名義被殺。

吳楚七國之亂

又有管侯戎奴、氏丘侯偃、營平侯廣、魏其侯周簡、臺侯戴午、下相侯冷順、闢陽侯審平、昌圉侯通因謀反國除。

巫蠱之禍

中追隨衛太子的列侯先是被族滅,等到衛太子叛亂被平定後,田千秋上書訟衛太子之冤,漢武帝感悟,又昭雪衛太子案,當初率兵鎮壓衛太子的澎侯劉屈氂被腰斬。當初力戰衛太子的秺侯商丘成、重合侯莽通、德侯景建、題侯張富昌、邘侯李壽均以不同的名義被誅殺。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莫須有

這種被國除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漢武帝銳意進取,與匈奴幾場大戰致使國庫空虛,而諸侯獲得國家許多的賦稅收入,卻很少向國家上交,於是漢武帝就發動“酎金案”,也被稱為“

酎金奪爵

”,“酎金”是漢代諸侯獻給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貢金。漢武帝就藉口列侯所獻的黃金成色不純,斤兩不足,剝奪了106位列侯的爵位,超過當時侯爵數的一半,《史記·平準書》記載:“

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餘人。

” 《漢書》記載:“

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人

”。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尾聲

細細思考這些列侯的封侯到國除,他們冤嗎?說冤但也不冤,這些“短命”的侯國,大部分都是一代封侯的後世子孫,大部分生而富貴,不知人間疾苦,讓我想起《六國論》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這些列侯的後世子孫不知當年先祖封侯之難,坐享其成,胡作非為,驕奢淫逸,最終因犯罪而被國除。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至於那些因酌金而被國除的列侯,也是因為自身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最終被皇帝剷除。這也彰顯了一個道理:世間沒有萬世不易之事,當你為皇帝立功時會被皇帝加官進爵封侯拜將,當你自恃己功,佔據土地而不為國家貢獻的時候,皇帝也將不會容忍,最終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始皇帝希望皇位千世萬世傳承,卻最終二世而亡。中國人有“富不過三代”的俗語,完整句子為“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富不過三代未必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但也能說明一些道理,父母與其為子孫用富貴鋪就成功之道,不如授人以漁。

從“當年萬里覓封侯”到“悔教夫婿覓封侯”,封侯的結局是什麼?

希望大家點贊關注,下篇文章可以談一下那些“長壽”的漢代列侯,看他們長久的秘訣。

參考文獻

班固。 漢書

司馬遷。 史記

秦鐵柱。漢代“短命”侯國研究[J]。德州學院學報,2018,34(05):40-42。

吉書時:《西漢功臣貴族的興亡》,《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 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