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白如水晶是什麼意思?

鼻菸壺,顧名思義,是盛放鼻菸的容器。鼻菸(snuff)源自西方,清早期已在中國出現,音譯為“士拿乎”。 是以上乘菸草為原料,混合芳香植物與香辛料,再調入冰片、薄荷、麝香等中草藥,多次研磨形成極細的粉末製作而成。當中之精品還需額外密封陳化數年,經與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菸草中的煙火氣與嗆鼻味道以得到清香馥郁之味。顏色有黑紫、老黃、嫩黃等,味道則分酸、羶、糊、豆、甜五味,以辛酸者為佳。取用時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通嚏輕揚,時人認為有提神醒腦,活血闢疫之效。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民國收藏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提道:

“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鼻菸),有類於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凡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麵,而不可一日不聞鼻菸。”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這種“不可一日不聞”的全民愛好不僅易上癮而且昂貴,明清時期,一兩鼻菸名貴者須白銀數十兩。普羅大眾自然是與此等上品無關,只能偶爾用些邊角貨聊以解饞。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而對於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們,僅在鼻菸的精細講究上下功夫又稍嫌不過癮,必配以美器方能彰顯身份。因而成就了一個龐大而精彩紛呈的鼻菸壺市場,擲千金求一壺者大有人在。市場不缺錢,能工巧匠們自是各顯神通,眾多材質,色彩,造型各異的大量精美賞心的鼻菸壺不斷推出。既然是彰顯身份之用,黃金、白玉、翡翠,象牙等名貴材質自是不會缺席。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此件天球瓶造型玉燮龍鼻菸壺造型飽滿,器形靈感源自明朝永宣時期創燒的瓷器天球瓶。煙壺高6。2釐米,器腹浮雕一螭龍盤繞整週,線條生動流暢。壺蓋銅鍍金鑲紅寶石一顆,下連金匙。

菸草鼻菸均為外來之物,它們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菸草原產於美洲,在當地有數千年的種植與應用歷史。其在歐洲的流行則要拜義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所賜。1492年(明弘治五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時,當地印第安人以一種金色幹葉作為貴重禮物贈送給這位遠道來客。這些金色幹葉就是菸草。哥倫布將其帶回歐洲,之後又透過海上陸地各類通商貿易渠道迅速傳播至全球。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菸草傳入我國一般被認為始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

(明隆慶萬曆朝),最早由菲律賓傳播到福建、廣東一帶,後再北傳;

稍晚也有自日本傳播到朝鮮再到我國東北的第二條傳播路線

。明代哲學、科學家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九草木類中記載:

“萬曆末,有攜(菸草)至漳泉者,馬氏造之曰淡肉果。漸傳至九邊,皆銜長管,而火點吞吐之,有醉僕者。”

注:1。 菸草早期在北方被稱為淡把菇或淡肉果。

2。 九邊為明代在國土北部邊防線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包括: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陝西、甘肅九鎮,也稱“九邊”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可見萬曆晚期,菸草的種植與吸菸習俗已經北傳至全國。楊士聰在《玉堂會記》中甚至提到“

近二十年來北方亦種之(菸草)。一畝之收,可敵農田十畝”。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鼻菸傳入中國的時間

則有些爭議

。晚清書法篆刻家趙之謙認為是始於明萬曆年間。

在其所著的《勇廬閒話》中有相應記載:

“鼻菸來自大西洋義大利亞國,明萬曆九年,利瑪竇汎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

我們看到在這段記錄中趙之謙不僅明確了鼻菸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為明萬曆九年(1581年),還確認了具體由誰將鼻菸帶入了中國。不過,這一觀點有待商榷。

《明史·外國列傳·義大利亞》、《帝京景物略·利瑪竇墳》中,關於明萬曆九年利瑪竇初入中國的記載,

並沒有敬獻鼻菸的記載

。也就是說,上述觀點僅為趙一家之言,

為孤證,並沒有其他史料相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有關鼻菸的確切記載最早出現於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編纂的《熙朝定案》中,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第一次南巡至南京時,西洋傳教士華嘉與汪濡望向康熙敬獻了四樣方物,而

康熙帝僅將其中的鼻菸收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所進貢品中,包括鼻菸四瓶、水晶煙盒一個、玳瑁煙盒一個、蜜蠟煙盒一個、起花鐵煙盒一個。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可見

清康熙時鼻菸已經興起,其流入宮廷的時間確定在清早期不晚於康熙時期是比較穩妥的。

這些當作貢品獻給宮廷的西洋鼻菸

兼具藥用價值(其時觀點)與尼古丁所帶來的興奮感

,毫不意外,一經流入即獲得了宮廷的好感。前文中提到,菸草的一條東傳路徑是自日本入朝鮮後入東北,因而滿人在入關之前已有吸菸之風。《東華錄》中記載:

“上(清太宗皇太極)謂貝勒薩哈廉曰:聞有不遵菸禁,猶擅自用者。對曰:臣父大貝勒曾言,所以禁眾人,不禁諸貝勒者,或以我用煙故耳,若欲禁止用煙,當自臣等始。”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康熙皇帝本人是不吸菸的,他認為“煙為最耗氣之物”,並厭惡周圍大臣吸菸,但對鼻菸卻來者不拒,可見鼻菸在清宮中的流行或許還與其不點明火,不吞雲吐霧影響周圍環境的特點有關。

鼻菸盒與鼻菸壺

鼻菸傳入歐洲之時,使用菸斗吸菸的方式已經在各階層普及。追求新奇的王室貴族漸覺這種“爛大街”的吸菸方式粗俗陋鄙,因而

吸聞鼻菸的新方式於18世紀迅速在歐洲上層社會流行開來

,紳士淑女們將這些研磨極細的優質鼻菸裝入各類精緻的小盒中,作為一種社交禮儀在各類場合中使用,

這些小盒即是鼻菸盒。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鼻菸盒通常不過手掌大小,常見者或方或圓。早期作品若正中有人物肖像裝飾,大多為皇室貴族用品。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鼻菸盒製作材質依主人品味與財力不同有所區別,最上等為黃金所制,其上鑲嵌鑽石珠寶,琺琅或著漆裝飾,稍遜品級還有銀製、玳瑁、瓷制等。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在市場需求推動下,一些專業生產鼻菸盒的製造商(如:Joseph Etienne Blerzy、Meissen等)開始出現,他們甚至還會按季推出當季新品鼻菸盒,緊跟時尚潮流。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對於鼻菸盒,小說《紅樓夢》中亦有記載:

第五十二回

“晴雯服了藥,還未見效,仍是發燒,頭疼鼻塞聲重……寶玉便命麝月:‘取鼻菸來,給他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通了關竅。’麝月果真去取了一個金廂雙扣金星玻璃的一個扁盒來,遞與寶玉。寶玉便揭翻盒扇,裡面有西洋琺琅的黃髮赤身女子,兩肋又有肉翅,裡面盛著些真正汪恰(西洋一等寶煙)洋菸。晴雯只顧看畫兒,寶玉道:‘嗅些,走了氣就不好了。’晴雯聽說,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我們的民族對於吸納與改良外來事物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經驗。

雖然接納了鼻菸,但我們對鼻菸盒的興趣著實不大

。西洋一味地追求貴金屬與閃耀寶石堆砌的審美沒有被接受,廣口平盒的設計也並不稱心。依照東方文化的審美與使用習慣,清代宮廷開始將其改為小口廣腹器形。有些許古代藥瓶的意思,煙壺蓋下還連帶小匙,

便於儲存鼻菸與外出攜帶

。於是鼻菸盛具便有了新的名字,鼻菸壺。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清初文學家王士禛在其所著《香祖筆記》卷五中記載:

“近京師又有製為鼻菸者,雲可明目,尤有闢疫之功,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亦具紅紫黃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鼻嗅之,還納於瓶。皆內府製造,民間亦或仿而為之,終不及。”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清初鼻菸壺大多為玻璃材質(也有銅胎琺琅一類)

,色彩豐富,主要為宮廷製造,品相上乘。康熙一朝鼻菸壺更多受到西洋藝術風格的影響,甚至在初期燒製時,多有西洋工匠的監督指導。

然而很快,我們就在這種油畫式審美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徑,畫風逐漸東方化

,日後更是形成了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反過來又影響了歐洲與美洲諸國。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亭臺樓閣,花鳥魚蟲等中國題材漸成主流,琺琅彩、粉彩這些原本應用於陳設瓷上的技法開始逐步應用於鼻菸壺的燒製之中,其典雅清麗的畫風更符合中國傳統含蓄內斂的審美偏好。這些創新性的探索,都為此後鼻菸壺進入藝術創新大爆發時期奠定了基礎。

集中欣賞

鼻菸壺自誕生之日起便不斷改良發展,並逐步藝術品化。

尤其是從18世紀開始,雍正、乾隆兩位文化藝術造詣頗高的統治者將鼻菸壺帶入了一個新時期。

乾隆皇帝更是一方面繼承康、雍時期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極力拓展創新,開創了一個極具個性化與創新精神的多元創作階段,留下了大量精美的鼻菸壺藝術品。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以下,

@春秋十二章

與各位朋友一起集中欣賞部分鼻菸壺精品。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此件為古玉新作,整器由乾隆自藏春秋時期獸面紋劍摽(安裝在劍鞘尾端的玉飾品)改刀而成。上配銅鑲貓眼石蓋,古樸考究,別具一格,是乾隆以古玉收藏新用於鼻菸壺中的代表。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錦盒內一組十件鼻菸壺,皆利用狀似福瓜的和田玉籽料整挖而成,壺身保留有籽料天然皮色。壺蓋以不同色彩寶石製成蒂頭加以區分。瞭解和田玉的朋友自然該多看看,你們懂的。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松石水晶,翡翠瑪瑙青金,各種材質選擇之考究令人側目。無需額外裝飾,已然足夠動人。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竹節匏器,荷葉蝴蝶,野趣生機,令人愛不釋手。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中國的藝術品,提到高階,怎能少得了窯器與燒藍。青花,粉彩,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古月軒,喜歡的不妨在此多駐足片刻。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掌上方物——鼻菸壺賞析

我們更願意稱那一時期的玻璃器皿為料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多看多想,相信不難明白。

致敬美好

晚清民國收藏家趙汝珍在其《古玩指南》中曾說:

“蓋清時友朋會晤之際,第一事即互惠鼻菸以示恭敬之意,宛如今日招待友朋首須敬捲菸相似……次之則互相鑑賞煙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日更換一種質料者,或同一種質料每日更換一種形式者,更有隨四季花草四季景物以更換者。總之,當日使用煙壺一精而多為勝。”

呼朋喚友,賞玩品評,好不熱鬧……

無論這些方物擁有者不惜重金的初心是為好勝,虛榮還是真正出於對美的渴望與追求,我們都應該感謝他們,同樣要感謝這些藝術品的創作者。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真正的藝術,留下了我們民族的審美品味與令人歎服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春秋十二章

在文章最後提醒各位:珍愛健康,遠離菸草(包括鼻菸)。

當然,欣賞把玩精美的鼻菸壺還是有益身心的。

看了文中所介紹的鼻菸壺,您更喜歡哪一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祝大家新春快樂!

@春秋十二章

——專注研究傳承中國古典首飾服飾與生活方式。帶您親近歷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歡迎訂閱關注。

【參考資料】

1。 傅秉全。 鼻菸與鼻菸壺。 紫禁城,1986。03

2。 朱培初。 清代北京和宮廷的鼻菸壺。 紫禁城,1986。03

3。 Faith Dennis。French Snuffboxes In The Wentworth Collection

4。 王佐賢。 鼻菸。 紫禁城, 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