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症狀,飲食方面需注意哪些?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英國關節炎基金會一項新研究發現,晨起後感覺身體僵硬可能是骨關節炎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

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症狀,飲食方面需注意哪些?

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可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和僵硬。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身關節細胞,引起關節疼痛。僵硬感是關節炎的一大典型症狀,特別是在晨起、久坐時。有關節炎徵兆患者晨起後的症狀一般為疼痛並伴有行動困難。僵硬感通常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緩解消失,較輕的表現為手指僵硬,嚴重時則可能出現全身性僵硬,患者可能會在清晨被灼痛感喚醒。症狀持續不到30分鐘,可能會發展為骨關節炎;症狀持續1小時以上,並伴隨有出汗、體重減輕和疲勞乏力,發展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很大。

研究人員表示,吸菸者及有類風溼關節炎家族病史的人群可能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風險較高。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飲食方面注意事項:

1、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因此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2、海產類:病人不宜多吃無鱗魚及海產品,如鯰魚、泥鰍、黃鱔、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3、過酸、過鹹類: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症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鹹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