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玩太危險,爸爸媽媽不要再害孩子了

跳跳在小區裡是出了名的淘氣王,從小就沒有安靜的時候,即使是跟爸爸媽媽出去玩也不例外。這天,三口剛出門,跳跳就吵著讓爸爸媽媽拉著他“盪鞦韆”。這個“盪鞦韆”可不是真的去玩鞦韆,而是讓爸爸媽媽一人一隻手的拉著他往前走,可走著走著本來還咯咯笑著的跳跳突然哭了,“爸爸、媽媽,我疼我疼”孩子突如其來的變化嚇壞了兩個大人,媽媽趕緊檢查了孩子的胳膊,這下更害怕了,跳跳完全不讓媽媽碰他的胳膊,也沒辦法做上舉的動作,爸爸趕緊開來車,一家人直奔醫院。

這麼玩太危險,爸爸媽媽不要再害孩子了

北京濟民中醫醫院開辦的“羅氏正骨”特色專科是享譽京城的骨傷門診,它的創始人“雙橋老太”羅有明看骨病一絕是京城百姓家喻戶曉的口頭禪。跳跳和父母找到了醫院的院長羅秀芹,她是羅氏正骨第六代傳承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繼“雙橋老太太羅有明”之後又一位中醫正骨大師。多年的學習與治療經驗,讓羅秀芹在中醫正骨界內的影響力極高,而她也最擅長各種疑難的骨科雜症。

聽了爸爸媽媽焦急訴說,羅院長馬上就診斷出,跳跳是橈骨小頭脫位了。而導致脫位的原因,正是爸爸媽媽拉著他玩的“盪鞦韆”。聽了院長的診斷,爸爸媽媽十分驚訝,這也不是第一次這麼玩了,自己小時候好像也這玩過,怎麼會因為這個導致骨頭脫位呢?

這麼玩太危險,爸爸媽媽不要再害孩子了

羅院長向父母詳細的的解釋道,橈骨小頭脫位主要是發生於4歲以下的幼兒,橈骨小頭髮育尚不完善,環狀韌帶鬆弛,極易在攜拉手臂時,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脫位後,幼兒哭鬧,前臂不能旋後,肘關節不能自己屈曲,傷肢不能上舉。前臂常處在旋前和半屈曲位。被動屈肘和指壓橈骨小頭部位,明顯疼痛。

羅院長運用羅氏手法幫助跳跳復位,幾下之後,跳跳的手臂就可以正常活動了,疼痛感也隨之消失了。儘管如此,羅院長還是叮囑家長,回家後不要再過度牽拉手臂,避免反覆脫位,形成習慣性,到時候就不是簡單復位能夠治癒的了。一般六歲以後,環狀韌帶發育完全後,橈骨小頭脫位出現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當小孩子的手臂肘關節伸直時,忽然受到縱向的牽拉,很容易引起橈骨小頭脫臼,有時候小孩翻身,手臂被壓在軀幹下也容易導致受傷引起脫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