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詭筆記|清代名臣湯斌毀五通神祠竟遭遇“木偶報復”

正直者之死怎麼過

呼延雲

“五通神”是中國神話體系中最複雜的神祇之一,關於其來歷的說法林林總總:唐代時說其是出自柳州的惡鬼,宋代時說它是江南山地的神怪;明代學者田藝蘅在《留青日札》中的闡釋流傳最廣:“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夢陣亡兵卒千萬請恤,太祖許以五人為伍,處處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其中供奉的就是五通神。

五通神到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有不同的觀點,但到清初,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說法是,透過膜拜此神,可以獲得意外之財,且有些存心不良之徒以拜神之名誘惑和挾持婦女以姦淫之,使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邪神。而官府一來畏懼其信徒人多勢眾,二來害怕驟然取締,觸怒神祇,給自己引來災禍,影響仕途,故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不斷坐大,導致“民間家祀戶祝,飲食必祭,妖邪巫覡創為怪誕之說,愚夫愚婦為其所惑,牢不可破”,局面越發難以收拾。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譽為“國朝第一流人物”的名臣湯斌挺身而出,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毀五通神祠運動”。這一事件在當時影響巨大,不僅被很多清代筆記所記載,而且留下了一些詭奇的傳說。

敘詭筆記|清代名臣湯斌毀五通神祠竟遭遇“木偶報復”

湯斌

一、一張能驅鬼的考卷

湯斌出生於明熹宗年間,清順治年間考取進士,任潼關兵備道,後辭官專心向學,在程朱理學上有精深的造詣,康熙時被薦應博學鴻儒科,擢內閣學士,後任江寧巡撫。“毀五通神祠運動”正是他擔任這一官職時的所為。

湯斌在清代以正直廉潔而聞名,諡號“文正”。古人云“聰明正直謂之神”,所以大凡這類人物,總要給編排些真真假假的傳奇故事附會其身,湯斌亦不可免。清末學者陳恆慶在《諫書稀庵筆記》中說他未顯之時嘗在一間廟中讀書,“時逢大雪,登樓眺望,遠見一人倒地不起,急遣人往扶之,延入廟”。那人醒來後,自稱姓徐,京城人士,因貧投親未遇,飢寒難忍,故中途倒臥。湯斌給他飯吃,並生火取暖,留他在廟中住了幾天,才贈送路費,送其歸家。

幾年後,湯斌因為河南鄉試的取中名額太少,便進京準備納貢入北闈。有一天正在飯館買飯,有輛高車大馬路過,車中人忽然下車,握住湯斌的手連稱恩公,湯斌認出他就是曾經在大雪中救過的那位姓徐的朋友。徐某問他來京何事,湯斌把緣由一說,徐某告訴他,皇上剛剛下旨,廢掉了納貢捐例,所以讓他還是抓緊回河南應鄉試,“計期尚不誤,敬送資斧百金,明日速行”。

湯斌嫌他給的盤纏太多,徐某笑著說,今時不同往日,莫說百金,就是數萬自己也可輕鬆拿出,然後告訴湯斌:“恩公今科必中,明年再次來京時,記得來某某衚衕找我,我再款待你。”湯斌將信將疑地回河南去了。

話說徐某的發跡乃是託了女兒的福。當時有權相當道,極其好色,穢聲天下皆知。徐某的女兒“美而豔,送相府為妾,為專房之寵,故徐姓暴富”。徐某辭別了湯斌,跑到相府跟女兒一說,當夜其女便求權相為湯斌開一關節,權相道:“你不早說,昨天河南主考官已經出京了。”其女不依不饒,權相豈敢掀倒葡萄架,趕緊剪了一尺紅緞,上書“湯斌”二字,封好了快馬加鞭齎交兩主考。主考一見紅緞,“將湯斌一卷暗記之”,定為解元。

湯斌一開始並不知情,等到再次進京拜見主考官時,主考官問他與權相有何交誼,湯斌一頭霧水地說沒有,主考官這才告訴他能被取中解元的“關鍵”。湯斌一聽深以為恥,“即潛行出京”,直到後來權相敗落,才重新參加會試,並再次得中。人們找來他第一次的試卷,發現水平極高,“即無關節,亦不作第二人想”。

不久,有人三伏天夜臥村外乘涼,聽見兩個鬼在聊天,一鬼說:“這個村子裡已經有半數村民感染瘟疫了,咱們到前面那個村子再去散疫如何?”另一鬼說:“不可不可,昨天我偶至前村,聞書塾中正在讀湯斌的考卷,正氣沖天,不敢再往。”

陳恆慶說,湯文正公後來當上江寧巡撫,“驅五通,毀淫祠,毅然為之而不怯”,實在是有道德文章的基礎的。

二、兩個浮出水面的木偶

湯斌毀五通神祠,在很多清代筆記中都有記述,但往往將此事作為單一事件列出,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此舉能夠得以推進,實在是湯斌此前已經有了“民眾基礎”的緣故。

據汪詩儂所撰筆記《所聞錄》記載,湯斌任時,恰逢順治皇帝南巡,兩江總督打算拆毀民房修建御道,湯斌堅決攔阻,使此事未能得逞。等順治皇帝來到江寧,對湯斌說:“是事頗合朕愛民之意”,並撤御饌賜之——此事實為杜撰,因為湯斌撫蘇是康熙二十三年的事情,且順治帝並未南巡到過江寧,但由此可見湯斌在世人心中是個為了百姓利益敢於抗上的硬骨頭。而《嘯亭雜錄》中的記載則驗證了這一觀點:康熙初次南巡時,湯斌引御駕從盤門進城,因為那一帶當時是南京比較貧窮的地方,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要讓皇上覺得南京富庶,生了盤剝之心,“又請免漕糧數千百石,吳民至今感之”。又有一年菱芡豐收,下官奏報說援例應該收稅,湯斌生氣地說:“今年菱芡豐收,明年也一定豐收嗎?這怎麼能援以為例?而且小小菱芡能收上來幾個錢?不過供老百姓稍微餬口而已,你們都要橫徵暴斂!你們天天大魚大肉,難道老百姓連喘口氣都礙了你們的眼嗎?”然後下令從此取消菱芡之稅。

正是由於上述舉措,江寧人民對湯斌十分敬愛,在後來的毀五通神祠的過程中,極大地減少了阻力。

筆者比較了記錄毀五通神祠事件的《堅瓠集》、《所聞錄》、《遜志堂雜抄》和《儒林瑣記》等筆記,發現相比之下,《儒林瑣記》比較翔實,這裡便引述此書中的記載,來講述此一事件的全過程。

敘詭筆記|清代名臣湯斌毀五通神祠竟遭遇“木偶報復”

《儒林瑣記 雨窗消意錄》

當時,蘇州上方山有座五通神祠,被傳有靈異之效,“民歌舞賽祝,趨之若狂”。湯斌發現其乃邪神,且祠丁有種種為非作歹之舉,“淫掠婦女,以術祟人,世無敢擢其鋒者”,便上奏請求毀之,得到了批准。訊息傳開,五通神祠裡的巫師假傳五通神語,說湯斌居然敢毀我的祠堂,我定要置他於死地!蘇州人既信仰五通神,又十分敬愛湯斌,便紛紛前去勸告他放棄,湯斌不聽。拆祠那天,很多百姓“奉香攔道,跽而請者數百千人”,湯斌笑著對他們說:“感謝父老鄉親們的厚意,此事已經得到皇帝的准奏,不得中止。”然後“徑往毀之,火其像”。汪士鋐在《湯潛庵先生墓表》中說:“當公之毀五通神也,吳民皆驚愕不敢出聲。”湯斌嚴肅地說:“邪不勝正,必不殃禍於民也!”而拆毀五通神祠之後,久之無事,老百姓才相信,原來所謂的五通神根本就不存在。當然,新的迷信馬上又被編造出來:“先是土人掘地得碑,曰肉山酒海,遇湯而敗,由是始驗。”緊接著,吳地的很多五通神祠也都被拆除,由此帶來社會風氣的好轉,“湯不媚神禱鬼,蘇州師巫為絕,玄妙觀罕婦女足跡,奢淫之風,為之一變”。

然而,五通神的報復,終究還是來了。

據清代學者陸烜著《梅谷偶筆》記載:湯斌毀五通神祠幾天後,有一天坐船過石湖,“有木偶二自水底躍入舟中”,船上的人都嚇得渾身發抖,但湯斌氣定神閒,不為所動,命令左右人等“守伺各處湖口”,不久,報告說抓住了兩個從水底泅渡上岸的人,他們供述,自己是受了巫師的指示,潛伏水底,俟船經過,把木偶扔上船,“冀驚公以圖復興,於是眾皆釋然,所以成大事必貴有膽有識”。

敘詭筆記|清代名臣湯斌毀五通神祠竟遭遇“木偶報復”

《梅谷偶筆》

三、三枚深夜失蹤的寶貝

根據湯斌毀五通神祠,後人杜撰了很多傳奇故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記錄在《夜雨秋燈錄》和《客窗閒話》中的趙五官案件。

敘詭筆記|清代名臣湯斌毀五通神祠竟遭遇“木偶報復”

《夜雨秋燈錄》

五通神祠最盛時,吳地每年在暮春之際,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置辦綵衣,務極鮮豔”,遠近來觀者多達千萬人。其中最熱鬧的一項,是臨街的樓房會召集年輕婦女,把她們打扮得粉白黛綠,迷眩一時,然後憑欄俯矚,任人評點,說白了就是一場公開選美活動。於是少壯無賴,百十成群,在樓下大飽眼福,還要評出“美人狀元”,然後再打探其父母夫家,“皆有垂涎之意”,惹出了不少緋聞。

有個名叫趙五官的小夥子,十七八歲,已經訂婚,聽說今年評出的“美人狀元”就是自己的未婚妻,生怕被那些流氓騷擾,“惟欲速娶為快”。但他父親死得早,家貧無錢,難以成婚,便跟母親商量。母親告訴他五通神很靈驗,可以先去祈禱,然後搖骰賭博。趙五官便去五通神祠焚香禱告,之後上了賭場,“舉骰搖之,得三十六點,如願而歸”,終於有了娶媳婦的資本。

“遣媒訂期納采迎娶,花燭之下,婦果豔麗傾城。”趙五官十分高興,帶著新娘子去五通神祠叩謝,回來後剛要洞房,媳婦卻板起面孔說:“五通神將娶我為妻,法駕即臨,汝應速退,否則惹怒神靈,定遭惡報!”趙五官懷疑媳婦中了邪,便出外延請醫生,等帶著醫生回來的時候,媳婦已經死去,“異香滿室,遙聞音樂之聲”。趙五官悲痛不已,將媳婦入殮下葬之後,“以神奪民婦訟於邑宰”。縣令聽說他是告五通神,便“斥其誣妄,不準”。趙五官帶著狀子告到了知府衙門,知府“視其人神色悲忿,姑納其詞”,但人們從來沒聽說過凡人告神能告贏的,一時間議論紛紛。

“是時湯文正公撫江南,正直之聲震於遐邇,神亦畏之。”五通神聽說知府已經收了呈狀,便偷了藩庫內的三件價值連城的寶貝,然後穿庫樓而出,“神光燭天,巡守者皆誤為火起,鳴鉦高叫,方伯親臨,吏役俱集,開庫檢點,惟金寶三不知所之矣”。

丟失了寶貝是很嚴重的事情,官府上下人心惶惶。五通神當夜潛入撫院,託夢給湯斌的夫人說它被頑民妄控於府,“求為庇佑,願以金寶為饋”。夫人醒來,見妝臺上果然有金寶三枚,便把湯斌請來,“語以異事”。正在這時,兩司官員齊聚,請巡撫升座,然後把丟失金寶之事相告。湯斌笑著說:“金寶已經還回來了,不用驚惶。”然後問知府說是不是有人向你控訴神靈?知府說有,然後把事情講了一遍。湯斌立刻傳趙五官問案,接著命令地方官推倒五通神像,拆毀五通神祠,以懲其奪取民婦之罪。

令人惋惜的是,就像前文引述的,湯斌破除了一個迷信,便成為了新迷信的“主角”一樣,他拆毀了五通神祠的偶像,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成為了一個新的偶像。晚清學者俞樾在《右臺仙館筆記》上說,他的門生蔣澤山到崇明縣監考,完事後去文廟參觀,見兩廡供奉的先儒中缺少湯斌的牌位,便問學官是怎麼回事?學官說:“此地舊有五通神為祟,民間被五通之祟者,輒向學中門斗言明將湯文正之位私自請去,供奉其家,則祟自去,歷來如此。”也就是說當地人民用湯斌的牌位來驅邪,“足以懾伏奸邪,是其正氣固長存天地間也”——也許在愚民的心中,能驅除神的必須是另一個神,能取代偶像的必須是另一個偶像,於是歷數百年之久,五通神依然作祟不已,湯斌的神主也依然頻頻出動,都不得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