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內向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

臨時起意是貶義詞嗎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由於人際交往被看的很重,所以外向者也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機會,所以就給人一個錯覺,好像是外向的性格要比內向要好點。更加過分的是,一些新聞報道的題目更加的在讓人覺得內向者很可怕,比如《高三補習生校園內捅死老師續:疑犯被指性格內向》、《許詩佳被害案:殺人疑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故宮盜竊犯稱臨時起意,性格內向脾氣暴躁》,難道內向真的就那麼差勁嗎?

心理學家:內向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榮格的性格內向和外向的概念已為大家所熟知,並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人們衡量自己或別人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在對性格進行區分時候,其初衷並非區分好與壞,而是分析一個人的行為特點是傾向於哪一類,以便更好地去了解自己。

心理學家:內向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

但由於社會文化對外向性格的偏愛,以及心理學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如 Freud 在寫作自戀方面的文章時,開始將內向用做消極的概念,其廣泛的影響使人們對內向形成了錯誤的觀念,所以性格內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一個較為貶義的詞彙,許多人羞於承認或憚於面對自己內向的性格。在社會生活中,許多人因為不能接納自我“內向的性格”而衍生出諸多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日本心理學家山根清道在《犯罪心理學》中說:“人格或人類行為的型別化,當然不能像動植物那樣,根據有蹄或無蹄或葉子的形狀來分類。尤其是在對犯罪者進行分類的型別化中,存在著比一般人格的型別化更多的困難。”所以說性格只是一個人人類簡化看待同類的方法,並是區分好壞的標準。

心理學家:內向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

內向者有其獨特優勢

美國心理學家萊利的《內向者優勢》一書,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性格內向這一問題,為人們開啟了一扇重新審視“內向性格”的大門。該書直陳內向性格固有的生理基礎,指出認可自己內向性格的重要性,並展示了性格內向的種種優勢和隱藏的潛力,有助於人們重新審視自己或他人的性格。

心理學家:內向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

《內向者優勢》一書中,最為創新的觀點是“性格內向沒有什麼問題”,“性格內向是值得慶賀的事情”。這樣的觀點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也覺得很好奇:“在如今的文化之中,性格內向有什麼值得慶賀的?”而作者從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主要差別著手,用大量事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性格內向的種種優勢和隱藏的潛力。

如“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觀察力,擺脫限制、思考問題的能力,作出不尋常決定的意志力,使外界放緩腳步的潛力”,和“忠誠,富有創造性,富有新穎的想法和淵博的學識”等;透過大量現實生活和文藝作品、電影、電視中的人物例證指出,性格內向的人不一定就是害羞、精神分裂或高度神經過敏的人,並提出了罪惡感和羞恥感的解決辦法;從基因、神經傳導通路、神經遞質、右腦或左腦佔優勢等角度指出,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都有其生理基礎。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認可內向性格的優勢,逐漸接納自己或他人內向的性格。

心理學家:內向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

最後,要注意的是,內向和害羞的區別,有些人因為害羞而出現了不喜歡社交,害羞是渴望社交,但是害怕社交,這種衝突狀態是需要改變的,但是內向者是真正的不想去社交,就想一個人追求心理的平靜,那種狀態很舒服,何必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