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灰蝙蝠去哪兒

蝙蝠是能夠掌握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們有體毛和乳腺,並胎生幼崽,但是和其他的哺乳動物不同的是蝙蝠會飛。

蝙蝠的“手”和前臂骨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相似,但是它們的前臂骨已經適應了對連續翅膜的調節。這層薄薄的雙層面板包圍著細長的前臂長長的錐形手指和後肢。有些物種的蝙蝠的尾巴也被翅膜包圍著。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敏捷的手指

蝙蝠的手指非常敏捷,所以它們能夠控制翅膀變成傘形來捕捉昆蟲,也能像蜂鳥一樣在半空中盤旋。所有的蝙蝠裡,那雙與眾不同的手中的拇指都在翅膀之外,不受約束。

蝙蝠能用這個好工具粘在洞穴的牆壁上,掛在樹枝上,而且還可以抓住食物和其他物體。它們的翅膀也設計精良,能沿著體側摺疊起來,就像收起的雨傘一樣。這一特點使得蝙蝠能夠沿著扁平的表面爬行,而不會糾結到摺疊起來的面板。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蝙蝠屬於翼手目,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的 chiro這個單詞,意思是“手”,指的是“翼手”這種獨特的結構。蝙蝠的大小顏色不同,包括深棕色橙色、灰黃色、黑色、紅色、灰色和白色。

蝙蝠已經適應了各種各樣的氣候,除了極地地區,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們。少數赤蝠還出現在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南安普敦島這樣遙遠的北方地區,但是大多數的蝙蝠物種都居住在熱帶,因為那裡終年都有食物。翼手目分為兩組:大蝙蝠,又稱巨型蝙蝠;小蝙蝠又稱微型蝙蝠。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最大的蝙蝠和最小的蝙蝠

巨型蝙蝠常常被稱作狐蝠,因為它們的臉像狐狸的一樣,生活在非洲、澳大利亞和亞洲的熱帶地區,而且翼幅能達到1。8米左右。和它們的小型親戚不同,許多巨型蝙蝠在白天很活躍,而且眼睛很大,視力也很好。

這一特點,再加上它們靈敏的嗅覺,就能帶它們找到營養豐富的花朵和熟透的水果,這些是它們主要的食物。巨型蝙蝠尖尖的像狗一樣的口鼻部以及長長的舌頭讓它們可以進入花裡,吃到蛋白質豐富的花粉和甜甜的花蜜,同時還能幫花朵傳粉。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有些蝙蝠吃掉熱帶植物的果實,之後把種子留在離原來的植物有一段距離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熱帶植物繁殖。世界上有些地區的蝙蝠吃魚、蜥蜴和老鼠,而且熱帶的吸血蝙蝠會吃牛血。

這種嗜血的習性使得蝙蝠偶爾吸了一次人類針刺的傷口,於是所有蝙蝠都吸血的這種迷信就形成了。最小的微型蝙蝠是泰國的大黃蜂蝙蝠,體重比普通的曲別針還輕。所有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蝙蝠都是微型蝙蝠。這些蝙蝠白天待在黑暗的地方,夜間會獵捕食物—通常是飛蟲。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回聲定位絕技

蝙蝠喜歡在夜間活動,這就使得它們的活躍時段正是大部分天敵的休息時段。在昏暗的光線中微型蝙蝠看得並不清楚,但是它們有設計精良的聲納系統,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缺陷。有了這種叫作“回聲定位”的追蹤能力,蝙蝠就能知道某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多遠之外,以及它是否在移動。在這過程中,蝙蝠發出一系列高音調的短聲和嘶鳴,人類是聽不到的。

當聲波碰到障礙物時,就會以回聲的形式返回到蝙蝠那裡。蝙蝠“讀出”回聲,然後做出相應動作。如果看見蝙蝠迅速飛過一片小樹林,那麼這個聲吶系統就已經在起作用了。在捕食獵物時,蝙蝠絕不會撞到任何樹枝或小樹權。聲音的傳送和返回是透過極小的聲音片段來實現的。我們能聽見的聲音的範圍為每秒20~200個迴圈,或赫茲。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蝙蝠發出的聲音則大於20000赫茲。只有微型蝙蝠透過喉部發出的高頻音調來進行回聲定位。有些回聲定位的聲音人類可以聽到,比如北美洲感夜蝙蝠的聲音,但是我們聽到的大部分輕聲尖叫都不是追蹤系統震動發出的,而是蝙蝠互相交流的聲音。

有一種巨型蝙蝠用舌頭髮出高頻率的呼叫,這種方式的回聲定位比微型蝙蝠的喉部震顫技術更原始。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

葉鼻蝠是生活在北美洲的四個物種之一,能從它們那擴音器形狀的嘴裡或者鼻子上奇形怪狀的褶皺面板中發出聲音。大多數微型蝙蝠身上都有像長矛一樣的部位,叫作耳屏,從每隻耳朵上直直立起。耳屏其實也是回聲定位系統的一部分,但科學家至今還沒有發現它具體有什麼功能。

蝙蝠並不危險,但如果見著了蝙蝠,不要碰它。如果你碰了它,它或許會受驚,像其他受驚的動物一樣尖叫、撕咬和亂抓。研究蝙蝠的科學家們在接觸蝙蝠時通常都會戴上厚重的工作手套。

回聲定位絕技的蝙蝠:在漆黑夜晚也能隨意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