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市值腰斬700億的康師傅老闆,不姓康而姓魏,康師傅的名字由來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康師傅的創始人並不姓康,而是姓魏。同樣的,雖然幾乎每個人都吃過康師傅的泡麵,但是也很少人知道,如今的康師傅日子並不好過,相對巔峰時期的超1400億港元的市值,如今康師傅的市值已經跌去了一半,僅剩714億港元。雖然因為調整了經營策略,康師傅的業績止住了下滑,根據康師傅的年報,2018年的營收為606。86億元,相對於2017年上漲了2。94%。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康師傅的危機已經解除。因為除了康師傅自身的原因,對康師傅業績打擊最大的是“外部敵人。”

8年市值腰斬700億的康師傅老闆,不姓康而姓魏,康師傅的名字由來

接過爛攤子,收穫人生第一桶金

1979年,魏應州將家族產業接過手的時候,還沒有康師傅,當時的魏家只是一個煉油的,開設了一家叫做“鼎新”的煉油坊,但是別以為有家族產業留下,魏應州就是一個坐享其成的富二代。在他結果家裡的煉油坊時,煉油坊的總資產不過250萬左右,但是賬面上的負債卻是高達300萬。公司一度面臨破產清算。而這個時候,魏應州就表現出了其過人的經營才能,在轉變思路的情況下,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賺了200多萬。

在接手煉油坊的時候,生產的最多的是蓖麻油,然而在當時已經不好賣了。魏應州在經過市場調查的情況下,壯著膽子買下了1萬多顆椰子樹,開始煉製椰子油,為此負債又多了200萬。然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魏應州就將椰子油賣了出去,還清了債務。之後又將業務擴充套件到花生油、橄欖油等,用了8年的時間,魏應州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總計1000萬,之後又開始向大陸進發,然而生意在臺灣做得開,卻不一定能在大陸也做出一番成績。

8年市值腰斬700億的康師傅老闆,不姓康而姓魏,康師傅的名字由來

火車上的一次遭遇,康師傅應運而生

1991年,魏應州帶著1。5億新臺幣到大陸開拓市場,辦起了三家工廠,主要做的是小零食和蓖麻油,為了迎合當時的廣告效應,魏應州還花了500萬在央視投廣告。但是最終卻是一聲響都沒聽到,一個季度淨虧2000萬。這個時候,魏應州的康師傅還沒有誕生,而泡麵也沒有作為一個行業進入他的眼裡。後來之所以有了康師傅,還是源自於魏應州在火車上的一次遭遇。

在早些年經常搭乘火車人應該知道,在火車上桶裝的泡麵就是絕大多數人的充飢選擇,到了飯點的時候,滿車廂都是泡麵的香味。然而在1991年,泡麵卻是一個稀罕玩意。魏應州在一次火車旅途中打開了一盒從臺灣帶來的泡麵,在用熱水衝調之後,引來了意想不到的現象,每一個經過他座位的人,都忍不住看向他手裡那盒飄出香味的泡麵。就連坐在他身邊的人都忍不住問他這是什麼。此時的魏應州靈機一動,發現了大陸市場上的一個空白之地,康師傅泡麵應運而生。根據魏應州所說,“康”代表著健康,而“師傅”代表一種大廚的專業。

8年市值腰斬700億的康師傅老闆,不姓康而姓魏,康師傅的名字由來

一個意想不到的對手,讓它從神壇隕落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康師傅雖然在後來還迎來了統一這個強勁對手,但是依舊在市場上表現搶眼,一年能夠賣出60億包,在2011年市值高達1400億港元。然而就在康師傅和統一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另一個不易被發覺的對手卻是悄然崛起,這就是外賣行業。在2018年第四季度,美團的外賣收入就高達110億元。雖然康師傅用“康”字來標榜自己的健康,但是依舊敵不過傳統“粥粉面飯”帶來的健康觀念。

除了外賣行業帶來的衝擊之外,康師傅在產品更新換代上同樣無所作為,或許現在很多人熟悉的依舊是康師傅的經典之作“紅燒牛肉麵”,而“康師傅用一頭牛生產了二十幾年泡麵”的調侃之詞也是從未斷過,當然作為經營者魏應州並不是沒有看到這些毛病,在2017年開始整改,雖然2018年營收增長才2。94%,但是利潤增長卻超過了35%,這便是往高階市場轉變的表現。

8年市值腰斬700億的康師傅老闆,不姓康而姓魏,康師傅的名字由來

當然,泡麵作為一個時代產物,最終被時代所撇下終究是難以避免,雖然康師傅有所轉變,但是在外賣這個強勁對手的情況下,想要回到2011年,那個透過賣60億包獲得1400億港元市值的年代,卻是難上加難。或許除了產品向高階市場進發之外,康師傅該思考另外的轉型之路了,否則到了真正被淘汰的那一天,或許都聽不到一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