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層次,一看便知:低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有以下幾種表現

人與人之間,本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窮人不一定不開心,富人不一定活得很幸福。窮人努力一點點,也可以成為富人,富人因為投資失敗,也可能變成窮人。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有層次區別,不是由財富多少決定的,而是由人的格局、價值觀、心態等決定的。真正低層次的人,不僅僅很窮,還很心窮,身上的負能量很多,格局也相對較小。

低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有以下幾種表現,一看便知。

你的層次,一看便知:低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有以下幾種表現

01

用語言暴力傷害別人。

高層次的人,情商高,與人交往的時候,可以好好說話,哪怕自己很難過的時候,也不會責怪別人,不會隨意發火。

低層次的人,認為自己活得不快樂,是別人傷害了自己。

俗話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當一個人想要 責怪別人的時候,總是可以找到理由,並且可以放大一些莫須有的理由。責怪的聲音越來越大,就變成了語言暴力,就有一種“恨不得掐死”別人的感覺。

一開口就把別人說得 一無是處,就隨意指責和謾罵,這樣的說話方式,令人討厭。如果你和他對慫,那麼他不會認輸,反而越說越起勁。

比方說,你和同事一起出差,因為種種原因,事情並沒有辦好。一路上,同事揭露了你的“醜行”,使勁掐住你的缺點不放,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你身上。他的言語,和潑婦罵街沒有兩樣。

02

把好處拼命往自己身上攬。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撈好處,佔別人的便宜。他的眼睛裡,只有近處的利益,並沒有“長遠利益”。

如果你讓利於他,他反而貪心不足,認為你應該讓利。

在農村,有的人為了爭奪一小塊土地,使出了渾身解數,還可以日日夜夜守著那塊土地,不讓任何人靠近。如果他佔有了這塊土地,就會想辦法去佔有旁邊的土地,哪怕是毫無根據,他也會去佔有。

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是高層次的人,懂得讓利,或者說把眼前的利益讓給別人,自己努力去爭取遠處的利益,懂得“放長線,釣大魚”。

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

拼命撈好處的人,往往是好處得了一點點,損失也不小。為了一點點利益,不去計算時間成本,隨時和別人撕破臉,弄丟感情。

你的層次,一看便知:低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有以下幾種表現

03

常常在別人面前炫富。

一個人越炫耀,越低階。

有的人,月收入兩三千,卻可以買幾十萬的小車。他為了買小車,到處借錢。車買回來之後,連加油的錢都沒有,但是他依舊到處顯擺自己,吹噓自己的能耐。

有的人,兩個月沒有吃晚餐,就是為了節約一筆錢,去買昂貴的項鍊。項鍊買回來了,就天天戴在脖子上,還發自拍照,發到朋友圈裡,讓大家點贊。

有的人,幾個月不出去工作,拿著父母的錢,也可以過得逍遙自在,還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財富,根本就不懂得孝順父母,不覺得啃老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如果你身邊有人常常炫耀自己,但是他工作能力一般,收入很低,那麼你就要“低看他”,並且遠離他。

04

喜歡和別人糾纏不清。

上個月,在我居住的小區裡,發生了一件“怪事”。

鄰居小李家的兒子和小區王阿姨家的女兒打了一架。兩個孩子互相推了幾下,但是都沒有受傷。

本以為,這件事,就到此打住。孩子之間的吵鬧,也是家常便飯,不值得追究。

小李知道兒子被“欺負”之後,找到王阿姨理論,並且要王阿姨登門賠禮道歉。王阿姨是一個講道理的人,就沒有理會小李。可是,小李卻認為王阿姨“預設”了女兒犯錯的事實,糾纏不放。

後來,小李拿著一根木棍,把王阿姨家的車砸了一頓。一件小事,因為糾纏不清,變成了大事。

與人糾纏不清的人,真的很低階。高層次的人,都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儘量遠離是是非非。

喜歡糾纏別人的人,其實是內心很陰暗,也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他的智慧有限,還心眼很小,喜歡把一切錯誤,都歸在別人身上。

你的層次,一看便知:低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有以下幾種表現

05

態度非常傲慢。

有一句罵人的話叫“狗眼看人低”。

自己很低階,還認為別人比他更低階,這樣的思維邏輯,真的不可思議。

低層次的人,非常傲慢,絲毫不懂得謙卑,他拼命找“存在感、優越感”,還拼命尋找貶低別人的辦法,對別人的成績,不屑一顧。

低層次的人,在優秀的人面前,不會覺得慚愧,而是喜歡說“切”。用一些非常誇張的感嘆詞,蔑視別人。

我們身邊,總是有這樣的人:在人多的場合,喜歡錶現自己,突出自己的“重要位置”。如果別人不服氣,他就和別人講大道理,認為自己是“知古通今”的大人物,強行去說服別人。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真正高層次的人,很謙卑,懂得高看別人,把身邊的人當成老師。

做人,別低估了別人的本領,也不要“滅自己威風”。學會看清自己,然後與別人比較,向優秀的人學習,不小看在低處的人。

人與人交往,把別人看成了高人,自己的層次反而更高;喜歡俯瞰別人,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層次。

人與人交往,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