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

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轉自《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

漳州百家姓(10)——藍姓

南州木棉

藍,漳州白讀[la~],與林同音,在古地名中經常混用,如龍文區檀林社,清時就寫為陳藍社。藍文讀[lan],【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漳州文讀音與唐韻和普通話同。藍的白讀是個鼻化韻,所以應當是個南方姓。第三批簡化字後,有些人寫為蘭。

藍姓郡望有中山郡、東莞郡和汝南郡。漳州藍姓的郡望為汝南,主要分佈於漳浦、龍海、平和操當地土語。長泰、華安也有少量分佈,操畲語。

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

一、唐宋

藍姓唐宋無考,舊志引龍湖譜雲唐有藍鳳高,無金石和史冊可佐證。

二、元

南靖至正八年冬十二月立的《南勝縣尹扈侯去思之碑》,立碑邑人有藍俊甫。這是目前見到最早金石記載的藍姓漳州人。

三、府志文獻

畲族古稱苗、瑤人、畲客、客。

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

四、明

漳州府檢校:藍光華,吉安人。

知縣:藍士龍,雲南元謀人,舉人,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任。

舉人藍通,漳浦人,由本學生貢應天府中式任,永樂三年(1405年)乙酉福建布政使司鄉試。

五、清

藍氏三傑:

藍理,(1649年至1720年)字義甫,號義山,漳浦人,曾任天津等處總兵,福建提督、左都督,掛鎮朔將軍印。在清初統一臺灣的行動中,他戰功顯著,曾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澎湖拖腸血戰,救施琅出重圍。清聖祖曾令藍理解衣而親撫其瘢,並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先後御書兩匾賜之。

藍廷珍,治臺名將,(1663~1729年),字荊璞,漳浦縣湖西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浙江定海營把總,四十四年升溫州鎮右營遊擊,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將、南澳總兵,六十年上書自薦,出師臺灣征戰朱一貴義軍。

藍鼎元(1680—1733),萇坑(今赤嶺)人。少時勤學百家書籍和經濟之學,其文才為漳浦縣令陳汝鹹賞識,福建巡撫張伯行在福州設立鰲峰書院,藍鼎元受召參加。張伯行非常器重他,稱他是“經世之良才,吾道之羽翼”。康熙六十年,臺灣爆發了朱一貴為首的農民起義,藍鼎元應族兄、南澳總兵藍廷珍之聘為幕府,隨軍入臺平亂。他深入調查民情,運籌策劃,條陳治臺十九策,寫下《平臺紀略》、《東征集》等書,對治理臺灣、開發臺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後人稱藍鼎元為“治臺宗匠”。雍正六年(1728年),由大學士朱軾推薦,朝廷任藍鼎元為廣東普寧知縣。雍正十一年(1733年),藍鼎元升任廣州知府,才一個月即逝世,時年54歲。

進士:

藍彩琳,萇坑石椅大厝社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

藍應元,漳浦萇坑石椅古蘿社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禮部侍郎,參與編纂《四庫全書》。

六、近現代

藍雪菲,女,(1951~2021年),畲族。薌城區人,文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常務理事。

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

七、古蹟

1、漳州官畲景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新圩鎮官畲村,是3A景區。

2、“勇壯簡易”坊,在新華東路東端嶽口街,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聖祖賜藍理立。

3、藍姓大宗祠種玉堂,位於漳浦赤嶺(原萇坑)石椅村,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清康熙年間由福建陸路提督藍理重建。種玉堂門聯“由鎮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萇溪以衍派,文經武緯振後昆”,表明赤嶺藍是從鎮海衛遷來的。種玉堂是閩南藍姓畲族祖祠,幾百年間,“種玉堂”藍姓族人不但傳衍整個赤嶺畲族鄉,而且分衍到其他地方及臺灣東南亞各地,總人口達五萬多。

4、藍廷珍府第,位於漳浦湖西鄉頂壇村。

5、霞東書院,址在薌城。

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

霞東書院文昌宮

漳州百家姓(10)——藍姓|南州木棉

作者簡介

#FormatImgID_6#

南州木棉,本名郭聯志,字封城,教授、高工。老三屆知青。以工為業,生死度外;以史為樂,浪跡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