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干支產生之歷史十分悠久,《史記》有“黃帝命大橈作甲子”之說。是言 黃帝時代,大臣大橈奉命“採五行之情,佔鬥剛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 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此即言大橈根據五 行之原理,以及北斗星之執行規律,建立了甲乙等概念,用來紀日,稱之為 幹;建立子醜等概念,用以紀月,稱為支。再將干支相配,用來紀年,六十年 為一迴圈。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若言大橈作干支之說法缺乏歷史真實性,那麼根據甲骨文之“殷歷 甲子表”可知,殷商時代便已採用干支紀日之了,換言之,中國之干支紀日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曆史。

古人何以選擇此兩組資料紀事?古史專家郭沬若先生認為,十干大約與人類之十指計數有關,春秋時代即有“日之數十”、“天有十日”之說,係指十天 為一迴圈紀日方式;而十干又有十日之稱,可見十干與十進位制同源,皆與人類十指計數相應。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十二支古稱十二辰,其與天體之執行密切相關,如《淮南子》所言:“帝張四維,運之軟鬥;月徙一辰;復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亦即言十二支是對於北斗星旋轉規律之界定。

干支除十日、十二辰之古稱外,殷商時代叫做甲子,亦即十干與十二支首字之組合。又陰陽五行學說之介入,干支又有了母子之稱:“數從甲子始,子 母相求”;《史記》中記為十母、十二子。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後來,母子之概念又轉化為樹木之 “幹”與“枝”,即“甲乙者幹也,子醜者枝也”。簡化之後,即寫為干支。故 而正式使用干支一詞遠遠晚於此種紀法之產生,事實上直到東漢之際干支之稱呼方才大加流行。

實則早在《山海經》之記載中,便有了十干十二支之相應資訊。據《山海 經》載,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此三位妻子之中,更以前兩位 尤其偉大:“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南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世本》雲:“黃帝使羲和佔日,常儀佔月。” 常儀應該即為常羲。因“儀” 字繁體字作“儀”最初作“義”,此字與“羲”無論字形讀音皆甚相近,因此 可通用

故“常羲”又寫作“常儀”(《呂氏春秋勿躬》雲:“尚儀作佔月”, 尚儀即常儀、常羲。)這兩位了不起之女性生下十日與十二月,自表象意義而言,:帝俊及其妻子 便是日月之父母,亦為上古日月之神。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另外,有關出現”天干地支”文字最早之文獻記載如下;據史料載:黃帝之史官“倉頡造書兩卷,隋亂時失於兵火,現存只有 二十格局”。陝西白水倉頡廟內有一塊 《倉聖鳥跡書碑》,黑色石頭上刻著此 二十八個古怪符號,相傳便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

此類鳥跡書由 小圖與畫面觸。該碑立於淸乾隆十九年十月。碑面所鐫 二十八字由白水知縣梁善長摹寫。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將之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關於天干地支的淵源,你知道嗎?

更多《周易》文化內容敬請關注、收藏、轉發分享、點贊

關於《周易》你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呢?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