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本文轉自:農視網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水中魚蝦遊,水上稻花香。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指在種植水稻的同時,利用稻田裡的水來進行漁業養殖的農業生產模式。這種“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模式,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穩定增加農民收入,是廣受歡迎的農業生產模式之一。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歷史,最早可溯源至二千年前的漢朝。二千年來,中國南方種植水稻的地區,幾乎都養稻田魚。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消費的水產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因此除了稻田養魚,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還發展出了稻蝦、稻蟹、稻蛙、稻鰍等模式。

“十三五”以來,包含稻蝦、稻蟹、稻蛙等產業模式在內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我國發展迅速,面積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長,2020年達到3800多萬畝,農民增收超過650億元。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吉林省公主嶺市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雖然能夠“一田兩收”,增收效益明顯,卻也有一些遺憾,那就是這種模式下的水稻產量有時候相對較低。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多數養殖在稻田中的水產生物,對於防治水稻病蟲害的農藥十分敏感。因此為了不影響水產生物的安全,許多采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農戶不敢在稻田中使用農藥。

例如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稻飛蝨,它是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因其危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猖撅性,防治失控常造成大發生大流行。如果不採取措施任由其肆虐的話,一般造成產量損失10%~20%,嚴重時損失達40%~60%,甚至絕收。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稻飛蝨

那麼如何在不影響稻田水產養殖的情況下,有效防控水稻的病蟲害呢?

我國的科研人員想到,或許可以利用生防菌來控制稻田病蟲害。

生防菌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殺滅或壓低病原生物數量,以控制植物病害發生、發展的一類措施。

比如綠僵菌就是一種重要的生防菌,它可以誘發靶向病蟲害產生綠僵病,並且會在種群內形成重複侵染,從而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綠僵菌對人畜無害,對天敵昆蟲安全,還不易產生抗藥性,因此這種生防菌已在中國、美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登記應用。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感染了綠僵菌的害蟲

然而在2015年之前,國內外應用生防菌製作的產品,並沒有針對如稻飛蝨等多種重要水稻害蟲的登記產品。針對這一情況,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的專家團隊就進行了針對稻田病蟲害的綠僵菌菌株選育研究。在2015年,他們終於從1000多個菌株中選育出了能有效防治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等水稻主要害蟲的綠僵菌菌株,這種菌株防治效果顯著,對寄生蜂、蜘蛛等害蟲天敵卻沒有傷害,這就是金龜子綠僵菌菌株CQMa421,簡稱綠僵菌421。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金龜子綠僵菌菌株CQMa421發明專利證書

透過進一步研究,科研人員發現,綠僵菌421能夠大面積防治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葉蟬等水稻主要害蟲,對稻薊馬、蝗蟲、粘蟲等也有良好的控制作用,非常適合應用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中。

目前,綠僵菌421已經在重慶、江蘇、湖北等省市的稻漁綜合種養區進行了應用推廣。以湖北省為例,2019年綠僵菌421在湖北省枝江縣4個鄉鎮約1。8萬畝的水稻蝦田進行了應用示範,在施用後3天,對二化螟、水稻稻飛蝨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效達到了60-80%;施用後15天,防效達到70-90%,優於化學農藥自防區,實現了水稻主要害蟲的可持續控制,水稻產量與化學農藥自防區無顯著差異,並且稻田中的小龍蝦每畝增產了6%,按畝產190千克,30元/千克計算,增收了615。6萬元,平均減少化學殺蟲劑用量70%,約1。3-1。8噸,保護了稻田生態環境,保持了稻田生物多樣性。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湖北省試驗示範圖片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