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在很多清朝時期的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個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亦或者是一個深得皇帝喜歡的人,被賞賜了一件黃馬褂,滿心歡喜,大搖大擺地向世人展示的狀態。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身穿黃馬褂的常威成為了人人追捧的物件。而這樣的場景,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也是出現過的。那麼問題來了,在清朝時候穿黃馬褂的人,都有誰呢?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根據清朝時期昭槤的《嘯亭雜錄》和福格的《聽雨叢談》記載,在那個時期,能夠穿黃馬褂的人其實不多,一共只有四種人。

第一種是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和護軍都統等,他們是皇帝身邊的護衛,是保護皇帝的重要存在,為了彰顯皇家氣派,所以會身著黃馬褂。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而第二種,則是跟隨皇帝出行時候的扈從大臣,他們是皇帝在外出行之時重要的社交人員,例如御前大臣、內廷王大臣、侍衛內大臣,這些人一般需要與當地的官員進行交流,所以都“準穿”黃馬褂,“以為觀瞻”。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第三種穿黃馬褂的人,則是每年在木蘭秋獮的騎射比賽中能夠成績達標的朝中文武大臣,這些人是可以被皇帝賞賜黃馬褂的,而門檻其實也不高,只要武將們射中五支箭,文官們射中三支箭便可以。不過,這樣的制度,在咸豐皇帝之後便被取消了,因為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木蘭秋獮了,自然也就沒有了射箭比賽了。

而第四種可以穿著黃馬褂的人,其實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他們便是欽差大臣,這些人在代替皇帝“宣勞中外”的時候,是可以身著黃馬褂的,從而體現出一種御駕親臨的狀態。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比如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之後,李鴻章便是穿著黃馬褂前往日本與日本人就《馬關條約》的具體條約進行談判的。

當然,在去日本之前,李鴻章便知道自己這一次的舉動,定然會引來世人的唾罵,但是他其實也是有目標的,那就是將戰敗給中國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最為可悲的是,在談判期間,身著黃馬褂的李鴻章還被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行刺,當時血流滿面,黃馬褂也弄得血跡斑斑。李鴻章被搶救過來之後,抱著血跡斑斑的黃馬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由此不能難看出,其實這些能夠穿著黃馬褂的人,也是有一定的特徵的,

前兩種人是皇帝身邊重要的存在,代表了皇帝的面子

,因為自己的職務問題而獲得了穿黃馬褂的機會。倘若他們失去了工作,便沒有了這樣的機會。

而後面兩種人則是皇帝非常重視的存在,

一般是皇帝御賜的黃馬褂,也就是說,這件黃馬褂一輩子都屬於他們了

。而這份殊榮,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受人們所敬佩的。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都有哪些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嘯亭雜錄》、《聽雨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