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華北地區兩大諸侯曹袁相互割據的局面

建安四年,諸侯袁紹在戰勝公孫瓚之後,雄據在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將黃河以北的地區掌控在自己手中,意圖想向南一統天下。

此時,袁紹的一生之敵曹操,在建安元年,將處於各諸侯割據勢力中夾縫生存的漢獻帝握在自己手中,遷都於許縣,從這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勢和名望都大增。之後曹操又先後擊敗了呂布和袁術,從而收取了徐州,兗州和部分的豫州、司隸。

自此,曹操的勢力範圍就已經擴張到黃河以北的中原地區。與袁紹勢力範圍接壤,同時因為曹操處於四面受敵之地,除了袁紹在北面,在關中諸侯也在觀望曹操的地盤,而劉表、張繡在南面也不肯歸降,孫策在東南面蠢蠢欲動,同時暫時歸降的劉備也是心中懷有鬼胎。

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在這種情況下,割據在北面的兩大諸侯勢力曹袁必將爆發一場大戰……

一、

曹袁二人戰略部署可見勝負

建安四年六月,袁紹帶領11萬精兵,萬匹戰馬,意圖南下攻取許都,自此官渡之戰一觸即發。袁紹身邊的謀士郭圖說過:”兵法有云,如果兵力比敵人多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殲之,如果兵力比敵人多五倍就直接正面進攻敵人,兵力足以打敗敵人。”

袁紹一聽言之有理,但是對於此次大戰,袁紹沒有掉以輕心,他即刻傳命回自己的三個兒子袁熙、袁譚、袁尚帶領自己的人馬和自己匯合,想要一舉消滅曹操。當三個兒子率領本部人馬都到達的時候,袁紹召開了一次戰前會議,與各大臣一起商議由誰來擔任這回戰役的先鋒官。

他的三個兒子在這時候就都開始表現自己的兵力,都說自己的兵力有強大的實力,爭著搶著去向袁紹請求擔任此先鋒官,爭吵之中甚至互相貶低,想要去外面比試比試,來證明自己。原因是什麼呢?袁紹在有了四個兒子後,並沒有立世子,故這三個兒子爭做先鋒官就是為了爭功,以此試探出誰在袁紹心中的地位高 ,會被立為世子。

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自此可以看出袁紹本人的優柔寡斷和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沒有將11萬精兵很好地整治在一起,擰成一股繩。

反觀曹操這邊,一聽到袁紹要南下攻取許都,立刻將僅有的兩萬兵力集中起來,駐守在各個要塞,重點要塞重點佈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在當時那種情況看,這樣的應對方式是很正確的,因為一是兵力相差懸殊太大,二是曹操處於四面受敵的狀態,不宜正面出兵,損失自己的實力,導致被群而攻之。

二、不聽忠義志士之言,葬送十餘萬精英

袁紹以曹操誅殺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三族來討伐曹操,讓陳琳撰寫檄文然後公之於眾,陳琳在檄文中把曹操罵得狗血淋頭。自此,袁、曹兩大諸侯正式公開宣戰。

在白馬之圍時,曹操採取荀彧的建議,聲東擊西,分散袁紹的兵力。曹操將兵力帶至延津,假意從渡河攻擊袁紹的後方陣營,實際進攻白馬坡上的顏良文丑。

這時,沮授極力勸袁紹,說:“顏良的性格自私狹隘,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他自己很難擔任大將。”袁紹因為官渡之戰前夕貶低過沮授,因為其兵權過大,就沒有聽從其建議。

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曹操順勢擊殺顏良文丑兩大武將,從而順利地退回到官渡之中。而顏良、文丑都是河北地區的大將,卻被曹軍一戰全殲,從而袁紹的軍隊銳氣被狠狠挫滅了一截。

雖然袁紹的軍隊第一次戰鬥失利了,但其兵力、糧草、軍用物資和財力仍然有很大的優勢。之後,沮授再次向袁紹勸諫:“我們的兵力雖然人多勢力強大但驍勇程度卻不如曹操的兵力,但是曹操他的糧草、軍用物資、財力都不如主公你的;速戰速決有利於曹操,而緩慢戰鬥卻對我們很有利。所以,我建議我們讓兩軍對峙,將戰事拉長。”

總而言之沮授建議以打持久戰來消耗曹操的軍力,然而袁紹還是不採取他的建議,立即揮師南下,進軍陽武,從陽武準備南下進攻許都。當年八月,袁軍主力軍接近官渡,在沙堆旁邊安營紮寨,與曹操的軍隊相互對峙。

其實這些還不足以讓十餘萬袁紹大軍潰敗,真正讓其潰敗的原因是他將身邊的得力謀士許攸親手推給了曹操,從而導致袁軍糧草盡失,大軍潰敗而逃,士兵丟盔卸甲。

許攸富有文韜,但是他也有兩個毛病,一是愛聲張,二是愛好顯擺,而且非常希望得到袁紹的重任。所以許攸就不斷在尋找報效袁紹的機遇,好讓袁紹重用他。也是恰好的時機,許攸帶著自己的人馬外出巡邏。

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剛好看見一個人正在騎著快馬飛馳。許攸察覺不對,這是半夜,怎麼會有人趁夜趕路,立馬叫人將其逮捕,發現這個人身上帶著的是曹操寫給許都荀彧的前線戰況危急的文書,說是糧食急缺,現今軍中糧食只能夠堅持幾天了。

讓其速來救援,不然,危矣。許攸看後,立馬就意識到自己立功的機會來了,也沒有想那麼多,立即去尋找主公袁紹,彙報此訊息並且希望袁紹可以派出一支輕騎直擊曹操的後方大營許都。

袁紹聽了之後,卻認為如果曹操只剩下幾天的軍糧,早就該後退了,不可能還與我軍對峙,在袁紹旁邊的小人郭圖也附和著說曹軍不可能只剩下幾天的糧食。而且當時許攸的侄子貪汙糧食,就袁紹旁邊的謀士也有人進言許攸也參與貪汙事件,導致袁紹不僅沒有采取許攸的勸諫,還以此為由告訴許攸戰後還要將其家人關入大牢。

許攸由此心想:袁紹已經不信任我了。再加上許攸本人想飛黃騰達,便去投靠了曹操。曹操自然是求賢若渴,激動得難以復加,來不及穿鞋便迎了出來,這個舉動也讓許攸十分感動。之後許攸與曹操深夜長談,建議曹操親率一支輕兵奇襲烏巢,搶奪自己所需的糧草,燒掉袁紹在烏巢屯放的其餘所有糧草。

曹操也沒有遲疑,立刻付諸行動,,留下曹洪、荀攸駐守營壘,親自率領五千步騎,打著袁軍旗號,利用夜色掩護,從小路繞至烏巢,到烏巢後立即圍攻,佔領了烏巢搶奪糧草,併火燒了烏巢。

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張郃、高覽一聽說烏巢被攻陷,立馬投降於曹操,這也是因為前面袁紹沒有將三軍將領的心擰成一股繩導致的,之後袁軍軍心動搖,軍隊內部極速分裂,十餘萬大軍瞬間崩潰 。袁紹也被追擊退回河北,這時身邊只有八百騎兵,自此袁紹一蹶不振,病死在冀州。

這些都可以看出袁紹分不清謀士們的忠言還是小人的讒言,胡亂聽取小人讒言,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十餘萬大軍。

三、袁紹的兒子們——徹底摧毀了袁氏基業

因為袁紹死的很突然,導致世子都沒有立。本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袁紹的幾個兒子互相不服,袁氏的地盤最後也被曹操吞的一乾二淨。

官渡之戰只能說是奠定了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基石,換言之,如果袁紹沒有死,也能夠形成四足鼎立。但是袁紹在官渡之戰過後,一直鬱鬱寡歡,最終病死。這時候他的兒子們不安分了:首先是大兒子袁譚理所應當繼承袁紹的位置掌控軍權,然而袁紹的妻子劉氏獨獨寵愛小兒子袁尚。

更大的問題是袁紹死的時候根本沒有說到底誰去繼承他的王位,這就為袁紹幾個兒子爭奪王位埋下伏筆,他們本來就很難抵抗住曹操,相互手足相殘倒是有一手。逢紀與審配想讓小兒子袁尚繼承袁紹的位置,但是郭圖辛評支援袁譚繼位。

諸侯曹袁爭霸:為何袁紹多於曹操五倍人馬,卻全被曹操吞併?

可是袁譚這個時候在青州擔任青州刺史,突然聽聞袁尚對外宣稱繼位袁紹,他也沒有立刻和袁尚翻臉。畢竟大敵當前,袁譚也想著不要內鬥,於是就自願當袁尚的二把手,願意領軍奮戰當前。

此時,曹操那邊也犯了難,是先消滅劉表還是一舉殲滅所有袁氏勢力。就在這猶豫之際,沒想到袁譚覺得心裡不平衡,突然倒戈,派辛毗出使曹操,以和曹操聯姻和割讓土地的方式去換取曹操給他士兵援助他,以此來打敗袁尚。曹操聽了自然十分願意,答應了袁譚的要求。

在曹操和袁譚的聯軍攻打下,鄴城就被攻陷,審配當場戰死,袁尚也是倉皇逃至幽州,最後又向烏桓投靠,曹操最終將冀州,青州握在手中。自此,袁氏基業全部被曹操所吞併。

總而言之,袁氏基業之所以蕩然無存,還是怪袁紹聽信讒言,不相信忠義志士,做事方面也很優柔寡斷。

袁紹本人志大才疏,刻薄寡恩,剛愎自用,膽略不足,以及沒有王儲的備立,導致他的子嗣之間手足相殘,最終袁氏基業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