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過後,為什麼育種家“欲哭無淚”?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2021年的第一場雪,不但比往年來得早,還有些猝不及防。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山東此次雨雪過程範圍大、強度強、初雪早,是一次極端降水事件。東營市現代農業示範區此次降水量高達72mm,積雪7。5-9。3cm,風力7-8級。

皚皚白雪,在北風的裹挾下漫天飛舞,這是孩子們的最愛,卻愁壞了一群人,特別是育種家。

00:33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雪,帶來的不是陽春白雪,更不是風花雪月,是育種家的欲哭無淚,是種地農民的撕心裂肺。”11月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電話採訪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遺傳所”)研究員王建林如此表示。

他將這句話分享到朋友圈,並添加了一句話:風雪繼續,損失繼續,徹夜無眠,如坐針氈。

風雪過後,為什麼育種家“欲哭無淚”?

王建林所在的中科東營分子設計育種研究中心是中科院遺傳所建立在山東省東營市的科研基地,面向黃河三角洲開展植物耐鹽理論研究及新技術開發與示範。

就在兩天前的11月6日,他率領團隊歷經20年嘔心瀝血選育的耐鹽粳稻新品系“鹽黃香粳”進行了實打測產和品質分析,結果顯示:在山東省東營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含鹽量為千分之六的鹽鹼地上用微鹹水灌溉,“鹽黃香粳”實現了515。31公斤的平均畝產,外觀品質達到了一級米。

以著名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陳溫福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對此項成果評價甚高。他們認為,“鹽黃香粳”在千分之六的鹽鹼地上試種成功,實現了高產、優質、抗逆的協調,為濱海鹽鹼地利用微鹹水種稻進行改良,實現糧食生產與生態環境的統一提供了可行途徑。

風雪過後,為什麼育種家“欲哭無淚”?

王建林所在的東營市聚集了大量科研院所,瞄準鹽鹼地搞新品種選育。但一場暴風雪過後,王建林發現:相當一部分的實驗品種被吹得東倒西歪,甚至出現倒伏現象,好多沒有來得及收穫的材料被埋在雪裡、泡在水裡,這也意味著育種家們辛苦一年的培育可能“泡了湯”,只能寄希望於下一年。

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憂”。並不是所有的水稻都被颳倒了。

風雪過後豔陽天,他迫不及待地冒著寒風去巡田。

一條隆起的田埂分開了兩片水稻,一邊被風雪吹倒,另一邊卻昂首挺立。令他欣慰的是,自己選育的“鹽黃香粳”依然昂首挺立著。

風雪過後,為什麼育種家“欲哭無淚”?

鮮明的對比之下,他感嘆:人之道,稻之道,道道相通。面對風雪,有的稻莖稈堅挺,有的稻伏地躺平。

風雪過後,為什麼育種家“欲哭無淚”?

王建林向科技日報記者肯定地說:“這正是科技的力量,賦予了科學家勇於探索的動力,賦予了水稻抵禦風雪的能力。”

(圖片與影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宇

稽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