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殘唐五代,烽火狼煙。

一個出生寒門的讀書人,沒有社會背景和人脈關係,從小小的侍郎做到宰相,歷經四個朝代和十位皇帝。

天下動盪彷彿和他無關,不得罪人的同時捎帶救人,退休之後自稱為長樂老,逍遙到七十多歲壽終正寢。

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稱譽。

雖說金盃銀盃不如口碑,但是口碑會隨時代而變化,歐陽修罵他是不知廉恥,司馬光評論他是奸臣之尤。

五代裡的皇帝脫胎前朝,攪起血雨腥風被稱為梟雄,在梟雄縫隙間存活的人,口碑卻一步步地走向坍塌。

馮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882年,黃巢之亂第七年。

河北的一個普通農戶家,誕生一個普普通通的嬰兒,他的未來註定不會普通,因為趕上了唐王朝的末世。

盛世和末世並不難區分,越愛折騰越容易四面漏風,老子這位高明的掌勺人,在千年之前已經寫好菜譜。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老馮作為唐王朝的基石,經常蹲在村口石頭上閒聊,從莊稼收成到天下局勢,聊出農忙生活的另類精彩。

一會說李克用進軍關中,一會說朱溫應該投降朝廷,一會又說黃巢挖掘乾陵,四十萬人連墓門都找不到。

老馮離開村口的大石頭,彷彿立刻迴歸到真實身份,聽說今年糧種又漲價了,想去打個零工也沒老闆要。

本地暫時不受戰火肆虐,並不能代表生活不受影響,很多條官道被炸斷之後,錯落有致的棋道逐漸癱瘓。

錢,好像越來越難賺了。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其先為農為儒,不恆其業。

老馮家沒有固定的職業,在種地和教書之間徘徊著,做生意和當官這兩件事,基本上和他們家沒啥關係。

不直接跟錢或權打交道,很難積累出豐厚的關係網,這兩樣東西是千古不衰,永遠吸引世俗間的注意力。

沒有享受過多的注意力,反倒容易啟用質樸的本性,天然本性經由自然觸發,普通人逐漸會變得不普通。

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

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為事。

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馮道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吃穿用度方面沒什麼講究,每天給父母親做好飯菜,鑽到破房子裡面咬文嚼字。

桌面被他磨得溜光水滑,屋角落滿灰塵也不去打掃,凝望著窗外面大雪紛飛,給雙手哈點熱氣繼續看書。

沒病沒災花不了多少錢,緊著點用生活也能過得去,然而面對局勢的大週期,開張倒閉的節點又降臨了。

唐,好像越來越虛弱了。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907年,朱溫滅唐建梁。

十五歲的馮道滿臉疑惑,不知道換牌以後有啥影響,請教村裡年齡最大的人,發現老漢臉上也寫滿問號。

近三百年的旗幟倒掉了,好幾代人沒有經歷過交接,但這並不影響開張倒閉,一切好像很自然的發生了。

朱溫是大唐王朝的草民,敬翔是大唐考場的落榜生,聯起手有點負負得正的意思(見秦嶺一白。敬翔篇)。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

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馮道在書本里找到答案,卻不如親身感受來得真切,舊框架倒了而新朝未立,他們這代人的前途在哪裡?

有人選擇繼續在家種地,兵荒馬亂被搶也無能為力,有人選擇加入朱溫陣營,有人選擇對立面的李克用。

無數種選擇撕裂了基石,各方像是在玩貪吃蛇遊戲,一聲令下之後前仆後繼,只有一支隊伍能活到最後。

馮道可以看懂詩書文集,因為這些是用筆墨書寫的,但是他看不清天下大勢,因為這些是用血火鑄就的。

家,無論何時都是港灣。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安貧樂道,不是讓你樂貧。

馮老爹不是個普通農民,為農為儒有點像種地倒茬,不同莊稼側重不同養分,老栽種一樣容易損毀地力。

讀書和種地其實差不多,在一個方向上鑽研得太深,收穫深度必然失其廣度,還是套種更接近均衡發展。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釋放,安貧樂道是一種釋放結果,盡力之後對貧困的坦蕩,樂貧卻是啥都不幹的懶惰。

各大陣營在招人,你也去試試吧!

馮道選擇去投奔劉守光,一封自薦信榮升低階參謀,一句話沒說好又被下獄,前後加起來不到倆月時間。

亂世是用來打破框架的,出頭容易同樣倒臺更容易,馮道躺在昏暗的牢房裡,琢磨職場新人易犯的錯誤。

劉守光囚禁父親揍哥哥,這種人怎麼可能海納百川,但是這種人又掌斷生死,如何相處還真是門大學問。

守光怒,置於獄中,尋為人所救免。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承業重其文章履行,甚見待遇。

張承業曾是唐朝的太監,現在成為馮道的首位貴人,他是李克用的河東監軍,受命輔佐戰神兒子李存勖。

張承業要是想提拔馮道,連鍍金這種流程都不需要,結果周圍有人看著眼紅,好壞和壞話湧進老張耳朵。

周元豹者,善人論鑑,與道不洽。

謂承業曰:馮生無前程,公不可過用。

盧質曰:我曾見杜黃裳司空寫真圖,道之狀貌酷類焉,將來必副大用,元豹之言不足信也。

面相是門很玄妙的學問,歸根結底取決於自身心性,經過上一次的牢獄之災,馮道裝作沒聽到風言風語。

他每天按時去打卡上班,李存勖和朱溫在黃河對峙,大量文書堆在辦公桌上,馮道忙得都沒有時間喝水。

在敬業的工作態度面前,背後的玄妙言論逐漸消散,馮道悄無聲息化解災禍,或許和他的名字也有關聯。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李存勖在打仗,郭崇韜要裁軍。

老郭的意思是連年大戰,軍隊裡面撈油水的人太多,為了每一分錢花到實處,讓那些吃空餉的趕緊滾蛋。

李存勖聽到後直接怒了,老子帶著人拋頭顱灑熱血,屬下多吃三五口怎麼了,看不慣你就來當這個主帥。

李存勖命令馮道做筆錄,要將口述內容在軍營公佈,板著臉催促動作麻利點,卻聽到馮秘書的溫聲勸誡。

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

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

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

郭崇韜的建議不合時宜,李存勖當耳邊風就可以了,你倆擼起袖子當眾幹架,河對岸的敵軍還不樂瘋了。

碉堡往往是從內部瓦解,馮道思慮後選擇堵住裂縫,然而面對著暴怒的戰神,不是誰都敢在氣頭上滅火。

李存勖的血壓降下來了,郭崇韜回過神跑來感謝,馮道的名聲也顯露了(

因道為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

早前亂髮言被關進牢房,上次沒有發言卻化險為夷,這次亂髮言又換來讚譽,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

招式是死的,出招的人是活的。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923年,後唐滅後梁。

劉守光稱帝失敗被殺了,張承業心懷大唐鬱鬱而終,李存勖開創一個新時代,郭崇韜更是立下汗馬功勞。

馮道被任命為戶部侍郎,穿著光鮮的紫服挺立朝堂,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光景,他卻經歷了兩次改朝換代。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馮老爹還算是比較幸運,死在自家炕上而不是野外,臨終前望著顯貴的兒子,憂慮的眼神中有一絲欣慰。

在皇帝嚴重貶值的亂世,位置越高代表著風險越大,世事無常的歲月變化中,永恆不變的依仗還是品性。

馮道的守孝生活很清儉,遇到災荒還捐出全部工資,他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拒收本地官員送來的禮品。

契丹聽說還有這號人物,派出特工隊想抓回去研究,多虧邊防軍不是吃素的,這才沒讓草原匪徒們得逞。

丁父憂,持服於景城。

遇歲儉,所得俸餘悉賑於鄉里,道之所居惟蓬茨而已。

凡牧宰饋遺,鬥粟匹帛無所受焉。

時契丹方盛,素聞道名,欲掠而取之,會邊人有備,獲免。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喪假沒有結束,李存勖死了。

後唐開國皇帝正值壯年,沒有倒在對外開拓的戰場,卻被內部叛軍亂箭射死,遺體在城門口被倉促焚燒。

親眼目睹政變的兩個人,一個是走向皇位的李嗣源,一個是唉聲嘆息的趙弘殷,他生了個兒子叫趙匡胤。

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

李嗣源繼任為後唐明宗,直接喊馮道快回來當宰相,作為馮道的第二個貴人,唐明宗相信自己的眼力見。

馮道沒琢磨皇帝的面相,揣測這條大腿還能活幾年,也沒有去維護同事關係,完全按照職責該幹啥幹啥。

他推薦有真才實學的人,仗著前朝資歷騙吃騙喝的,發篇文章都要去抄襲的,馮道非但不提升還要打壓。

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

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出招的人是活的,所以才要講規則。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有人靠本事,有人混圈子。

這是寒門和豪門的區別,然而這兩大陣營時刻流動,宰相乃至皇帝也破不掉,想要穩固只能努力去平衡。

馮道提攜大量孤寒士子,自然而然招致對面的不滿,一個工部侍郎都敢調侃,說宰相選人要背《兔園策》。

馮道讓人請侍郎來談話,說這本啟蒙讀物出自名儒,大道至簡永遠不會過時,只注重辭藻華麗何其淺薄。

《兔園策》皆名儒所集,道能諷之。

中朝士子止看文場秀句,便為舉業。

皆竊取公聊,何淺狹之甚耶!

前任宰相收到前線捷報,不經調研就寫出歌頌奏章,馮道看個開頭就笑噴了:

昨來收復定州,非真定也。

最基本的地名都搞錯了,歌功頌德變成了貽笑大方,看不慣各種洗地的操作,馮道接手文書的編寫工作。

一個個字型從筆尖流出,貫穿起來激盪出文理雙絕,所謂文章乃是胸中之氣,以文觀人更換來滿朝敬服。

其文渾然,非流俗之體,舉朝服焉。

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

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

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弘文館大學士,尚書左僕射,始平郡公。

馮宰相的頭銜越來越多,然而生活條件卻一成不變,或許是自幼養成的習慣,鍾情詩書超過了吃穿用度。

他和僕人吃著同一鍋飯,睡覺也不講究床墊要多軟,走進田間地頭更不合影,皇帝稱他是真正計程車大夫。

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居一茅庵。

與從人同器食,臥則芻藁一束,其心晏如也。

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樵採。

與農夫雜處,略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有一年的糧食大豐收,後唐明宗的心情非常舒暢,朝著躬身站立的馮道,問道:

天下雖熟,百姓得濟否?

風調雨順乃是國之吉兆,馮道卻沒順著皇帝的話說,一番回答不禁顯得敗興,更讓文武百官們面面相覷。

無論是揣摩準了李嗣源,亦或是真心為百姓們發聲,敢在皇帝面前說這些話,這在歷史情境中並不多見。

道曰:穀貴餓農,穀賤傷農,此常理也。

有《傷田家詩》雲: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

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遍照逃亡屋。

唐明宗的眼神凝重,口中默默唸叨著:

此詩甚好...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道之發言簡正,善於裨益,非常人所能及也。

常年戰亂斷絕基礎教育,經濟缺口造成全民忙掙錢,逐漸導致傳統文化缺失,慢慢地連古籍都看不懂了。

碎片化的曲解層出不窮,糟粕的崛起勢頭超過精華,馮道召集人手正本清源,將九經釋義刻板流傳天下。

雕為印版,流佈天下,後進賴之。

民生和文化方面的業績,很大程度仰仗皇帝的開明,然而唐明宗沒教好兒子,坑爹坑出國破家亡的高度。

李家的二皇子造反被殺,年事已高的李嗣源氣死了,兒子們開啟大亂鬥模式,最後還是養子李從珂勝出。

後唐末帝辦完登基手續,緊接著宣佈新的人事部署,安排馮道去給先帝修陵寢,修完墓調任同州節度使。

京城和地方的規則不同,當過宰相的馮道被欺負了,有位軍爺在門口跳腳罵,馮道卻笑著請他進來喝酒。

喝過酒罵人就不難看了,馮道給雙方都找了個臺階,家僕們看不懂是啥意思,馮道依然淡淡的笑著說道。

此人為不善,自當有報,吾何怒焉。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936年,後晉滅後唐。

石敬瑭本是後唐的功臣,同舟共濟演變成刀劍相向,君臣之間為何屢屢反目,因為他們從配合變成猜忌。

晉高祖向契丹借高利貸,靠著場外求助滅掉了後唐,幽雲十六州只能算本金,利息一直到死都沒有還完。

及晉祖入洛,以道為首相。

石敬瑭是馮道的老同事,同時是耶律德光的乾兒子,契丹給關係證明蓋好章,通知後晉麻溜派人來領取。

這個重任落在馮道肩上,無論聲望資歷無出其右者,然而從契丹出差回來後,馮宰相彷彿像是變了個人。

或許看到契丹兵強馬壯,詩書教化彷彿顯得很微弱,或許念及自己年過五旬,以後的日子到底該怎麼活。

甲乙雙方的會談不平等,更何況馮道是乾兒子一方,回來不久提交辭職報告,但是石敬瑭堅決不予批准。

道嘗上表求退,晉祖不之覽,謂曰:卿來日不出,朕當親行請卿。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道不得已出焉,當時寵遇,無與為比。

孤獨的石敬瑭需要陪伴,內有劉知遠逐漸不聽調遣,外有契丹干爹常年擺譜,誰都知道他比干爹大十歲。

親生兒子倒是生了不少,卻一個一個死在自己前面,很多人在背後戳脊梁骨,但是他相信馮道應該不會。

臣本自書生,為陛下在中書,守歷代成規,不敢有一毫之失也。

晉少帝石重貴繼位之後,加封馮道為太尉兼燕國公,數數自己侍奉過的皇帝,馮道都不好意思去上朝了。

他詢問上朝開會的朋友,大家如何評價職場不倒翁,得到譭譽參半的答案後,馮道的臉上逐漸露出笑容。

當年孔聖人都有人詆譭,何況一個空虛淺薄的馮道,原以為十個人裡九個罵,五五開已經遠遠超出預期。

凡人同者為是,不同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昔仲尼聖人也,猶為叔孫武叔所毀,況道之虛薄者乎。

然道之所持,始終不易。

馮道在努力堅持做自己,然而一介文人與局勢不和,石重貴準備要站起來了,握緊拳頭承接契丹的怒火。

有人說馮道是和平宰相,危急關頭扛不起血火重壓,晉少帝沒給他機會證明,再次調去擔任同州節度使。

規則是強者定的,強者卻是相對的。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947年,契丹滅晉。

石重貴一家子淪為俘虜,馮道接到詔書前往淪陷區,面對著耶律德光的問話,他的期望轉移到契丹身上。

打草谷的策略血淚交加,滅晉之後放眼望去皆草場,馮道開口所稱頌的皇帝,不是石重貴而是耶律德光。

問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

道曰: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皇帝和張三李四的稱謂,或許不應該具有高下之分,虛名背後庇護多少眾生,才是換回多少尊重的砝碼。

後晉俘虜團被押往北方,耶律德光暴死被做成臘肉,遼國大佬忙著爭奪權力,渾然顧不上馮道這幫子人。

將士趁機反抗攻佔常山,六十五歲的馮道出面安撫,在返回老家中原的路上,大家一致認定馮道是首功。

馮道一邊挑選執勤將帥,一邊又給軍民安排事項,聽到首功二字擺手說道:

儒臣何能為,皆諸將之力也。

道以德重,軍民由是帖然,道首有力焉。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後晉沒了,劉知遠建立後漢。

活得久至少有一個好處,不管走到哪裡都有老熟人,後漢高祖拜馮道為太師,三朝元老更像是個吉祥物。

劉知遠坐觀石重貴被俘,連忙宣佈自己成立了後漢,讓德高望重的馮道坐檯,有助於增加正統的印象分。

一切在有條不紊的開展,劉知遠最器重的兒子沒了,他本人傷心過度也死了,機關算盡最終玩了個寂寞。

後漢隱帝登基時,年邁的馮道心神恍惚。

這幅場景每隔幾年上演,他連儀式流程都快背熟了,偶爾出神後趕緊看工牌,免得高喊誓詞時弄錯稱謂。

國號和皇帝像是鬧著玩,荒唐的時代裡面怎麼認真,馮道心底裝著太多記憶,越來越覺得他們長一個樣。

擔心喊錯國名被砍腦袋,馮道申請調任到閒散職位,他給自己取名為長樂老,回顧起大半生的傳奇經歷。

道奉朝請外,平居自適,著《長樂老自敘》。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951年,後周滅後漢。

郭威澶州兵變黃袍加身,兩個年輕人從頭到尾參與,一個是老郭的養子柴榮,一個是柴榮的哥們趙匡胤。

馮道已經活成一種象徵,某種意義上比皇帝有分量,滿朝文武哪個沒跳過槽,唯獨馮太師歷經四朝九帝。

隔十幾年來場開張倒閉,大家的臉上寫滿司空見慣,後周太祖好像也膩味了,在馮道面前沒有一點架子。

太祖甚重之,每進對不以名呼。

郭威是後周的開國皇帝,然而所有親人被滿門抄斬,生命之中什麼最為寶貴,或許他和馮道有相同答案。

周太祖孤獨地站在頂峰,江山如畫只能遺留給養子,凝望著兒孫繞膝的馮道,就算羨慕也沒有選擇機會。

強者看似是在制定規則,弱者幻想強者能遵守規則,只有天道在靜靜俯視著,雙方踐踏規則就推到重來。

底層的個體被肆意裹挾,高層群體搞不好連根拔起,貪吃蛇大戰後百廢待興,另一場模擬實驗又開始了。

四朝了,到底還要試驗多久?

歷經四朝十帝的不倒翁,他的秘訣藏在一首詩裡面,你以前看到過嗎

河東流寇作亂,周世宗御駕親征。

三十歲的柴榮血氣方剛,七十二歲的馮道顫顫巍巍,前者常年在戰場上馳騁,後者見慣城頭變幻大王旗。

馮道阻攔皇帝御駕親征,周世宗耐著性子想說服他,列舉唐太宗的成功案例,結果遭到四朝元老的嘲諷。

世宗: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

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

世宗怒曰:馮道何相少也!

柴榮有種被輕視的感覺,一票透過必須要御駕親征,馮道被趕去給先帝修墳,還是那個無比熟悉的崗位。

站在長寬百米的皇陵前,似曾相識的感覺又回來了,精氣神伴隨著體力衰退,馮道記不清這是第幾個墳。

他好像被困在時間段裡,重複體驗一場場開張倒閉,儘管肉身跳出亂世血火,心神卻在相似情境裡輪迴。

秦嶺一白帶著土蜂蜜來訪,看見馮道正盯著墓坑出神。

一白:你好,職場不老松。

馮道,哈哈,他們叫我官場不倒翁。

一白:或許是沒看到核心。

馮道:你看到我的核心了?

一白:應該看懂一點點吧。

馮道:凡人畏果,菩薩畏因。。。

一白:是的,你守著變化之中不變。

馮道:性也,時也,命也。

一白:四朝十帝,你最敬佩誰?

馮道:我還需要敬佩他們嗎?

一白:有所能,必有所不能。。。

馮道:各盡己責,萬化皆安。

一白:你說的是人道?

馮道:我說的是天福。

一白:什麼是天福?

馮道:可以生而生,可以死而死。

一白:可以生而不生,可以死而不死呢?

馮道:哈哈,不說了,品蜜品蜜。

及山陵禮畢,薨於其第,享年七十有三。

世宗聞之,輟視朝三日,追封瀛王,諡曰文懿。

馮道遺詩云: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終聞海嶽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