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憑什麼重歸江南文化C位?

本文轉自:常州日報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江南之大,一趟旅行裝不下。白居易雖然說過“江南名郡數蘇杭”,但蘇杭無法代表江南的全部。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到蘇錫常都市圈發展行動,江南文化已成為融合發展的文化之基。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常州既要清楚“風口”在何處,更要有站在“風口”的能力。如何從市民和遊客關注的地方入手,從歷史景深中打撈出更真實的江南,讓江南文化“活”起來,顯細節、顯魅力、顯溫度?當遊客來到常州,除了去恐龍園、天目湖,怎樣體驗到街巷裡弄的煙火、小橋流水的溫婉、各色人群的生活?常州,憑什麼從江南文化“朋友圈”中脫穎而出,C位出道,走向江南文化的“最前沿”?

立常州,觀江南,這些,都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常州有戲,江南從這裡出發

有戲劇家說過,優秀的戲劇須符合三個要求:真、美、變。

就在一個月前,一場園林實景版《珍珠塔》在明代古園近園低調上演。暮色四合、秋水亭外、西野草堂,琵琶叮咚、琴聲幽幽,吳儂細語、對話古今。這出以“戲曲+園林”為概念打造的園林浸入式錫劇,化作古老而又時尚的夢境,在戲迷中出圈了。

常州能打造出這場實景錫劇,並不出人意料。

其一,這座有著32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擁有太多文化IP,包括大運河在內的世界文化遺產和60多處國保省保單位,也包括刻紙、錫劇、竹刻在內的15項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二,常州戲曲有求變基因,百餘年前,常州先輩創立灘簧、唱響錫劇,今天的常州文藝院團,大刀闊斧推改革、出人齣戲出效益……

文旅融合浪潮來臨,這些IP如何再創其當代價值、成就文旅核心競爭力,是擺在常州面前的重要課題。此番《珍珠塔》的走紅讓我們看到,常州戲曲踏踏實實做好戲的初心沒有改變,勇於突破和嘗試的氣質不曾遠去,聽錫劇、學錫劇、唱錫劇,正在成為一種時尚的旅居生活方式。

是的,破解一座城市密碼的唯一方式,就是坐下來,安靜地聽,凝神地看。從展現城市美學、促進消費升級視角來看,常州擁有發展文旅演藝的絕佳載體,也蘊藏著發展文旅演藝的巨大需求。

戲劇中的江南,聲腔裡的古城,都是行旅路上的情調和光景,無論是《織夢運河》實景演出,還是《珍珠塔》園林夜遊,文旅演藝讓遊客白天遊園賞景,晚上看戲觀演,成為對江南文化的一種延續性享受,讓常州成為安放心靈的休憩之地、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園。

“小劇場”拉動“大經濟”,用眼睛看園林,用耳朵聽戲曲,風情水袖,典雅絲竹,都是常州人血液中浪漫的精神。

以“常州有戲”品牌統領文藝演藝產品,系統建設“白天觀景、晚上看戲”演藝空間,讓錫劇、評彈、評話重獲新生,讓江南民樂、交響樂、話劇精彩綻放,為居民休閒、遊客體驗提供獨特審美載體,向世人展示何為“最江南”“最常州”。

解碼宋韻,在常州遇見蘇東坡

這段時間,被譽為“年度現象級熱劇”的《夢華錄》,以宋代市民生活為背景,展開一幅賞心悅目的宋風宋韻,掀起一股尋宋文化熱潮。

兩宋時期的常州,經濟富庶、文化昌盛,是江南全方位崛起的一個縮影——宋代的常州,城池規模僅次於開封、杭州及蘇州,雄居全國第四;宋代的常州,是“天下糧倉”,詩人陸游寫下“蘇常熟,天下足”的千古詩句;宋代的常州,還是大文豪蘇東坡的最後一個驛站,他把最好的文、最好的詩、最好的詞、最好的賦、最好的字、最好的美食,都饋贈給常州。

延綿300多年的宋文化,把江南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常州理應用好“宋韻文化”“東坡文化”這兩座富礦。

一方面,宋韻文化是常州立錐於江南的一大標識,無論是城市地標仰蘇閣、藤花舊館,還是近年出土的芳茂山宋墓、虞七二娘子墓,琳琅滿目的宋風流韻,都是活化的家底。

另一方面,國風正流行,年輕人愛“宋潮”、追“東坡”,宋韻文化恰好迎合了他們對寧靜致遠、詩意江南的嚮往,成為城市文旅的流量密碼。如何讓宋韻文化體現出它的現世意義、文旅價值,常州還缺少代表性、品牌性成果。以蘇東坡為切入點,實現宋韻文化、傳世流芳的目標,是一條可行路徑。

行“東坡路”,走一趟朝聖之旅。以東坡公園、蘇東坡紀念館等為重要節點,建設以文化朝聖、靜修養心、修行旅居、傳統教育、人文感知為主題的旅遊休閒街區,形成以“城、河、園、館”為載體的主景式東坡文旅體驗核心區。

唱“東坡戲”,賞一場穿越大劇。融合戲曲、話劇、詩詞、書法、音樂、舞蹈等多重藝術形式,在東坡公園打造宋風園林光影秀等沉浸體驗產品,出品依託東坡文化“出圈”的舞臺劇、影視劇,引領遊客和觀眾走進東坡先生有聲有色、有悲有喜的一生。

品“東坡味”,當一名超級吃貨。解鎖東坡美味,開發“吃貨蘇東坡”系列美食產品,融入茶、稻、果、竹等本土特色食材,打造融詩詞吟誦、書畫展示、國樂演奏等多重元素於一體的“東坡宴”,讓遊客在品味美食過程中領略蘇東坡的魅力。

誦“東坡詩”,扮一回千古文豪。舉辦“蘇東坡詩詞大會”“芳茂山宋墓文物大展”,360度串起蘇東坡的傳奇人生,向遊人鋪展開一幅充滿煙火氣又帶著雅緻感的宋代生活畫卷,吸引遊客來常體驗宋韻東坡“穿越之旅”。

解碼宋韻,在常州,遇見蘇東坡。一場更接地氣、更具看點的宋韻之風、東坡之旅,令人翹首以盼。

尋常滋味,讓味蕾嚐遍江南

常州人懂吃,舉世聞名;常州佳餚好吃,不服不行。

長江東西奔流,大運河溝通南北,恰好在常州相會。南來北往的食客與食材在此相遇,造就出江南最會吃的一群人和最考究的常州美味。

這座“南北通吃”的城市,始終高揚“敢為天下鮮”的旗幟,秉持時令之鮮、取材之鮮、有鮮提鮮、無鮮賦鮮理念,形成“江南情懷、博採眾長、包容創新”的美食體系,37000多家餐飲企業、20多萬從業者、70多億銷售額……常州以厚重文化和精妙美味,征服眾多食客,令整個江南為之垂涎。

美食是旅遊目的地“燃燒之魂”,在這喧囂塵世之中,常州美食蓄勢待發。把美食作為打造旅遊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打響“江南美食之都”品牌,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美食旅遊產品,有利於塑造全域化、差異化、精品化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增強遊客的文化感、互動感、體驗感。

塑造地標美食,推動常州美食傳承經典、創新發展,系統開發常州名菜、名點、名宴,打造傳統餐飲、地方名吃、商務菜系、禪養素食等創新美食,研發“盛宣懷家宴”“東坡宴”等文化宴席,培育“二十四節氣宴”“宋風美學宴”“江南茶宴”等網紅宴席,締造更多“第一”“唯一”,強化常州作為“江南美食之都”的核心屬性。

構建集聚載體,打造集文化、民俗與餐飲於一體的特色美食街區,引進輕奢網紅餐飲、特色休閒外擺等業態,融入世界頂級餐飲、休閒咖啡、音樂清吧等,推出融匯南北風味的“常式”早茶,打造鄉村美食旅遊產品,讓遊客獲得“美景+美食”雙重體驗。

打造營銷矩陣,釋出“江南美食之都”特色榜單,推出“江南美食之旅”精品線路,製作春夏秋冬四季美食影片,線上線下展示常州經典美食、獨家技藝、老街風情,給Z世代更多為美食而奔赴常州的理由。

靜靜流淌的運河,裊裊炊煙的街巷,熠熠生輝的“江南美食之都”,都在輕聲向世人訴說,唯有不懈努力,方能再創輝煌。

運河古邑,探秘夢幻江南鄉韻

常州古城,一城半水,難捨難分。如果說大運河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那老城廂就是鐫刻鄉愁的夢裡江南,展開一幅具有強烈歷史穿透感和感官衝擊力的江南卷軸。

城市即景區,旅遊即生活,從來都是文旅發展的重中之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方是正解。如何在氣質顏值兼具中彰顯功力,如何在古韻今風相宜中化出新彩?蘇州、無錫給出了示範。

40年間,蘇州牢牢摒住24米天際線,14平方公里古城內沒有一幢10層以上高樓,存續了北寺塔—瑞光塔—雙塔—虎丘塔之間的視覺廊道,活化了50多處古建老宅,成為高品質網紅打卡點。無錫實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打造100個以上活化利用典範,讓遊客在東林書院賞錫劇摺子戲,在小婁巷赴早茶之約,營造出主客共享的愜意“錫式生活”。

江南文化已與世俗生活、文旅體驗水乳交融,成為每個平凡日子裡的詩意。將具有深遠歷史感的老城廂,與具有鮮明現實美的大運河組合,讓每一位遊客來到常州,都能從街頭巷尾找到江南的味道。

重塑江南名城神韻。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實施微更新、微干預、微治理的活化利用,實現文化、旅遊與生活多維融合多重沉浸,讓7平方公里老城廂“展開是歷史煙雲,聚起是人間煙火”。打造“百館之城”,推動常州博物館擴容升級,建設寺墩、三星村等遺址公園,構建蘇東坡、盛宣懷、周有光等名人紀念館群,加快“秋白書苑”等文化場館旅遊化步伐,打造常州三傑紀念館等紅色旅遊目的地,讓文博場館美美與共又各具魅力,成為記錄文脈、傳承思想、啟迪美感之所。打造“百園之城”,在修繕常州四大名園的基礎上,恢復大觀樓、止園等經典景觀,推出更多文旅融合的沉浸式體驗專案,將園林實景與演出、集市、光影等結合在一起,重現林泉高致的光韻夢境,讓市民遊客身臨其境體驗常州園林的絕美意境。

編織江南鄉村美景。在環太湖這片青綠山水間,身為上海、南京的“後花園”,綠色發展、全域發展指數穩居江蘇前列的常州,有浮於“江湖之上”的柔情,也有立於“大山之下”的風骨,成了遊客心目中的“鄉愁田園”。

深化全域旅遊示範建立,讓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集聚區、旅遊休閒街區星羅棋佈,形成西太湖—長蕩湖、天目湖—南山、曹山—茅山等各具特色的文旅組團,提供更多“四季皆宜、全齡共享”的文旅產品。

做活“水文章”、激發“水靈氣”、亮出“水魅力”,將長江、運河、西太湖、長蕩湖、天目湖等水系串聯成珠,推出水陸雙線旅遊線路,打造“江南水鄉會客廳”。

揚子江奔騰不息,太湖水煙波浩渺,大運河帆影片片。做好“江南文化”文章,常州將憑藉“勇爭一流”精神,以文脈傳承守望精神家園,以文化創新響應國家戰略,以“文旅勝地”再創“江南盛地”,以文化“軟實力”撐起發展“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