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陶瓷有著悠久的歷史

,對當代人而言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陶瓷不僅展現出精湛的製造工藝,同時也蘊含著文化、政治、經濟等豐富內容,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縮影。

從當前我國相關領域對古代陶瓷的研究看,民俗文化視角下的研究並不多,現有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工藝、美學、考古方面。

但從中國古代陶瓷各個方面看,無論是畫面、器型還是釉彩、圖案,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民俗風情,

其中瓷枕夢幻色彩最為突顯,也最能體現民間怪俗的代表。

1。唐宋元瓷枕發展

1。1唐代瓷枕

在唐代時期,瓷枕是各大窯口生產的重要器具

,比如長沙窯、洪州窯、鞏縣窯等,在不斷生產製作中,瓷枕工藝得到提升,尤其是中晚唐時期的瓷枕已經達到非常精良的水平。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從整體上看,唐代瓷枕體積嬌小,而在造型上一般包括箱形、獸形兩種,

從唐代早期瓷枕造型看,一般較為規矩,枕面平坦

;而進入中晚期後,人們考慮瓷枕實用性,為了使用舒適對造型進行了調整。

由此出現了瓷枕前部大於後部的形狀,並且前壁高於後壁,從側面看,枕面有著較為明顯的斜度,為了舒適、安全,會對枕面和枕底的稜角進行修刮。

其中箱形枕,包括了橢圓形、腰圓形,還有方角長方形、圓角長方形等,

這種瓷枕最大的特點就是枕體都是空的,並且枕底沒有釉。

但設計了大量排氣孔,枕孔形狀也較多,有月牙形、圓形、扁形,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其在高溫燒成時出現爆裂。

而獸形枕,主要為動物造型,比如象座枕、犀牛座枕、虎座枕等,因為獸體大多非常健壯,並且形態多為匍匐或者站立姿態,整體形象非常誇張,

在雕刻過程中要求必須精細才能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1。2宋代瓷枕

宋代時期,大量的窯場開始燒造瓷枕,並在生產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獨有風格。

比如汝窯典型代表主要有三彩枕、珍珠底刻花枕,如獅、荷葉、長方形等。

而定窯瓷枕產品主要有獅子馱如意、長方形、孩兒枕;磁州窯生產的瓷枕則包含了馬戲、嬰戲、釣魚等形狀,由於不同樣式的影青瓷枕光潔無瑕,所以人們稱為“生枕”。

此外還有吉州窯燒製的瓷枕產品——

八邊枕、長方束腰枕、圓角五邊枕、織錦紋枕等。

從整體上看,宋代瓷枕與前代相比,發生明顯變大的趨勢,並且造型也更加多樣,包括獸形、箱形、人物、植物,整體結構非常優美大方,紋路裝飾較為精美,釉彩絢麗多彩,整體形象較為逼真。

1。3元代瓷枕

進入到元代後,瓷枕生產窯口開始集中化,

如大家熟知的吉州窯、景德鎮窯、磁州窯,此外還有龍泉窯、鈞窯等。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其中景德鎮燒造的瓷枕,在風格上較為獨特,不僅融入了南方特色,

也集合了北方風格,與其他窯口相比風格較為獨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就是青白釉透雕戲臺式瓷枕,該瓷枕全器表現為長方形,並且枕面主要以平板式為主,前面要高於後面,四角稍內削,整體上看,枕體主要呈現“璽”字形。

而青白釉透雕戲臺式瓷枕的枕身,是玲瓏透雕戲臺

,主要的透雕物件多為古代民間傳說的仙人,還有一些元雜劇人物。

除此之外,在裝飾方法上也涵蓋了較多方式,如貼、印、刻、劃、堆等手法,並且存在主次之分,這樣可以呈現出一種多層次的裝飾

雖然整個畫面安排得非常滿,但在處理上非常得當,主次分明,相互之間又非常和諧,並不會給人一種瑣碎、凌亂的感覺。

另外,元代瓷枕相較於其他瓷枕要長,一般都超過了40釐米。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2。古代瓷枕民俗風情解析

2。1塑猛獸形體

在中國古代民間,百姓一直對猛獸存在一種情結,認為其可以避邪,比如犀牛、虎、獅等造型的瓷枕,

主要就是用於驅魔避邪、逢凶化吉而設計的,是古代人的一種心理寄託。

唐代長沙窯生產的犀牛枕,造型非常厚重,質感略粗,整個瓷枕主要以白色為主,包含了枕面和枕座兩部分,其中枕座就是獨角犀牛,造型非常逼真,犀牛的雙眼炯炯有神,並且身上設計了刺點紋路,根據歷史考究,極有可能是醫用脈枕。

而宋代青白釉虎枕,同樣是猛獸形體,虎呈站立姿態,虎腳踏在長圓底座上

,而背部則托起枕面,虎頭呈右偏狀,齜牙瞪目,尾梢掃地,自然流露出一種威風凜凜氣勢。

還有金磁州窯的虎形枕,也是利用了老虎的形體,該虎形枕呈臥虎狀,其中虎背為枕面,毛髮斑紋為黑彩繪制,用白釉點綴虎耳、虎眉、虎眼、虎嘴。

2。2繪花鳥圖案

縱觀我國藝術創作領域,大多創作者較為擅長運用花鳥魚蟲、植物等形象,這一點在古代瓷枕製作中也有所體現,

人們透過在瓷枕上繪製花鳥圖案,寓意喜慶、吉祥之意。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比如喜鵲代表喜慶、牡丹象徵愛情;還有運用動物諧音作為寓意的,比如游魚諧音為富足有餘、蝙蝠諧音為福、鹿諧音是祿位;

還有透過植物如用荷花、松竹梅體現的廉潔、清高比喻人的品格高潔。

而以蟲鳥題材的瓷枕紋飾,如雙灤、飛蝶、鴛鴦等,一般多用於民間婚慶中,寓意對新人百年好合、夫妻恩愛的祝福。

瓷枕紋飾中的植物,大多為蓮花、牡丹、松柏、竹子、梅花等,一方面代表人們對富貴的追求,

另一方面也希望獲得更加完善的品格與境界。

2。3寫詞曲故事

創作者在運用詩詞、故事等作為創作載體時,主要就是為了反映現實存在的矛盾,同時也表達自身情感。

在瓷枕中也對此有所體現,比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瓷枕,其中便題有《小桃紅》曲,在瓷枕上寫祝壽辭,

主要就是迎合買主心理需求,用於祈求平安長壽。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在宋代白底黑花“堯王訪舜故事”夕枕中,其枕面設計一個橫式如意雲頭開光邊框,其中官人戴展角幞頭,農夫挽犁耕作,兩人對話的場景,

在遠處雲山連綿,而近處樹與芭蕉縱列成林。

景德鎮影青透雕人物枕,充分體現了元雜劇瓷枕,從其造型上看,主要就是仿戲臺綵棚式簷,而後運用瞭如意、蓮花進行點綴,呈現出四個不同演出景象,用於表演《白蛇傳》。

在整個情境展現過程中,

可以充分體現出元代雜劇藝術,也能真實地反映出市民生活的豐富性。

3。唐宋元瓷枕民俗工藝審美特徵

3。1瓷枕工藝推動民俗文化發展

從我國古代瓷枕工藝發展看,當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民俗風情較為濃厚。尤其是隨著唐代釉下彩繪工藝的應用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瓷枕釉色。

也正是這一工藝為瓷枕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使得瓷枕在各個基層受到廣泛應用,成為古代人喜愛的日常生活用品。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進入到宋代後,瓷枕工藝美術的觀賞價值得到明顯提升,藉助能工巧匠之手進行粗料細作,根據使用需求塑造為多種多樣的健美造型,

並繪製各類花卉紋飾,不少達官貴族將瓷枕作為饋贈禮品。

進入元代後,景德鎮工藝的發展為瓷枕錦上添花,受到當時各民族人們的喜愛,比如元代的影青透雕人物枕,便是塑造八仙過海景象,還有“尹寒宮”的嫦娥形象,更是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

瓷枕在使用中應當保證其舒適性,所以隨著工藝水平的進步和提升

,人們對瓷枕形體進行了調整,比如唐代枕體較小,宋代瓷枕開始變大,枕面最長為40釐米;元代瓷枕甚至還有超出40釐米的。

事實上,在古代早期瓷枕形狀上,一般多為平坦,發展到宋代以後,枕體前大後小、前高後低,存在明顯的坡度,

這樣改變的目的就是更適應人體頸部,有利於促進人體睡眠。

另外,唐宋瓷枕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造型,都較為單一;相比之下,元代瓷枕這方面表現就更為複雜,並且創作數量也較多,這和民俗風情存在直接聯絡,不僅僅是人們主觀需求的變化,更是工藝水平、原料精細程度的提升。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3。2形意美融合豐富的民俗文化

工藝品傳遞給人的美感促使其體現出一定社會功能,而古代瓷枕,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實用品,

同時也是一件藝術品,既有使用價值,又體現出欣賞價值。

瓷枕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也在精神層面獲得寄託。

從古代陶瓷體現的審美普遍性看,融合了形、意、美三個要素

,其中的“形”就是瓷枕的造型結構,“意”則是圖案、紋飾、雕刻所象徵的意象,“美”具體就是指瓷枕本身的造型美、質地美、裝飾美等,由這三者組合,最終產生一種藝術美。

而體現這種形、意、美必然離不開由歷代能工巧匠透過運用各類原料,結合其效能,最終制作出形狀不同的瓷枕造型。

並且透過線型對比、方圓對比、幾何形之間的組合,靈活利用圖案和紋飾之間的關係,

書法與繪畫之間的關係,注入人們的思想感情,進一步豐富了古代民俗文化。

古人為何偏愛“瓷枕”?探析古代瓷枕的民俗文化

結語

總而言之,深入分析中國古代瓷枕體現的民俗文化,

主要體現的就是一種人和自然以及萬物之間的整體和諧、和睦相處。

正是因為賦予了人的情感,瓷枕上的犀牛、獅、虎、牡丹、荷花等形象也有了情感與生命,並且是帶著人們的寄託和吉祥寓意,盡顯人間百態,揭示古代人們的精神世界。

瓷枕透過自身質地、造型、裝飾以及各類文化藝術的相互融合

,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民俗習慣。

參考文獻:

1、王紅,鄭思琪。枕上婚嫁:古代瓷枕藝術的“婚俗”刻畫和意蘊[J]。天工。

2、周穩,高峰,朱利光。雅俗共賞,相容幷包——壽州窯瓷枕藝術特點及民俗文化內涵初探[J]。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3、李靜。惟妙惟肖的虎形枕——長治市博物館藏金代彩繪臥虎瓷枕擷珍[J]。收藏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