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因思念早逝的母親而工丹青,終成一代畫聖

【題記:本文系作者系列文章「讀通鑑講故事」“親情篇”的一篇】

今天是母親節。我的母親已於四年前故去。在思念母親之際,不免想起有關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因思念母親而工丹青、終成一代畫聖的故事。

顧愷之(約34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傑出的畫家和繪畫理論家。他出身於名門,顧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與陸、朱、張齊名的江東世家。他的父親顧悅之曾做過東晉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的幕僚,後來擔任尚書右丞(一說為左丞)。他本人先後做過權臣桓溫和荊州刺史殷仲堪的參軍。

有關顧愷之走上繪畫道路的始因,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他的母親去世很早,以致沒有給他留下印象。年紀稍長,他很想知道自己母親的形象,便經常向父親打聽,然後根據父親的描述試著描繪,畫好後又請父親校正,直到父親說他的描繪已經很接近母親的原貌。

這個故事雖流傳甚廣,但並未見諸《晉書·顧愷之傳》,因此其真實性尚難以確認。不過從史書記載的顧愷之事蹟和他所取得的繪畫成就來看,他是具備這樣的能力和性情的。下面就此作一些介紹分析。

顧愷之:因思念早逝的母親而工丹青,終成一代畫聖

顧愷之畫像

■能力:人稱“三絕”

對於顧愷之在繪畫方面的天才和他對繪畫痴迷的程度,《晉書·顧愷之傳》作有生動形象的描述,個別記載甚至帶有神秘的色彩:

●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

●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睹)中。”

●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愷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

●每寫起人形,妙絕於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顧愷之的畫作,尤其是人物畫,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中說他看上了鄰家女,求之不得便畫針刺心,對方居然有了心痛的感覺,則未免讓人覺得難以置信。他既然有這樣超絕的能力,根據父親的描述而復原母親的容貌,就並非可望不可即。

顧愷之:因思念早逝的母親而工丹青,終成一代畫聖

顧愷之:《洛神賦圖》(區域性)

“紙壽千年、絹壽八百”,顧愷之畫作的真跡現已失傳,不過尚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烈女仁智圖》的唐宋摹本存世。其中《女史箴圖》在八國聯軍入侵時,被侵略者掠走,現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院。他的畫論著作今存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和《畫雲臺山記》,均附載於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五《顧愷之》之中。

■性情:不忘故主

顧氏父子都是性情中人。晉穆帝永和年間,居長江下游的東晉朝廷為了抑制上游荊州刺史桓溫的勢力,將隱居多年的大名士殷浩抬出來,擔任中軍將軍、揚州刺史,參預朝政。殷浩很快在北伐的軍事行動中遭受失敗,經桓溫強烈要求而被廢黜流放。作為舊部,在殷浩鬱鬱而終後,顧悅之上表朝廷為其鳴不平。對於他的這一舉動,連殷浩的親屬也認為不合時宜,但他仍堅持己見,併為此與朝臣發生爭論。

顧愷之則做了桓溫的幕僚,並深得其喜愛。在搬掉殷浩這個絆腳石後,桓溫也先後主持了三次北伐,第一次進攻關中的前秦先勝後敗,第二次攻佔了舊都洛陽,第三次同前燕交兵則遭受慘敗,名實俱損。時任大司馬的這位權臣,為了挽回自己的顏面和重塑威望,居然幹起了換皇帝的勾當,並準備最終取而代之,但遭到了以謝安為代表的保皇派的抵制,未達目的而病逝。

顧愷之:因思念早逝的母親而工丹青,終成一代畫聖

顧愷之:《烈女仁智圖》(區域性)

像桓溫這樣的人,死後雖然並未遭受清算,但名聲不可能好到哪裡去。然而,像自己的父親一樣,顧愷之心裡卻始終裝著這位老東家。他有一次前去拜謁桓溫墓,寫下了

“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

的詩句。有人帶著調侃問他:

“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

他回答說:

“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這對父子對故主的知遇之恩尚且能夠做到如此,對於自己的妻子和母親,心懷眷戀,當在情理之中。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歷史上顧愷之思母工畫這個故事,還是比較可信的。

謹以此文表達對自己母親的思念。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注:文中加粗字型引文,均引自《晉書·顧愷之傳》

顧愷之:因思念早逝的母親而工丹青,終成一代畫聖

正版書籍中外巨人傳:顧愷之

¥

11。4

拼多多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