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拜一個7歲的小屁孩為師?

孔子為何拜一個7歲的小屁孩為師?

孔子曾雲:“三人行,必有我師。”但大家知道孔子的師父是誰嗎?他就是當時年紀只有7歲的項橐。這其中到底有怎樣巧妙的淵源?聖人孔子為何拜七歲頑童為師?

話說當時孔子周遊列國講學,有一次,他準備前往一個叫紀障城的地方。可是就在進城不久,馬車慢慢停了下來,原來是其中一個在路邊玩耍的孩子阻攔在路中間。

其他的孩子看見馬車來都紛紛避讓,唯獨這個小孩巋然不動。

孔子探出頭去,打算讓這個孩子讓開,說:“你這無知頑童,何故攔住我們的去路?”這孩子本來只是貪玩,可聽見孔子這麼說,他心裡感到並不暢快,於是打算戲弄車上的這些人。他說道:“向來車馬都應繞開城池走,你們不能從這過。”

原來,他用沙石在馬車前堆了一座小城池。孔子見狀,繼續挑釁:“如果我非要從這裡駛過呢?”

孩子不卑不亢地回答:“我的城門可是關了的,按道理說,你們進不來,也就過不了。”孔子略略有些無奈,只好讓車伕繞開這座“城池”離開。

但子路不甘心被孩子戲弄,打算“報復”,他看見旁邊田間正在種地的農夫的相貌和那個孩子很相似,知道他就是頑童的父親,於是開始為難:“你每天在此忙碌,恐怕也不知道自己揮了多少下鋤頭吧?”

孩子聽見之後,趕緊迴應:“你們每日坐在馬車上,難道又清楚馬兒走了多少步?”

孔子越發覺得這個孩子口齒伶俐、思維敏捷,決定和孩子比拼一番,出題考對方,誰輸了就要拜對方為師。

孩子爽快地答應了,於是兩人唇槍舌戰了好一會,而孔子竟屢屢被這個孩子的問題難住,而自己出的刁鑽的哲學問題,卻被孩子一一解答,並且回答得十分有道理。大丈夫一言九鼎,孔子便拜這個孩子為師,這個孩子便是項橐。

事實上,項橐除了是頑童,還是名氣不小的神童。項橐自小觀察仔細,對萬事萬物都有不竭的求知心理。

別的小孩居然打雷閃電,項橐卻會好奇雷電是怎麼產生的。曾經有一位大臣路過紀障城,因為聽聞項橐的聰慧而前來拜訪,過後連連感嘆聞名不如見面、後生可畏。可見,項橐非常聰明,否則不會連孔子都對他不恥下問,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