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種習慣的人,跟他交往時要謹慎,小心被傷害

幾天前坐車時,被身後兩人的談話吸引住了。一位不停訴說,自己被欺負的事,另一位則不住勸她大度,不要鬧翻,還舉出了些有說服力的例子。但當傾訴者下車走後,勸說者卻突然打起了電話,眉飛色舞說完了剛才的事後,宣稱:自己阻止了一次危機……

想必以上場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或是傾訴者,或是勸說者。此事之所以觸動我,是因第一次發現了,勸說者的“危害”,竟然拿別人的傾訴,當成炫耀自己的道具,給傾訴者造成傷害。這種情況,跟下面這則禪意故事,何其“神”似……

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種習慣的人,跟他交往時要謹慎,小心被傷害

雲巖禪師是唐朝時期的一位高僧,是個“暴脾氣”,總喜歡用“獅子吼”,或用禪杖敲打學僧這種方式,促進學僧們成長和開悟。所以,就連當時號稱第一活佛的趙州禪師,都稱他是:虎頭長角。雲巖禪師座下弟子上百,獨對一位叫法能的年輕弟子,給予厚望。

因為法能,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哪怕被吼,被打,也要把事情搞明白。這天,雲巖禪師走進佛堂,學僧們都在做功課。他卻來到法能身後,提起禪杖在他頭上,輕敲了三下,喝道:“見到為師,為何還敢坐著?”法能嚇了一跳,急忙回頭,畢恭畢敬的剛要開口,雲巖禪師卻掉頭就走,還喊著:“不成器啊,不成器。”

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種習慣的人,跟他交往時要謹慎,小心被傷害

這一下,整個佛堂都亂了,許多學僧都圍了過來,大多是指責。法能百口莫辯,就要去找雲巖禪師,把這事搞清楚。卻被師兄法慧拉住,道:“我剛才看到了一切,不怪你!師尊他老了,最近總是這樣,做這些沒有道理的事,原諒他,大度一些。”

就這樣,佛堂內又平靜下來,可哪料雲巖禪師卻又回來了,再次走到法能身後。一旁的法慧發現了急忙轉身,畢恭畢敬叫:“師尊!”法能也趕緊回身。

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種習慣的人,跟他交往時要謹慎,小心被傷害

可雲巖禪師卻嘆了一聲,搖著頭對法能說:“你果真是不成器!”法能剛想反駁,卻一眼瞥見法慧對他使眼色,法能想起了法慧勸說自己的話,便低頭道:“師尊教訓的是。”

雲巖禪師也瞥向法慧,有些生氣地問:“你可知,我為何要敲法能的頭三下,說他不成器?”

法慧道:“師尊,那三下沒有敲在我頭上,弟子如何得知?”

雲巖禪師大怒,揮起禪杖就給了法慧一下吼道:“你既然什麼都不知道,卻為何要折斷法能虎頭上的角?”

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種習慣的人,跟他交往時要謹慎,小心被傷害

這則禪道故事的關鍵詞是:虎頭長角。因為跟許多人印象中的禪道不一樣,這代表著一種張揚個性!如雲巖禪師,第一次無緣無故的,敲法能的頭三下,說他不成器,就是想讓法能來找自己,進入禪機相對階段,印證一下法能。

可法慧卻以世俗之心,窺視禪道,勸說法能要大度。結果當雲巖禪師第二次來時,他率先發現,再次阻止法能反駁,故而云巖禪師才會生氣,給他一禪杖,質問他為什麼要“折斷了法能虎頭上的角”,即,讓法能失去了個性。

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種習慣的人,跟他交往時要謹慎,小心被傷害

所以,要遠離那些,總是勸你大度、忍的人。

因為大度,是層次。忍,是修為,兩者都代表著做人的,一種非常高的境界。但若想真正達到這種境界,是需要磨礪。如法慧,他要求法能“大度”的理由是“師尊老了”,這堪稱胡言亂語,證明了他自己是個糊塗人,哪料卻因此害了法能。

所以,當身邊有人,總是習慣性地勸你,做人應大度,忍時等,還請注意辨別一下,他自己能做到嗎?或說他能達到這種境界嗎?若他自己都不能,那就要謹慎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