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名詞解釋

郭德綱經常在舞臺上普及一些聽相聲的技巧,“節骨眼兒”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但是對於非專業觀眾來說,很難用語言來準確表達這個詞的準確含義。今天,我就以個人聽相聲十幾年來的體會,談談對這個詞的理解。

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節骨眼兒”即包袱各種技巧的交錯混合使用,包袱鋪墊抖翻“筋勁兒”“尺寸”的準確把握。

郭啟儒老先生說:“捧哏的要掌握好包袱的節骨眼兒。”我們經常聽包到“包袱口沒節骨眼兒”,“使活沒節骨眼兒”或“節骨眼兒沒出來”,說的就是沒有表演技巧。包袱鋪墊系抖翻的藝術技巧,是遲、急、頓、錯的綜合運用,瞪、諞、踹、賣的輔助配合,頂、刨、撞、蓋的正確處理,沒有藝術處理就沒有技巧,沒有技巧也就是沒有節骨眼兒。

遲、急、頓、錯、瞪、諞、踹、賣、頂、刨、撞、 蓋是相聲的專業術語,簡短解釋如下:

遲:就是慢的意思。為了把包袱翻得響,就要掌握“火候”,這個“遲”,就是“火候”,是故意放慢的意思。

急:就是快。講究快而不亂,要字真句清。這完全靠演員的嘴皮子功夫。 為什麼有的地方非快不可呢?這是一種技巧,不快就不會出效果。

頓:就是“寸”住,停頓。能夠頓得好,掌握住“筋筋勁”,是演員的功夫。頓,大處指包袱的頓,小處指氣口的頓。

錯:是指甲乙兩人的語言銜合交錯。來言去語嚴絲合縫,既不“頂”又不“撞”,象齒輪一樣不偏不倚,嚴嚴實實。

瞪:即瞪眼、撇嘴表示不滿,表演時有容無聲。

諞:即諞能,指誇耀、顯示之類表情,表演時亦有容無聲。

踹:即貶低、否定對方,如使用“不像話!”“沒聽說過”等短語,表演時有容有聲。

賣:即稱讚對方,如使用“好!”“真不錯!”等短語,表演時亦有容有聲。

頂:甲乙同時張嘴,叫“頂”了。

刨:甲把乙話說了或乙把甲話說了。特別是“包袱”和“底”,往往都是很關鍵的一句話,有時乙給說了,那叫“刨”了。

撞:甲話說在乙話裡,乙話說在甲話裡,甲正在說著呢,乙冒出來一句,或者沒有到他說話的時候他說了,這都叫“撞”。

蓋:甲把乙話蓋住,或乙把甲話蓋住。本來這個包袱需要遲,而乙卻“咳!”地一聲給喊回去了,這就叫蓋。

例項分析:

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下面我在馬三立、趙佩如二位先生說的《迎春曲》中分析有關技巧的運用。

甲:對於文學藝術我是很喜愛的,因為我這些年研究音樂,我是個音樂家。 乙:誰呀?甲:我啊。乙:噢,您是音樂家甲:你呀,不認識我,我是搞音樂的,最近我不是在河東……音樂學院給人講課嗎!乙:您給人講課?

捧哏認為逗哏說得離骨,提出質疑但不譏諷嘲笑,技巧上應屬“瞪”的使法。“瞪”是否定,為表現人物性格,有利於內容延續,可以提出質疑,但不要發表認識和評價,不要打擊揭露,區別於“踹”的否定。觀眾對相聲演員有確定形成的認識印象,聽他說是音樂家感到可笑。逗哏“我非我”,捧哏“真非真”,演員與角色有間離效果。

乙:噢,您是一位歌唱家,又是一位音樂家。甲:要不怎麼給人講課呢。 乙:哎呀!真了不起,大藝術家,您要能唱的話,是不是我們煩您今天在這兒,給我們唱一首。

乙要求甲為大家唱一段兒,因有語言鼓動,技巧上屬“諞”的技法。捧哏按照甲的說法,採取激發情緒的態度,但沒有表態誇獎評價,區別於“賣” 的肯定。逗哏表現特定的“我”,趙先生似真非真,以諷刺意味處理演員與內容的間離關係。

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當甲說這幾天嗓子不老好,恐怕唱出來不好聽時…

乙:您這還是客氣,這麼辦,您先試試,唱兩句咱聽,如果嗓子不好, 兩三句咱就打住,要是嗓子好咱就多唱兩句,您看好不好?

捧哏同意關於嗓子不舒服的說法,這裡以肯定誠懇的態度對待,講得合情合理,使用的是“賣”的技法。

甲:嗓子不行…(開聲)“啊……”,我沒練聲,也沒準備,“啊 破爛兒地賣…,破爛兒地賣……,哎,行,有門兒,有點兒。乙:您這是怎麼回事?甲:我練聲啊。 乙:噢,這賣破爛兒是練聲啊!我還沒聽說這唱歌帶賣破爛兒的。

“噢,這賣破爛兒是練聲啊!”這是“踹”的技法,揭示否定點明可笑之處。 “我還沒聽說這唱歌帶賣破爛兒的”,這是“刨”的技法,顯露本來的事實。 這兩句臺詞都是講給觀眾的,翻了包袱又沒打斷逗哏的表現,使怪誕的言語行為繼續。如果用一句“有拿賣破爛的練聲嗎?”使用“踹”的技法直接否定,逗哏回答這句問話不利於內容延續。

當甲提出要用伴奏樂器時……

甲:您那個……嘛呢?盒子那個乙:哪個?甲:那個盒兒,你們團裡那個,皮帶那個,給我那個我也行,乙:皮帶?甲:皮帶那個。乙:什麼呀甲:皮帶那個,皮帶套肩膀那個乙:這是什麼啊?甲:那個……松,鬆緊琴。你們有那個嗎?

甲所說“您那個…嘛呢?盒子那個…那個……松,鬆緊琴”。這是“遲”技法,表現他也不知道那樂器叫什麼,心裡沒底蒙著說,吞吞吐吐、結結巴巴。捧哏說“這是什麼啊?”使用“頂”的技法,知道他不知,一定讓他說,使他發窘為難。

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當甲說“鬆緊琴”時……

乙:這叫鬆緊琴哪,哎呀,這位還到河東給人講課哪?這叫鬆緊琴哪?哎呀……這叫手風琴。

這裡用的是“踹”的技法,有容有聲否定暴露。“手風琴叫鬆緊琴” 暴露了逗哏音樂家的假象。趙先生為什麼不直接說:“這位還到音樂學院給人講課哪!?”而是說:“這位還到河東給人講課哪!”河東是音樂學院所在地,到“河東給人講課”,有意留有不說的情趣讓觀眾尋思,這位到音樂學院講課的人,管手風琴叫鬆緊琴,為讓觀眾在理解中回味笑料。

甲:我說手風琴我怕你不懂。

故意說錯又找回來,技巧中“錯”的使法。

乙:我不懂?甲:我當然知道,手……手飛琴嗎!乙:手飛琴是什麼?甲:手發琴嘛乙:什麼?甲:收發室… 乙:收發室幹嗎,手風琴。甲:有嗎?乙:沒有。

這裡使用“錯”的技法,利用字詞聲韻的相同相近,將大家熟知的故意說錯,利用口誤產生笑料,而且錯了又能找回來。

甲:你們幹嗎來的?你們拉的那個的呢?乙:什麼?甲:就是那個……(哼哼音樂)乙:這是什麼?這叫什麼甲:維……乙:什麼甲:維爾膚。乙:維爾膚啊?甲:有嗎?乙:哎呀,維爾膚沒有,我們這有凡士林,你來點兒嗎?

捧哏問話“這叫什麼?”仍用“頂”的技法使他暴露,逗哏表示“就是那個…”“維……”這是“遲”句,因為他覺得沒把握,說著心虛。“鬆緊琴 和“維爾膚”這兩個包袱,都需要暴露無遺,趙先生對“鬆緊琴”採取直接打擊的態度,而對“維爾膚”則用“刨”進行幽默調侃,譏諷嘲笑,同是“踹”的技法,但表現手法不一樣。

甲:說外國話你又不懂。

這句話很典型地表現了醜自炫為美產生了笑料。

乙:那叫維儒林。甲:維儒林我知道,小風琴。乙:小風琴?甲:小鋼琴。 乙:小鋼琴擱脖子上。扛得動嗎!

逗哏使用“錯”的口誤技法產生笑料。捧哏使用“刨”的技法嘲笑言行, “鋼琴擱脖子上”的形象化否定,揭示了人物的滑稽可笑。

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最後甲決定沒有樂器也能唱……

甲:好吧,沒有樂器也能唱。今天嗓子不好,但我也一定好好唱,唱一個“迎春曲”。大家要有喜歡這首歌的,願意要歌詞的話,我把歌詞寫下來;願意要簡譜的話,我把簡譜送給你。這首歌是四分之二 的音符,拍子是四分之一的,半拍是八分之一,半拍的半拍是十六分之一音符,男聲女聲合唱都行,注意聽啊……

這時逗哏以正面形象出現,組織有關知識,講得正式規範,符合公認的標準,沒有為表演操縱的意圖。逗哏“正裡攏”,捧哏使用“諞”的技法烘托輔助,有容無聲表示同意,為“歪裡使”意料之外創造條件,這一正一歪形成包袱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法。

甲:注意聽啊(天津語音唱童謠),“有打燈籠的走出來呀,沒有打燈 籠的抱小孩兒啊,金魚柺子大花籃兒呀,一大一個燈啊,倆大一個燈啊…

音樂學院講課到童謠的演唱,形成美與醜的對比,包袱滿堂皆響。

結語

抖包袱送笑料能否產生強烈效果,取決於藝術技巧的恰當掌控。如果沒有處理包袱節骨眼兒的技巧運用,像侯寶林先生講的“你說這句,我說那句,說完了, 就算完了,這不是表演,是背臺詞”。

郭德綱經常提及的相聲專業名詞“節骨眼兒”應該怎麼理解?

考驗演員演技的修養程度,主要在於使用包袱的“節骨眼兒”,即遲、急、頓、錯、瞪、諞、踹、賣、頂、刨、撞、 蓋技巧的交錯混合使用,筋勁兒、尺寸,即語氣輕重,節奏快慢,火候程度稍縱即逝的即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