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覺得父母的職業丟人怎麼辦?

前兩天看到一個問題:“孩子因為父親是快遞員遭到同學嘲笑,自尊心受損,家長和教師如何教育?”

其實孩子思想裡的這些階級概念基本都是由父母給灌輸的,從一開始、從家長的等級裡,從家長的意識裡,已經有階級的觀念,已經有等級的劃分。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你就只能去搬磚。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只能去跑快遞。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去賣豬肉。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當保安。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

生活總是複雜多面的,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有的人卻要忍受飢寒。現實有我們不願卻必須要面對的殘酷,但也給了我們努力和堅持的理由。

我的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夢想是做一個清潔工。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他用他能掌握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詞告訴我,當清潔工就可以隨便玩水龍頭,而不會被媽媽罵。

我哈哈大笑,說:“真好,你努力吧!”可是兩天後他的夢想就變成了小貨車司機,五天後又變成了小區門口水果店的掌櫃。

對孩子來說,擁有一個夢想很容易,把夢想轉化為職業卻很難,這往往是源於他對這些職業的未知:

他不知道,玩水的快樂遠遠少於烈日下的暴曬;

他不知道,駕駛小貨車飛奔的帥氣,遠遠少於日夜奔波的操勞;

他不知道,守著菠蘿香蕉獼猴桃的甜蜜,遠遠少於維持水果新鮮的提心吊膽……

在很多孩子那裡,錢變成了伸手可得的東西,變成了一張輕飄飄的紙,打賞遊戲主播毫不猶豫,請同學吃飯賺足了面子,就是丟了也不心疼。

可那張薄薄的紙,在家長那裡卻重得要命,那是不知道多少日夜操勞的重量。這樣的孩子,當父母偶爾無法滿足其需求時,他也許會變得憤怒、暴躁甚至口不擇言。

他不懂得每一份職業的艱辛,就如他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一切都享受得那麼理所當然——因為我們的家長、學校很少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工作是什麼,職業又是什麼,我們習慣了對孩子說“工作是大人的事情,你只管好好上學”。他甚至不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自然也就體察不到父母的辛苦,更談不上心底的尊重和感恩。

更可怕的是,他會在這樣的無知中,渾渾噩噩地選擇一個專業,糊里糊塗地完成學業,懵懵懂懂地走上一個崗位,變成社會上大部分人的樣子,過著他自己都沒搞明白的人生。

這一切,都跟“職業啟蒙”有關。這是個我們並不很熟悉的詞,但在國外,它已經成為兒童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甚至還在幼兒園時,小朋友們便會跟著老師參觀警局、消防隊、醫院……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大腦、自己的心,感受著不同的職業,體會著工作人員的辛苦。

一旦他切身地體會到了,他就會在一夜之間長大。

他會知道,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精彩;

他會知道,如果他有了喜歡的職業,他完全可以更早地準備與它的相逢;

他會知道,每一份職業都不容易,而他有選擇的權利;

他會知道,每一分錢都是有分量的;

他會知道,父母的早出晚歸與忙忙碌碌究竟是為了什麼。

那時,給父母端水洗腳、捏肩捶背,不再是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的特殊作業,而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這個環節,是我們欠缺的,也是我們應該抓緊補上的。我們需要給孩子們補足的不光是對父母的尊重,還有對其他勞動者的最基本的尊重,應該讓他們懂得每一個職業所能散發的人性光輝,這樣他們就不會見到身沾塵土的農民工、清潔工便繞道走遠,見到穿搭奇怪的小商小販便議論嘲笑——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跟自己的父母一樣值得尊敬。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職業啟蒙從孩子抓起’太過荒唐,是將家長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太不人性化了!”但是,職業啟蒙不是讓家長效仿虎媽鷹爸要求孩子長大後實現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真正的職業啟蒙,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讓孩子儘可能地接觸多種職業,瞭解社會的運作機制,在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基礎上培養職業興趣和能力,更有針對性和目標感地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付出行動。

希望每個孩子,未來都能不再迷茫,收穫一份有幸福感的工作。

孩子覺得父母的職業丟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