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互補定律)

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容易相處(1)

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容易相處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有著傑出的觀察才能,經過日積月累,他得到了大量天文觀察資料。儘管如此,他的學說仍然沒有擺脫托勒密“地心說”的束縛。1600年,第谷請了一位助手,他便是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開普勒雖然觀察能力不及第谷,但他的理論分析和數學計算才能卻非常突出。他們兩人合作不久,第谷便去世了。基於第谷豐富的觀察資料,開普勒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分析和研究,大膽地提出了行星軌道為橢圓形的開普勒第一定律,接著又提出了第二定律(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和第三定律(行星公轉週期的平方等於它與太陽距離的平方)。開普勒行星執行三大定律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它是第谷觀察才能與開普勒理論、計算才能互補效應的結晶。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僅特徵相似的人會相互吸引,成為友好的朋友,很多彼此之間差異較大的人也能夠建立起非常親密的關係。那些在興趣、性格、專長、觀點等方面存在差異的人,當他們的需要和滿足途徑正好構成互補關係時,會像磁鐵的正負極一樣,產生強烈的相互吸引關係。這就是人際關係中的“互補定律”。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互補定律)

“相似性原則”告訴我們,人們通常會對與自己性情相似的人產生好感。那麼,“互補定律”是否與“相似性原則”相悖呢?它們並不矛盾,因為“互補定律”的產生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彼此差異的雙方能夠在交往中取長補短,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性情相異的雙方就不能夠產生互補效應,甚至還會產生厭惡和排斥。此外,形成相似性的那些條件,往往是諸如人生觀、信仰、追求等宏觀方面的因素;而形成互補條件的,常常是一些微觀的因素,比如興趣、愛好、性格等。如果彼此在品性、原則等方面迥然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互補定律也就無從談起。比如,品味高雅和庸俗不堪的人、真誠待人和虛偽狡詐的人之間,很難產生互補效應。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口若懸河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成了親密的朋友;脾氣暴虐的人容易與溫順柔和的人和睦相處;當機立斷的人對優柔寡斷的人,反而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咧咧的人反而與謹小慎微的人,成了莫逆之交。特別在戀人和夫妻之間,這種“一陰一陽、一剛一柔”的互補性表現得更為明顯。男人的威武雄壯,可以讓女人感覺很安全;女人的溫柔細膩,可以給男人帶來愉悅感。此外,有些性情相異的男女也會因為性格互補而走到一起。支配型的人往往和服從型的人成為秦晉之好;熱情健談的人與憂鬱沉靜的人墜入愛河;脾氣暴躁的人與穩重恬靜的人舉案齊眉。對於這些現象,心理學家的解釋是,男女間的互補關係,源於人類尋求完整自我的心理。心理學大師楊格認為,每個人都具有“顯性”與“隱性”(或稱“影子”)兩種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說,一個很活潑的人實際潛藏著很抑鬱的一面,而另一個很安靜的人,很可能在另一種陌生環境下,變得躁動不安。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互補定律)

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容易相處(2)

因此,當遇見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異性時,我們心中常會有歡喜雀躍的感覺,因為對方彰顯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壓抑)的人格特質。比如,一個沉默的人遇到一個活潑的人,猶如他的“影子人格”受到了陽光的感召,整個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歸結起來,生活中的這種互補性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需要的互補,即交往中的一方能夠滿足對方的某種需要,彌補某方面的短處,那麼他就能給對方產生較強的吸引力。比如說,一個人如果打算籌辦一個小企業,那麼他一般會選擇與擁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幹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於經銷,那麼就會選擇精通會計的人合作。兩者正好能取長補短,各得其所,有利於事業的發展。比爾?蓋茨原來自己經營著微軟公司,後來逐漸發現自己在經營管理方面有些力不從心,而且他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在軟體的開發上。於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鮑爾默,希望他能出任微軟的ceo,專門負責公司的運營管理。鮑爾默恰恰是個管理的天才,對管理工作充滿熱情與自信。正是如此,比爾?蓋茨與鮑爾默之間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共同締造了微軟帝國的神話。互補的另一種情形是理想與性格上的互補,即別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滿足了你的理想,從而增加了你對他的喜愛程度。比如,一個看重學歷的人,偏偏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於是他會想方設法地結交一些高學歷的朋友,以此來彌補自己遺憾。此外,不同性格的人容易產生互補,並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比如,關懷型與依賴型、急躁型與耐心型、倔強型與柔順型、陽剛型與陰柔型、外向型與內向型、急性子與慢性子等不同性格的人容易相處。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互補定律)

綜合互補的用人之道,已經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瞭解了人才互補的定律,才能更好地用人。在一個團隊中,各種特質的人才之間最好形成相互補充的關係,包括才能互補、知識互補、性格互補、年齡互補和綜合互補。一個好的團隊,需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人才結構,有利於保持團隊的創造性活力。如果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一種性格、一種氣質,工作反而無法做好。例如,全是急性子的人在一起,就容易發生爭吵、糾紛。曾經有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試圖創立超導微觀理論,最終都未能如願。後來,巴丁、康柏和施裡弗三人共同摘取了這項成果的桂冠。有人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發現他們三人正好構成了互補性的人才結構:巴丁老馬識途,能夠準確把握研究方向;康柏思維敏捷、縝密,擅長分析和推斷;施裡弗善於創新,用靈活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人無完人,每一個人在各方面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必然有所長,也有所短。無論是在事業還是在婚姻中,如果能找到一個與自己互補的搭檔,一起工作和學習,就會促進雙方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