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良《茶與禪》

每每讀完金庸的小說,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的瀟灑與恣意,而是寺院中伴著一杯清茗的高僧,茶香嫋嫋,悠然自得,不禁使人沉醉在那個神秘莫測的世界中。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茶與禪是一體的,因而有了“茶禪一味”的說法。我們已經無法考據這一說法的來歷,也無從窺測其本來的含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說法卻十分恰當而且貼切。

禪文化是中國佛文化的一部分。而所謂的“參禪”即慢慢領悟佛文化的精髓,茶與禪在佛教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茶是僧人的必備飲品,每日伴著一杯清茶,並開始了當天的早課。於是就有了茶香與誦經聲交織纏繞著,氤氳升騰在寺院上空,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禪意境。

茶與禪的親密關係,更是衍生出了所謂的“茶禪”。據有關資料所知,相傳公元前52年,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種下七株茶樹,開創了世界上人工種植茶樹的先河,吳理真因而也被稱為“茶祖”。而公元前4年,佛教傳入中國後,吳理真在蒙頂山落髮修行,首創“佛茶一家”;而“茶聖”陸羽在三歲時就被一禪師收養,從小就練得一手採茶、煮茶的高超技藝。於是茶有了禪的洗禮,世人喝著這沾有禪意的茶,也似乎心境有了不同的變化。

李玉良《茶與禪》

茶與禪究竟為何如此的關係密切?據說這是源於二者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共通之處。說到共同之處,第一是要說的是“苦”。為什麼呢?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談論道,“四諦之理,以苦為首。”佛家講究參禪以達到對苦的解脫,而茶性苦,則是說僧人在參禪的同時,伴著一杯苦茶,實則就是在品味人生!而第二要說的共同之處是“靜”。佛教中講究的是靜坐以參透佛理,但在這其中,難免發睏,這時一杯清茶能夠緩解僧人的倦意;第三是“簡”。因為參禪者要從平凡的小事中悟透人生,從而品茶亦是求得簡單;而第四是要說的共同之處是“放”。佛教講究“四大皆空”,放下一切,海闊天空,而飲茶也是要放下手裡的事務,放下緊繃的神經,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綜述上述四點共同之處,我們知道茶與禪本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但因為其他因素卻在其相互交織發展中融為一體。原因何故?我想或許是其產生時便註定了這樣的命運。

弘一法師愛茶,他的一生從未離開過茶。有趣的是,在他未出家之前,所娶俞氏即為天津芥園俞家莊老闆的女兒。龍應臺在《什麼》裡說“他是否很早就看見了我很晚才看見的!”我等俗人想不透他們看見了什麼,只能從表面猜測,那裡面或許是個精彩無限卻又是神秘深邃的世界吧?“禪茶一味”,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禪需茶助修行,而嗜茶之風尚,又促進了茶事發展。茶禪文化亦交融輝映,合而雙利,從而形成人與自然的佳緣。(文/李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