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習慣了“有事找玉姐”,她為關照老人買了新房也不搬家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23日訊(記者萬凌 通訊員楊紅冰 戴立媛)

“範婆婆,屋裡再沒漏水吧?變天了注意多穿點。”21日一早,氣溫驟降,漢陽鸚鵡街老三棟小區的居民彭金玉來到獨居老人範素珍家,送上自備的腐乳、泡菜、水果和口罩。91歲的範奶奶面露笑容:“金玉,幸虧你幫忙解決了樓上的管道問題,不然這麼冷的天再漏水,我真不知道怎麼辦了。”對彭金玉來說,幫街坊們跑腿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但她一做就是26年。老三棟的老人已經習慣了“有事找玉姐”,彭金玉也捨不得離開這些老人們。

丟不下老街坊有新房不住

老人們習慣了“有事找玉姐”,她為關照老人買了新房也不搬家

11月21日,武漢市迎來降溫天氣,彭金玉帶著自制的小吃去慰問老人。 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57歲的彭金玉很時髦,染了一頭金髮,梳著高高的馬尾辮,愛穿短裙和高跟鞋,嬌小的個頭走路帶風,不認識她的人以為她趕著去跳廣場舞。“我哪有時間跳舞,而且我的腰椎受過傷,走路還看不出來,爬樓得慢慢地來。”

老三棟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拆遷還建房,現有344戶居民,困難高齡老人約30戶,彭金玉的左鄰右舍就住著5位空巢獨居老人,幾家共用一扇大鐵門,好像一家人。

老人們習慣了“有事找玉姐”,她為關照老人買了新房也不搬家

11月21日,彭金玉(右)帶著自制的小吃慰問獨居老人。 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彭金玉說,她很小就沒有了母親,兄弟姐妹8人一直互幫互助,至今她仍在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她把鄰居老人也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關照,誰家有困難,她都愛多問一句、主動搭把手。雖然她和丈夫早就在附近買了商品房,但是她捨不得這裡的老街坊,更丟不下這些老人們。

90歲的王翠娥奶奶把彭金玉當成自己的姑娘一樣,平時家裡燈壞了或者電視機的頻道調不出來了,就開啟門喊一聲“金玉”,彭金玉趕緊叫上丈夫一起過去幫忙。老人平時不方便出門,彭金玉隔三差五地送些米、面、油過去。

居民翁川菊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每年中秋節、重陽節和臘八節,是這個老舊小區最熱鬧的時候,彭金玉總是提前準備好月餅、瓜子、糖果,熬煮一大鍋臘八粥,把老三棟的20多位空巢獨居老人請到樓下,大家圍坐在小石桌旁聊聊天。這個傳統堅持了近20年。“做一次兩次不算什麼,她能夠堅持這麼多年真是不容易。”

“漢陽好人”辦好事不取分文

老人們習慣了“有事找玉姐”,她為關照老人買了新房也不搬家

11月21日,彭金玉(右二)和老人們在一起聊天。 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我做志願服務不圖出名,更不圖回報,只是想讓大家都過得好一點。‘漢陽好人’很多,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彭金玉說,她和丈夫的退休金並不高,但是別人的感謝她一概婉拒,也沒有從社群領過一分錢。即便沒有任何報酬,彭金玉做起事來從不惜力。

入冬後,老三棟單元門上方的路燈一到晚上就顯得格外亮堂。今年夏天,10盞路燈都壞了,彭金玉作為門棟長協助夾河社群領辦了該民生實事專案。換路燈那天下暴雨,一位她曾經關照過的老人剛好去世,她冒雨在現場協調施工和居民辦喪事。事後,她渾身溼冷,已經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夾河社群網格員丁彩明說,彭金玉在老三棟住的時間長,有什麼事情居民習慣在微信群裡先呼叫“玉姐”,然後由玉姐報給社群,她也經常跟著彭金玉一起到空巢獨居老人家認門。

夾河社群書記劉敏告訴記者,上月夾河社群入選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群,像老三棟這樣的老舊小區除了適老化設施和助老服務,更需要像彭金玉大姐這樣的身邊好人無私奉獻、就近就便地服務老人,為社群分憂解難。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