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興兵數十萬,古代戰爭到底有多少人參與?

古代戰爭有多少人參與?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在古代最火的小說《三國演義》裡常常能讀到

“雄兵百萬”、“十萬大軍”

之類的文字,就連細微的軍事行動都會

“分兵五千”

,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古代戰爭動員的人數很多。這其中,文學虛構、聲勢浮誇佔了很大一部分。武王伐紂時,西周可謂是傾國而出,總兵力大約是三萬八千人。這已經是夏商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了。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上國有三五支部隊,每部建制在兩三千人左右。那麼諸侯國的常備兵力也就一萬出頭,這已經算是大的諸侯國了。軍隊離不開後勤,討論戰爭參與人數的多少,必須考慮到參戰方的物質保障情況,同時還要考慮各方控制的人口。只有綜合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符合史實的參戰人數。

動不動就興兵數十萬,古代戰爭到底有多少人參與?

漢末三國時期,因為東漢失政,民生凋敝,其時戰鬥的規模遠遜於演義小說所言。漢末群雄爭霸時期,一個豪強如果能拉起兩三千人的隊伍,就完全可以佔據州郡了。當年,編草鞋的劉備,在客商的支援下拉起了數百人的隊伍,也具備了

“上場的資格”。

官渡之戰中,袁紹號稱興兵百萬,要統一中原,據估計,他的真實兵力在七八萬左右。考慮到袁紹佔領的並、冀、青、幽四州是黃巾起義、軍閥混戰的主戰場,袁紹又併吞四州不久,能整合這麼一支大軍已經相當不易。估計袁紹是搜盡了所有資源,才勉強維持這支軍隊的後勤保障,不然怎麼會在曹操偷襲了他的後勤基地烏巢後,袁軍迅速土崩瓦解了呢?而曹操當時在豫州和山東地區組織抵禦袁軍的部隊,也就一萬多人。輪到曹操號稱自己雄兵百萬,要和孫權

“會獵於吳”

的時候,還是政治恐嚇大於實踐。曹軍實際有十四五萬人,這還包括了新附的荊州降軍。當時曹操佔領區域遠大於袁紹當年,而且經過了幾年的屯田,曹操所組織的大軍才遠多於袁紹,並在戰敗後不至於土崩瓦解。

動不動就興兵數十萬,古代戰爭到底有多少人參與?

隋煬帝時期,隋朝傾國而動討伐高句麗。楊廣號稱是

“大軍兩百萬”

,真實人數在一百一十多萬,其中還包括了隋煬帝楊廣的行在人員和隨軍官吏。全軍分二十四部,每一天開拔一部,兩部相隔四十里地,所以前鋒到達了遼河,後軍還遠在幽州,真正投入戰鬥的野戰部隊少之又少。為了保障大軍,隋朝徵調的民工數以百萬計,擾動了黃河南北各州縣,導致勞民傷財、民怨沸騰。而且,這還是隋朝耗費

“開皇盛世”

二十年積累的國力,才勉強發動瞭如此規模的征伐高句麗戰爭,最終還是元氣大傷,王朝覆滅。隋朝征伐高句麗的規模,可能是傳統中國所能發動戰爭規模的極限。

動不動就興兵數十萬,古代戰爭到底有多少人參與?

唐朝以後大一統王朝,每部正規軍,無論是軍、廂還是司,人數都在一萬人左右或者以下。朝廷似乎都不允許某人掌握超過萬人的部隊。清朝的正規軍編制不到九十萬人,其中八旗軍隊二十萬出頭,綠營部隊定額約六十六萬。但考慮到普遍的

“吃空餉”

現象,清軍實際人數遠低於該數。

所以,那些動不動就興兵百萬的,真實人數至少縮水一半,而且還要算上後勤民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