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董卓霸京師的時候,只有三千人馬,且不說洛陽守軍有多少,僅僅是西園八校尉的兵馬,就能把董卓的部隊消滅三次了。

東漢除了正規軍,地位較高的將領都有數量龐大的家丁私兵,這就是史書中所說的“部曲”——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私人軍隊,與奴婢一樣“身繫於主,是為家僕”。

不管是正規軍還是私人武裝,消滅董卓的三千人馬都並不困難,所以董卓耍了一個花招:部隊頭一天傍晚穿著便裝分散溜出城去,第二天早上身披鎧甲整隊入城,反覆幾次,就讓很多人誤以為他有數萬兵馬了。

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這其實是一種掩耳盜鈴之術,是瞞不過稍有頭腦或稍有軍事常識的將軍們的:你董卓號稱有數萬人馬,這些人馬駐紮在哪兒呢?

遺憾的是,包括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司隸校尉袁紹、典軍校尉議郎曹操、右校尉淳于瓊在內,後來很有名的梟雄“名將”沒有一個起來反抗,而是選擇了棄官出逃,甚至連留在京城裡的家眷也顧不上了。這就讓我們想起了一個問題:董卓只有三千人馬,卻能嚇得曹操袁紹棄家出逃,這個西涼莽漢到底用了什麼高招?

董卓的第一招當然是虛張聲勢,先給那些只會誇誇其談坐而論道的朝中大佬們來了一個下馬威。

在董卓進京前,外戚和宦官展開了不死不休的權力之爭:十常侍殺掉了國舅大將軍何進,袁紹又帶兵進宮幾乎殺掉了所有不長鬍子的男人,卻被中常侍段珪等人劫走了漢少帝劉辯——由此可見,袁紹的指揮能力實在不是一般的差,佔絕對優勢的有鬍子兵將,沒攔住一幫沒鬍子的宦官。

董卓半路上撿了一個大便宜,在宦官們紛紛跳河之後,接收了小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這時候那些朝中大佬才想起來要擺一擺“社稷之臣”的架子,喝令董卓退兵,結果被一嗓子懟了回去:

“公諸人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

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董卓這一嗓子,讓我們想起了後來張飛在當陽長坂喝退曹軍時的一句話:“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

把一幫鬚髮斑白老而惜命的公卿嚇得噤若寒蟬之後,董卓大搖大擺進了京城,然後開始了咱們前面說的那番表演。

沒等曹操、袁紹那夥少壯派軍官探清虛實,董卓就施展了第二招:分化瓦解。

董卓分化瓦解的第一個目標,當然就是丁原和呂布。當時董卓看上的不是呂布,而是丁原手裡的“金吾衛”,就是當時最精銳的御林軍:

“靈帝崩,原將兵詣洛陽。與何進謀誅諸黃門,拜執金吾。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並其兵眾。”

董卓誘使呂布殺了執金吾丁原,不但吞併了幷州來的地方軍,還把皇宮乃至京城的治安大權抓在了手裡,這時候的曹操和袁紹等人,已經失去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董卓是很會交朋友的嗎,這一點在西涼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當時的地方豪強都跟他是好哥們兒,大家在一起殺牛宰羊歡呼暢飲,送禮的時候一出手就是“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董卓結交豪強可以用酒肉,收買朝中大佬,就得用官帽了:

“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珌、侍中汝南伍瓊、長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董卓進京,就像清軍入關一樣,也是大搞分化瓦解,原先的“黨錮中人”紛紛上臺,劉表就任荊州刺史,實際也是董卓提拔起來的,荀彧是叔叔荀爽能當上三公中的司空(後來是曹操),也要感謝董卓。

董卓這一手實在是很高明,那些被宦官打壓的清流紛紛歸附,四世三公的老貴族袁家、宦官的養子曹家說話就不好使了。曹操和袁紹振臂一呼,不會應者雲集,只會招來劈頭蓋臉的磚頭瓦塊,這哥倆見勢不妙,只好棄家出逃。

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董卓在京城站穩了腳跟,也招攬、收服了一大批人才,就開始施展他的第三招了:殺雞儆猴!

董卓霸京師,反對者雖然比支持者少,但是這幫人鬧起事來也不好收拾,一向不太講道理只知道拳頭底下出真理的董卓,就開始大開殺戒了:

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剽虜資物。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群僚內外莫能自固。”

董卓的暴行中,有些名詞不太好聽,半壺老酒只能略過。在董卓肆意妄為的時候,原先吆五喝六的威風八面文臣武將,看著董卓的軍隊有選擇地進行劫掠,並沒有組織起來進行抵抗,而是一夜之間變成了草雞綿羊,乖乖地任他宰割。

小人畏威而不懷德,東漢末年的“大人”已經不大了,他們總是想著左右逢源獨善其身,指望著大火別燒到自己家裡,結果大火真燒過來的時候,也沒人去救他了。

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那些原本可以為一件小事在朝堂上大吵三天的“正人君子”,面對董卓的刀鋒,都很知趣地閉上了嘴,轉過頭來“曲線救京城”,開始向董卓靠攏,並積極建言獻策,當時的頭等大文豪蔡邕就典型範例:

“卓重董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宴,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

董卓被殺後,當蔡邕也因為跟董卓關係不錯而下獄庾死,太尉馬日磾十分惋惜,並斷言王允也不會有好結果。

董卓的分化瓦解策略和殺雞儆猴做法肯定是見了成效,所以當董卓的殘部李傕郭汜殺回馬槍的時候,王允和呂布幾乎成了光桿司令。

​董卓這三招或許不是十分高明,但卻往往十分有效,這其中的奧妙,就很值得讀者諸君探究一番了。

三千人馬控制京城,曹操袁紹被嚇得棄家出逃,董卓這三招有多高明?

《三國志》說“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後漢書》說董卓“折意縉紳,遲疑陵奪,擢用鄭泰、蔡邕、何顒、荀爽等,尚有盜竊之道焉。”

不管哪種說法,都能從側面印證當時朝中文武大僚的怯懦和無能:董卓只有三千人馬,京師至少有數萬之眾,這些人在董卓揮動屠刀時引頸就戮而很少有人敢反抗,我們只能說東漢氣數已盡,就是蕭何韓信復生,張良陳平再世,也難以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了。

董卓這三招,曹操和司馬懿也都玩兒得挺溜,劉備有時候也會借鑑一下。半壺老酒最後想請教讀者諸君的問題只有一個:如果當時袁紹和曹操不棄家逃跑,而是聯合起來跟董卓死磕,最後能有幾分獲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