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鏑|驢友的“驢脾氣”不能慣

鳴鏑|驢友的“驢脾氣”不能慣

作者 | 李嫚

“旅遊者不遵守景區(點)規定,擅自進入未開發、未開放區域陷入困境或危險狀態需要救援的,相關組織和機構完成救援後,由旅遊活動組織者及被救助人承擔相應的救援費用。”3月1日起施行的《麗江市旅遊條例》指出。

“驢友野遊”這一老話題,再次被推到公眾面前。

鳴鏑|驢友的“驢脾氣”不能慣

“驢脾氣”就是犟

不守規矩,不走尋常路。

一些驢友對警示標誌視而不見,遇到執法勸阻充耳不聞。普通的遊山玩水對他們而言,沒意思更沒挑戰。

不少人堅信好風景都在未開放區域裡,越人煙罕至越滋生好奇心,越驚現刺激彷彿越能感覺自由。

可現實告訴我們,這群人往往忽略了“隨

心所欲”的前提——“不逾矩”。

高估自己,心存僥倖。

個別驢友自認為經歷不少大場面之後,開始高估自己應對風險的能力,未做好充足準備就貿然前行的不在少數。

眾所周知,當過於樂觀,就會低估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研究也表明,很多人認為自己遭受不幸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低。然而,生活中的僥倖自大,極容易出事,尤其是開始自信到挑戰大自然的時候。

平心而論,“驢脾氣”究其根本是自私、自大所致。

“驢脾氣”辦壞事

俗話說:“趕腳的騎驢——只圖眼前快活”。

任性妄為的部分驢友,只看眼前的奇偉瑰怪,不顧之後的險境叢生。多少事實證明,拿生命做賭注的旅行,並非詩與遠方,而是夢魘。

“驢脾氣”於己不利。

“濟南一驢友不幸墜亡”“驢友自駕岡仁波齊2死3傷”……不少驢友爬野山、遊野泳、闖禁區,無疑是以身犯險,拿安全和生命開玩笑,對自己以及親人不負責。

“驢脾氣”於人不益。

“370餘名救援人員搜救10餘小時”“零下24度,118人搜救26小時”……每當有驢友遇險,救援人員便展開大海撈針式的搜救。在這期間,不僅耗費了大量公共資源,甚至還有救援人員因此付出生命代價。

“驢脾氣”於社會危害甚大。

部分驢友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景區,不僅導致生態環境、歷史人文風貌受到破壞,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前幾年“驢友打釘攀爬巨蟒峰判賠600萬”就是典型案例,三人行為對巨蟒峰造成了永久性的損害,無法挽回,該事件更被列入最高檢釋出的指導性案例中。

除此之外,驢友野遊還常被拿來標榜“熱血”“時尚”,極易引起模仿、跟風,如不予制止,會危害文明旅遊的大環境。

“驢脾氣”誰埋單

一而再,再而三,社會對驢友的“驢脾氣”早已失去勸說的耐心。

所謂“治驢脾氣就得給驢上套”,“有償救援”何嘗不是在倒逼驢友改掉自己的“驢脾氣”,讓驢友明白既然選擇冒險就要承擔風險。

如開篇提到“有償救援”的《麗江市旅遊條例》,其實早在2018年,黃山市也曾頒佈實施《黃山風景名勝區有償救援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也明確規定,旅遊者接受相關組織或者機構的救助後,應當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這些條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都在為文明旅遊保駕護航。

我們期待“有償救援”成為常態,這並非惡意揣測驢友,而是為了發揮警示、教育的作用。社會有包容,執法有溫度,但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隨心放縱,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畢竟,“不到長城非好漢”向來不是形容那些把魯莽當無畏、視任性為自由的人。

圖源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