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為什麼要以菜根為名?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百事可為,咬得菜根”,生活在世間不是每一件事都像《詩經》裡寫得那麼美好!也不會每天都鳥語花香,心情格外好,會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會有很多煩惱和挫折。而《菜根譚》就是我們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應該看一看的書。

《菜根譚》為什麼要以菜根為名?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菜根譚》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為什麼要以菜根為名?

我是最近幾天才瞭解《菜根譚》的,以前從來沒有看過,裡面有幾句話我是深有感悟的。比如,“多喜養福,去殺遠禍”這句話,意思是說,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不是強求就能得到的,但是能夠擁有一個好的心情就可以算得上幸福人生的根本了。人生當中有一些仇恨不是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只有我們打消掉仇恨的念頭,也算是能夠遠離災禍了。

裡面還有一句也是非常讓人感悟頗深的,是這樣說的:“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這句話比較容易理解,意思是說,有人做了惡事怕被別人知道,說明這個人還是有羞恥之心的。而有一些人做了善事,馬上就想讓人知道,說明這樣的人不是真心在做好事。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給大家解釋了。例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攻人之惡母太嚴,要恩其堪受。教人以善母過高,當使其可從”,“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得”,“功過不容少混,混則人伓惰墮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志”等等。

《菜根譚》為什麼要以菜根為名?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菜根譚》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從我上面舉得這幾個例子大家就能知道《菜根譚》其實就是一種格言式,短文式的人生指南書。表面上看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心靈雞湯,但是,當你仔細讀完之後,你會發現要比現在的心靈雞湯要深刻得多,甚至有些人把《菜根譚》當作精神食糧。因為,裡面的內容涉及的太廣了,不僅有人生感悟,還有一些大道理,以及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

總之,是一本讓人讀了之後,能夠磨鍊人的意志,能夠讓人奮發向上,能夠上深陷泥潭的人有了重新向上奮鬥和勇氣的書。

有些人可能沒讀過這本書,但是這本書裡面的一些短句你肯定聽過。例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閒時吃緊,忙裡悠閒”,“淨從穢生,明從暗出”,“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等等都是出至《菜根譚》這本書。

《菜根譚》為什麼要以菜根為名?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菜根譚》為什麼要以菜根為名?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想了解這麼一本有人生哲理的書要用菜根為名?

想象完全弄明白確實不是很容易,畢竟這本書出至400多年前的明朝,離我們太久遠了。

我們知道明朝和前朝打仗折損了不少人,加上自然災害,很多地方由於缺少勞動力土地和村莊都荒廢了。不得不從風調雨水,人口眾多的山西遷出一些人來到別的地方定居。出來之前會到一個地方登記和領取路費,這個地方就是山西大槐樹。

而《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的家鄉土質不好,收成不咋地,農民很苦。菜農每次上集市上賣菜的時候,為了能更好賣一些,就會把帶有泥土的菜根去掉,這樣一來,本來就產量不高,又把根去掉了,收入就更低了。

洪應明看到了非常心疼,深知菜農不宜,就把菜農丟掉的菜根買了下來,這樣一來,在當地就傳開了,說有一個“書呆子”專門收菜根。時間一長,人們私下背後都管他叫“傻菜根兒”!

有一天洪應明的好友于孔兼來到他家裡做客,洪應明就用菜根做的鹹菜和米飯來招待于孔兼。

于孔兼品嚐過用菜根製作的鹹菜之後,感覺非常好吃,簡直是人間美味!他就問洪應明,你醃的這個鹹菜怎麼一點菜根的苦味也沒有,怎麼這麼好吃?

洪應明說,菜根的苦澀我們普通人嘗一口感覺苦就丟掉了,而我的菜根吃起來好吃是因為我知道美味是急不來的。我的菜根是先用鹽把菜根醃製發酵一年,這樣一年之後苦澀的味道就沒有了,就會逼出來菜根的香氣。然後,還會用水把菜根中的鹽給它泡出來,放在太陽下曬幾天,這樣的菜根不僅沒有苦味,也不那麼鹹了,而且還更有嚼勁。最後,在吃之前再放上一些調料醃製幾天,吃起來就更加爽脆可口了。

于孔兼聽完洪應明的講解之後,感概萬千,他對洪應明說:“菜根本是棄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淡泊的人,才能領會其中的真味。”

所以,洪應明寫的《菜根譚》就以菜根來命名。當然,裡面的格言是給人的感悟最深的,是更有嚼勁的。您還知道哪些耳熟能詳的格言是出至《菜根譚》的?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這了,點個贊吧!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