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眾叛親離,其實這得益於收徒亂象和師徒關係淡薄

“天地君親師”這是我們熟知的“五倫”,而其中最後一種關係就是師徒關係,其實師徒關係從古至今一直都很重要,甚至於各行各業都存在師徒關係。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戲曲、曲藝藝術中的師徒關係。

戲曲、曲藝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像戲曲藝術包括京劇、評劇、崑曲、河北梆子、秦腔等等,而曲藝藝術包括相聲、評書、大鼓書等等。

然而這些藝術並不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數學、物理、化學,這些藝術講究的是天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並且是不能夠系統教學的,而這些藝術靠的就是口傳心授、師徒傳承。

自古以來也有一句話,那就是“師徒如父子”,這句話流傳了很多年。但是時至今日師徒關係出現了一些漏洞,我們透過一件事來聊一聊。

趙本山著名的影視劇演員、二人轉演員、小品演員,他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絃功底尤為突出。

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眾叛親離,其實這得益於收徒亂象和師徒關係淡薄

趙本山老師在二人轉、影視劇、小品領域都頗有建樹,我們看其多次登上春晚的舞臺,他演繹的《送水》、《賣柺》、《不差錢》等等都是經典,而他主演的電視劇《鄉村愛情》、《劉老根》、《馬大帥》等等也都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優秀作品。

而趙本山老師也是收了許多的流派弟子,但是時至今日卻頗有眾叛親離之感,很多弟子似乎都要與趙本山老師分道揚鑣了。

其實這種情況離不開以下兩點原因。

師徒關係淡薄

師徒關係其實在建國後就變得淡薄了,並且戲曲、曲藝界的師徒關係一度被禁止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師徒關係才重新出現。

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眾叛親離,其實這得益於收徒亂象和師徒關係淡薄

過去拜師儀式是為了讓弟子重視關係認真學藝,但是現在拜師真的成為了一個“儀式”,很多藝人拜師只不過是為了一個名分罷了,甚至於拜師之後也不去學藝。

而這種形式主義在趙本山老師和弟子之中就存在過,而弟子也不再看重所謂師父,當初師父風生水起都紛紛靠攏,如今不如以前那就紛紛疏遠。

收徒亂象

那麼第二點原因就是“收徒亂象”,我們看趙本山老師弟子傳人很多,可以說高達幾十人,而其中肯定是會有隻有名分沒有真傳實授的人。

我們看過去的名家收徒是不會這麼多的,他們收徒也就是幾位,收這些弟子也是為了能夠傳授過來。

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眾叛親離,其實這得益於收徒亂象和師徒關係淡薄

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相聲就曾經表示過,自己不會收太多的弟子,因為既然收了弟子,那麼就要教授,這一點是正確的。

而很多藝人收很多位弟子也不過是為了壯大自己,有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拉大旗、扯虎皮”。

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眾叛親離,其實這得益於收徒亂象和師徒關係淡薄

趙本山老師當初想要受二人轉演員魏三,其實那時候魏三已經有很大的名氣了,而拜師趙本山也只不過是為了壯大“趙家班”。

其實不僅僅趙本山存在這種問題,就是很多戲曲、曲藝藝人都存在這種問題,我們看德雲社以及一些豫劇演員動不動就收上百位弟子,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宣告: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