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歷史起源

(一)俄羅斯帝國的歷史起源最早可追溯莫斯科大公國誕生之初,莫斯科大公國以莫斯科城而出名,其民族主要為俄羅斯人。作為東斯拉夫人一支的俄羅斯人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早期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南達黑海北岸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以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砂質黏土為主。1237年來自華夏北方蒙古草原的蒙古人在入侵歐洲東北部地區,1240年蒙古攻佔基輔建立金帳汗國。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出來莫斯科公國開始進行割據,並討好蒙古人。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大公國時期

一、伊凡一世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伊凡一世

(一)伊凡一世是莫斯科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兒子,1263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去世後伊凡一世繼任莫斯科大公。1240年蒙古人攻滅基輔羅斯建立金帳汗國,伊凡一世利用莫斯科優越的地理優勢和以往積累的財力賄賂的金帳汗國統治階層,從而免得蒙古人的摧殘。伊凡一世又站在對清算封建分裂勢力有利的教會一方抑制莫斯科大公國鄰近的各公國,可謂是富於謀略、狡猾殘忍。1327年特維爾公國的市民殺害負責收集稅收的蒙古官員,金帳汗國君主月即別汗派五萬人給伊凡一世命令他對特維爾公國進行鎮壓,伊凡一世欣然奉命。1328年伊凡一世靠蒙古人取得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位置,並掌握了從俄羅斯各地向金帳汗國繳收貢賦的徵集權,伊凡一世常常把貢賦的一部分據為己有以作為自己的活動資金。伊凡一世在莫斯科建造烏斯平斯基大教堂,把作為俄羅斯統一象徵的弗拉基米爾主教府也遷至莫斯科,伊凡一世利用宗教的權威讓莫斯科成為俄羅斯的政治、宗教中心。伊凡一世對貧困者大方慷慨,因此獲得“卡利塔”的外號。1340年伊凡一世去世,其子

謝苗一世

繼位。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二、

謝苗一世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謝苗一世

(一)謝苗一世是伊凡一世的長子,1340年伊凡一世去世,謝苗一世繼承莫斯科大公之位。謝苗一世透過支援金帳汗來抵禦日益強大的立陶宛大公國的威脅,而且他始終對金帳汗國忠誠,因而能得到金帳汗國賜予的更多權力。1353年謝苗一世去世,臨終前因自己無男性子嗣讓兄弟伊凡二世繼位。

三、

伊凡二世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伊凡二世

(二)伊凡二世是伊凡一世之子、謝苗一世之弟,1353年一生無子謝苗一世去世,伊凡二世因此繼位。梁贊公國試圖反對莫斯科公國,伊凡二世透過支援與梁贊公國敵對的公國來削弱梁贊公國的力量,特別是立陶宛大公國就非常支援伊凡二世。1359年伊凡二世去世,臨終前讓自己的10歲兒子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繼位。

四、

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

征服特維爾公國

(一)德米特里·伊凡諾維是伊凡二世之子,1359年伊凡二世去世,年僅10歲的德米特里·伊凡諾維繼位。德米特里從懂事時起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弗拉基米爾大公,莫斯科的貴族們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希望擔任弗拉基米爾大公的是莫斯科人,於是紛紛主動幫助德米特里實現這一理想,因而不斷地給金帳汗國送去禮物,終於在1362年德米特里得到金帳汗國受封弗拉基米爾大公的敕令。

(二)德米特里在位期間採取富國強兵的政策,加強中央集權,修建莫斯科石壘內城來防禦外敵入侵。德米特里繼續帶領莫斯科大公國與鄰近各公國作戰,1375年德米特里征服經常莫斯科大公國作對的特維爾公國,至此羅斯諸公國沒有一個能是莫斯科大公國的對手,於是莫斯科大公國當仁不讓地成為諸公國的首腦。金帳汗國開始覺察到莫斯科大公國有功高蓋主的意味,但此時金帳汗國因內訌不斷而已今非昔比,使德米特里產生擺脫金帳汗國的統治念頭。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沃扎河戰役

(一)1378年德米特里率領羅斯諸公國對金帳汗國大打出手,金帳汗國權臣馬麥派穆爾扎·別吉奇率領一支軍隊懲罰莫斯科大公國,兩軍在梁贊公國的沃扎河附近相遇。德米特里在山上一個佔領很好的位置來設法阻止蒙古人過河,別吉奇從兩側包圍俄羅斯人,但金帳汗國早已不復當年英勇而在俄羅斯人的反擊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許多蒙古人淹死在河裡,就連別吉奇本人也被打死。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庫里科沃戰役

(一)金帳汗國權臣馬麥對沃扎河戰役的結果非常憤怒,發誓要親率大軍討伐俄羅斯人。1380年馬麥率領20萬大軍越過伏爾加河,其中包括切爾克斯人、奧塞梯人、亞美尼亞人、伏爾加河流域各民族和克里木熱那亞人的僱傭軍。同時馬麥派出使節遊說俄羅斯的敵人立陶宛大公國與金帳汗國結盟,兩國商議決定共擊莫斯科大公國,如果勝利就瓜分莫斯科大公國。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馬麥

德米特里獲悉馬邁出兵後便號召羅斯各公國全力以赴保衛羅斯領土,並命令羅斯各公國在科洛姆納集結,不久15萬名士兵到達科洛姆納。德米特里在科洛姆納和謝爾普霍夫兩地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進行設防,以防馬麥搶先進攻,隨後準備阻止敵人會合並向最強大蒙古人猛攻。馬麥聽到德米特里行動後急忙派出信使到科洛姆納面見德米特里,提出議和條件稱只要莫斯科大公國重新向金帳汗國繳納貢賦以前雙方的不快可以一筆勾銷,否則蒙古大軍將踏平莫斯科,德米特里堅決地拒絕馬麥建議並將金帳汗國使節驅逐出去。

(二)1380年德米特里率俄羅斯軍隊出發奔向奧卡河,俄羅斯人到達羅帕斯納河流入奧卡河的匯流點附近時停頓休息,過了一天德米特里派謝苗。梅里克指揮偵察隊先行,當主力起身渡河時德米特里讓韋利亞米諾夫保護渡河部隊。一週後俄羅斯人進至涅普里亞德瓦河與頓河匯合處,馬麥聽到俄羅斯人出動後急忙撲向頓河,德米特里決定渡過頓河在庫利科沃與蒙古人決戰。德米特里渡過頓河的策略使抵達奧多耶夫城的立陶宛人無法進擊,並造成有利於俄羅斯人而不利於蒙古人的作戰條件,利科沃原野容量雖大但環繞原野的河道沿岸叢林密佈,這就限制蒙古騎兵的迂迴機動。庫利科沃原野位於頓河左岸,是一片沼澤地,圓百里叢林密佈、溝壑縱橫,流入頓河的涅普里亞德瓦河、斯莫爾卡河、庫爾察河、夏杜比亞克河就流經庫利科沃。狹小和特殊的地形使用大批騎兵從兩側迂迴包抄戰術的蒙古軍隊難以施展拳腳,迫使他們必須使用所不習慣的正面進攻,從而為小股的俄羅斯軍隊實行伏擊戰術提供極大的便利。

(三)俄羅斯人準備趁著黑暗和大霧渡過頓河,渡河剛開始時俄羅斯人的前哨已經與蒙古騎兵發生正面衝突,馬麥極力想阻止俄羅斯人渡河但為時已晚,這是因為蒙古人的大部分軍隊距頓河七、八里遠,俄羅斯人利用蒙古人來不及大規模調動強行渡過頓河。已經渡過頓河的俄羅斯人在警戒團掩護下在庫利科沃原野展開戰鬥隊形,德米特里根據敵軍戰術和地形特點將軍隊布成縱深的戰鬥隊形,其兩翼在蒙古騎兵難以通行的地形上憑險據守,而主力之前配有警戒團和先遣團,警戒團的任務是與蒙古人首先接戰,遣團的任務是抵禦蒙古騎兵的首次突擊並打亂其戰鬥隊形。此外德米特里在大團中軍後面配有騎兵預備隊,還抽調精銳騎兵組建一個強大的伏擊團隱蔽在左翼側後的叢林中。俄羅斯人的這種佈陣使蒙古騎兵不僅不能從兩側包抄迂迴,而且不能前進和不能曲折繞行,此外後備隊擋住頓河的渡口來切斷蒙古人的最後退路。

(四)馬麥軍隊分為輕騎兵先遣支隊、熱那亞僱傭步兵中軍、左右兩翼重騎兵,重騎兵成兩列橫隊展開,各有自己的先遣支隊和預備隊。馬麥企圖以騎兵合圍俄羅斯人,然後準備從正面和側後實施突擊將其殲滅。肩背蒙古彎刀和弓箭的蒙古騎兵穿著深色的衣服和戴有鐵鱗片的革制頭盔和甲冑,他們能在疾馳的馬上準確的使用弓箭,在作戰時可以迅速變換集中佇列。馬麥先讓蒙古騎兵進攻俄羅斯的先鋒團隊,由於蒙古騎兵在人數和裝備上有很大優勢讓先鋒團隊計程車兵幾乎全部戰死,接著蒙古騎兵開始攻擊德米特里親自指揮的大團中軍。狹小的場地裡蒙古騎兵和俄羅斯士兵擠在一起,不少俄羅斯人被馬踏死,大團損失慘重。大團中的親兵武士隊的戰鬥迫使蒙古人後退,將局勢恢復過來,不過羅斯步兵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劣勢而只能一味的後撤。

(五)此時俄羅斯人的左翼團隊的陣地被蒙古人攻破,左翼團隊開始退卻至涅普里亞德瓦河,下午3時蒙古人突破俄羅斯人的防線衝到大團後面,俄羅斯人的右翼團隊因擔心被蒙古騎兵包圍而遲遲不動,使得大團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最後大團被迫後退,蒙古騎兵趁勢長驅直入,在戰鬥的關鍵時刻伏擊團對突入的蒙古騎兵的側後實施突擊,大團趁勢轉入反攻。本已傷亡慘重的蒙古人無法重新進攻,加之剛剛的敗退致使蒙古人全線崩潰,最後俄羅斯人佔領馬麥大本營,馬麥逃跑。俄羅斯人追擊至50公里以外的克拉西瓦亞梅恰河時才停止,沿途殲滅蒙古人逃兵,此戰俄羅斯人戰死6000人、蒙古人戰死7000人。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六)戰後德米特里被俄羅斯元老會議授予“頓斯科依”的稱號,庫利科沃戰役對羅斯和東歐其他民族擺脫蒙古壓迫的鬥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這次會戰表明羅斯各公國渴求獨立的願望日益增長,並提高莫斯科作為各公國聯合中心的作用。庫利科沃戰役雖未結束蒙古統治但卻使金帳汗國遭到毀滅性打擊,從而加速了金帳汗國崩潰,馬麥也因此失去自己的優勢被脫脫迷失所殺。1383年脫脫迷失攻陷莫斯科,使得莫斯科大公國脫離蒙古人統治的意願取消。1388年脫脫迷失和帖木兒之間爆發戰爭,俄羅斯人站在帖木兒一邊,脫脫迷失戰敗後俄羅斯人趁機廢除對蒙古人的朝貢。1389年德米特里去世,德米特里在彌留之際以上帝要滅亡金帳汗國為由叮囑繼承人瓦西里一世不要向金帳汗國上貢。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14世紀的亞洲

五、

瓦西里一世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瓦西里一世

(一)瓦西里一世是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之子,1389年德米特里去世,瓦西里一世繼位。瓦西里一世用重金收買蒙古貴族和蒙古大汗,使他們同意把尼什哥羅德大公國併入莫斯科大公國。1397年至1398年間瓦西里一世奪取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大片地區,並在諾夫哥羅德公國內駐軍。瓦西里一世在拜占庭大主教支援下成為俄羅斯東正教的首領,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其子瓦西里二世繼位。

六、

瓦西里二世

(一)瓦西里二世是瓦西里一世之子,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瓦西里二世繼位。統治前期以尤里及其子瓦西里和德米特里·舍米亞卡為首的封邑王公掀起封建內訌,1445年瓦西里二世在蘇茲達爾被喀山汗國的軍隊俘虜,繳納大筆贖金後才被釋放。1446年瓦西里二世被德米特里舍米亞卡俘虜,被德米特里舍米亞卡刺瞎雙目,因此有“失明者”之綽號,1446年底瓦西里二世在教會、服役人和部分領主的支援下把德米特里舍米亞卡趕出莫斯科。1456年瓦西里二世大破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迫使其簽訂《雅熱爾比齊條約》,條約中沃洛格達和沃洛克拉姆斯克地區併入莫斯科大公國的版圖。1448年俄羅斯主教會議決定罷黜主張與天主教會合並的俄羅斯都主教伊西多爾,選舉梁贊主教約納為都主教,君士坦丁堡牧首認為這個決議非法而把俄羅斯逐出教會,從此俄羅斯正教會開始自主。1462年瓦西里二世去世,其子伊凡三世繼位。

七、伊凡三世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伊凡三世

迎娶拜占庭公主

(一)伊凡三世是瓦西里二世之子,1462年瓦西里二世去世,伊凡三世繼位。伊凡三世七歲那年瓦西里二世在諸羅斯城邦的大公女兒中選中特維爾大公的女兒瑪麗婭作為伊凡三世未來的妻子,這樁婚姻象徵著莫斯科大公國和特維爾公國的和解。伊凡三世即位後發兵攻打喀山汗國那年瑪麗婭突然暴病身亡,伊凡三世本打算在戰事結束後在羅斯諸城邦中找一個妻子,但羅馬天主教教廷出人意料地遣使來莫斯科提出和索菲婭公主聯姻。1453年奧斯曼蘇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帶著自己的女兒索菲婭逃往羅馬天主教教廷避難。之後奧斯曼人攻佔巴爾幹半島,直接威脅義大利各國的東部邊界。羅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以拯救基督教文明的名義說服莫斯科大公國向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以減緩歐洲所面對的威脅。此外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羅斯諸城邦就成為東正教的最後支柱,而羅馬天主教教廷一直試圖將已經分裂達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東正教合二為一,建立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統一的基督教會。以把索菲婭公主嫁到莫斯科大公國就是鞏固歐洲西部和歐洲東部之間的聯絡,也為兩教合併打下基礎。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奧斯曼帝國

(二)伊凡三世表示同意這樁婚事,但提出一個條件稱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所生子女不得繼承莫斯科大公之位,羅馬天主教教廷河索菲婭公主一口答應下來。在當時的歐洲人羅斯諸城邦經濟落後、自然生存環境惡劣、居民屬於半開化的野蠻人,與蒙古人相比文明程度高不了多少,很多人驚訝索菲婭公主遠嫁莫斯科大公國的決定。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在法律上意味著伊凡三世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合法繼承人,至於西斯科特四世希望莫斯科大公國發動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則這個想法過於天真。對莫斯科大公國來講首要的戰略目標是統一羅斯諸城邦,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抵禦外敵入侵,而不是以拯救宗教的名義貿然發動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此外莫斯科大公國在當時也不具備和奧斯曼帝國交戰的能力,至少要首先征服南方草原上的克里木汗國和哥薩克人,在當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目標。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莫斯科大公國的雙頭鷹

國徽

(三)索菲婭公主從拜占庭帝國帶來大量的書籍,這些書都是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前夕從君士坦丁堡搶運出來的,一方面批書籍對俄羅斯的文化發展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莫斯科大公國對拜占庭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從索菲婭來了以後莫斯科大公國的宮廷制度就按照拜占庭帝國的標準進行制定,從此莫斯科大公國的各種規章禮儀日漸完整。索菲婭對宮廷制度的改革招致很多人的不滿,守舊的大臣們採取消極對抗的辦法對很多革新舉措拖延或者找各種藉口不予執行,索菲婭逐漸認識到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必須得到莫斯科臣民的愛戴,第一件事就是必須為伊凡三世生個兒子。1474年索菲婭和伊凡三世生下一位公主,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索菲婭和伊凡三世生下的兩個孩子還是公主,終於在1479年索菲婭和伊凡三世的第一個兒子出世,就是大名鼎鼎的瓦西里三世。索菲婭對瓦西里三世給予很大的期望,希望瓦西里三世成為莫斯科大公,但伊凡三世從未想立瓦西里三世為王儲,所以索菲婭決定待機而動。

與金帳汗國斷交

(一)1476年金帳汗國遣使來到莫斯科大公國索要貢賦, 此時莫斯科大公國和金帳汗國已經斷絕關係很多年,只是在名義上和金帳汗國還有藩屬關係。早在1241年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征服羅斯諸公國,1243年拔都背叛蒙古大汗貴由在建立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第聶伯河、奧卡河和伏爾加河流域的龐大的封建軍事帝國——金帳汗國。拔都征服羅斯諸城邦後並沒有將它們劃入金帳汗國直屬疆域,也沒有派兵佔領、指派行政官員來實行有效的統治,只是保持藩屬關係。所有羅斯城邦的大公在即位前必須在金帳汗國得到汗的誥命,或者在即位時有金帳汗的特使在場,各個公國必須向金帳汗國繳什一稅和貢賦,還要為金帳汗國服兵役和驛役,戰時還要向金帳汗國提供車馬和其他作戰物資。為了維護統治金帳汗國利用手中的誥命權鼓動公國之間的不和,甚至挑起紛爭,為了得到金帳汗國的誥命各公國中幾乎每一個繼承人即位時都要引發公國間的攻伐戰爭。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蒙古四大汗國

金帳汗國橫跨歐亞、地域廣闊、境內民族繁多,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差距巨大,且宗教信仰和歷史傳統各異,最終金帳汗國的分崩離析是不可避免的。月即別汗在位期間金帳汗國把莫斯科大公國指定為羅斯諸公國之首,即弗拉基米爾大公。還月即別汗透過莫斯科大公國向其他公國徵收貢賦、鎮壓叛亂,莫斯科公國地獲得比其他羅斯城邦更高的地位,也逐漸地發展成為羅斯諸城邦中最強大和富庶的公國。十四世紀中期金帳汗國陷入內亂,蒙古王公貴族們為爭奪汗位大動干戈而造成政局動盪,十四世紀後期來自中亞地區的蒙古同僚帖木兒汗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帖木兒汗帝國,帖木兒兩次攻入金帳汗國腹地造成金帳汗國元氣大傷,從此金帳汗國一蹶不振。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帖木兒

(二)1423年穆罕默德汗繼承金帳汗國汗位,此時東歐平原上的喀山汗國和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從金帳汗國中分裂出去,金帳汗國的分裂浪潮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出現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烏茲別克汗國和哈薩克汗國。雖然金帳汗國是強弩之末,但國力尚未消耗殆盡,仍是莫斯科大公國的勁敵。隨著莫斯科公國的日益強大伊凡三世逐漸產生統一羅斯諸公國的想法,為了對抗金帳汗國伊凡三世與克里木汗國、諾蓋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結成聯盟,面對金帳汗國特使伊凡三世做出拒絕。金帳汗國特使當堂和伊凡三世爭吵起來,伊凡三世把金帳汗國特使帶來的索要貢賦的國書撕毀,並下令將金帳汗國特使處斬,伊凡三世的舉動宣告莫斯科大公國和金帳汗國正式脫離關係,也就是說帳汗國對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結束了。

舍隆河戰役

(一)伊凡三世把莫斯科大公國周圍一些城邦公國相繼併入版圖,透過外交手段把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韋列亞等城邦收為己有,羅斯托夫城幾乎是伊凡三世花錢買下來的,之後將目光投向諾夫哥羅德公國。15世紀後期的莫斯科人不僅需要提防金帳汗國的反攻倒算,也勢必面對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加上西面的立陶宛大公國和南方的熱那亞殖民地共同構成異常複雜的局面。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在東歐無論是大公、總督、首領還是大汗都不過是居於頂層的政治結構,他們以來源複雜的軍事集團作為中堅統御著底層的眾多農民,因此每股勢力哪怕只求自保也必須儘可能多地爭取到底層基本盤支援,考慮到宗教文化因素代表東正教勢力的莫斯科與諾夫哥羅德就最有發展潛力。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莫斯科大公國的旗幟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標誌

自1385年的庫利科沃戰役開始莫斯科大公國的擴張就已成為定局,依靠帖木兒摧毀金帳汗國都城長期擔任俄羅斯藩屬首領的邦國就有了進一步發展空間,控制梁贊這類周邊城市,只是考慮到己方間的實力對比莫斯科人還是明智地選擇先向北方擴張。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長期受到西方趕來的德意志與丹麥商人的影響,由於在蒙古浩劫中明哲保身他們的傳統政治架構沒有受到干擾,他們雖然因地理因素而顯得土地更為貧瘠,但還是靠著毛皮貿易致富。同時逐步升級為共和制的各個城市在內部維持自治,相比日益集權的莫斯科鄰居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顯得鬆散不少。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波耶爾親衛隊

莫斯科大公若需要領兵作戰就不能不仰仗麾下的波耶爾軍事貴族,依靠這個階層組織起自己的權力架構和騎兵軍隊,其動員速度和戰鬥水準都勝於過去的羅斯鄉紳。相比之下諾夫哥羅德在實際動員能力層面落入下風,他們當時的主要策略是委身服從莫斯科當局的遙控統治,期望以自身的經濟價值謀得生存。但面對伊凡三世的步步緊逼終於發現自己實際上只是砧板上的待宰羔羊,考慮到金帳汗國不振和沿海德意志商人的不聞不問諾夫哥羅德只能向波蘭-立陶宛求救,並將自己的效忠轉嫁到對方頭上,甚至準備為此放棄東正教信仰改為加入天主教世界。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諾夫哥羅德人

(二)得到訊息的伊凡三世便以諾夫哥羅德違約背盟為藉口進行軍事行動,5000人的封建軍隊迅速調集起來,除了莫斯科本部的人馬也有其他藩屬城市提供的各類部隊和蒙古僱傭軍,其中各類騎兵又佔據軍隊的大部分,只有少量步兵是準備進行攻城的工兵和火器技師。莫斯科軍隊的推進速度極快,幾乎沒有給諾夫哥羅德獲得外援的機會。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波耶爾貴族的近戰武器

1471年諾夫哥羅德的2萬大軍在舍隆河附近集結,他們以臨時動員的民兵的為主,並由自己城市的商業貴族帶到戰場。除了少量的騎兵部隊諾夫哥羅德軍隊中大部分是步兵,而且裝備良莠不齊、訓練水平差強人意。按照常理這樣的武裝結構更適合據守城市待援,然而莫斯科人透過貿易等手段獲得歐式攻城炮,讓許多城牆顯得異常脆弱,這也迫使諾夫哥羅德人必須走出城牆到曠野中進行抱團決戰。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波耶爾騎兵

莫斯科軍隊中的蒙古騎兵首先出戰,並以遊牧戰術中的打了就跑的策略對付諾夫哥羅德人。諾夫哥羅德人的各支聯軍都由自己的城市貴族指揮,完全缺乏統一的指揮協調,在使用弓弩逼退蒙古人後就有小隊貴族騎兵發起追擊,其他各支分隊也在稍後陸續加入。之後因為步騎兵前進速度而造成很大混亂,結果有超過半數人在匆忙中進入莫斯科人的伏擊圈,大批波耶爾貴族騎兵從幾個方向殺出。波耶爾貴族騎兵先用弓箭射殺失去陣型保護的諾夫哥羅德騎兵,再挺著長矛衝入同樣脆弱的步兵陣線,此時諾夫哥羅德人完全陷入自己無法緩解的糟糕局面。至於那些完全沒有知情權的步兵還在源源不斷湧向前方,最後與敗退回來的友軍撞在一起,莫斯科人抓住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向著密集人群大開殺戒,最終莫斯科人用2小時結束混戰。戰後諾夫哥羅德人中有12000人死傷、2000人被俘,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軍事能力在此戰基本上被摧毀殆盡。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三)數日後諾夫哥羅德人再次發動進攻,數量大跌的他們面對組織水平和軍事理念完全勝於自己的莫斯科人又被輕而易舉的擊潰,至此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滅亡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諾夫哥羅德方面被迫和談,伊凡三世提出莫斯科大公國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宗主國,並將該城的司法審判和立法權收歸己有,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只好同意。此後諾夫哥羅德共和國中的貴族分化成親立陶宛和親莫斯科兩派,前往莫斯科進行民事訴訟、經商的諾夫哥羅德人越來越多。

(四)1474年從諾夫哥羅德來了兩個親莫斯科的貴族,這兩位貴族自稱受城中貴族會議委派前來莫斯科覲見伊凡三世,他們反覆稱伊凡三世為陛下,這等於間接承認莫斯科對諾夫哥羅德的主權。伊凡三世對諾夫哥羅德的表態頗感意外,在興奮之餘派出特使前往諾夫哥羅德,詢問諾夫哥羅德貴族是否如同這兩位貴族所說承認莫斯科的主權。諾夫哥羅德的貴族會議上親立陶宛一派的貴族聲稱從未派出特使前往莫斯科覲見伊凡三世,希望保留現有的半獨立的法律地位,莫斯科特使悻悻而歸,當晚親立陶宛派貴族帶領家丁搗毀親莫斯科派貴族的住所,伊凡三世對此頗為震怒。1477年伊凡三世宣佈莫斯科與諾夫哥羅德斷絕一切關係,一週後伊凡三世帶兵征討諾夫哥羅德,2個月後伊凡三世的軍隊抵達諾夫哥羅德將對付都城包圍起來。伊凡三世採取圍而不攻、攻心為上的策略逼迫諾夫哥羅德貴族在糧草斷絕的威脅下主動出城談判,一週後諾夫哥羅德派出城中主教前往伊凡三世駐地談判。伊凡三世沒給諾夫哥羅德迴旋餘地,直接宣佈諾夫哥羅德必須併入莫斯科版圖,但城中貴族可以保留自己的領地,諾夫哥羅德貴族子弟不必為莫斯科軍隊服役,諾夫哥羅德人服兵役不必遠離本城。等到第二年城中還沒有回信,伊凡三世原有的條件上又加上一條,其內容為城中教會所有的土地和財產必須拿出一半來上繳給莫斯科,這個主意算計得可謂恰到好處,既不牽扯城中貴族利益又能讓非常富有的諾夫哥羅德教會充實莫斯科的國庫,於是雙方達成妥協。

(五)諾夫哥羅德全城舉行儀式向伊凡三世宣誓效忠,隨後伊凡三世委派一位督軍留在諾夫哥羅德代表莫斯科處理政務,同時把城中的貴族會議召開地址遷到雅羅斯拉夫爾以作為莫斯科擁有主權的象徵,伊凡三世撤軍時把城中議政大廳上的大鐘拆下來運回莫斯科, 就這樣諾夫哥羅德併入莫斯科版圖。莫斯科兼併諾夫哥羅德之後金帳汗國君主阿合馬汗和立陶宛大公國結成聯盟,雙方商定金帳汗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從東西兩線夾擊莫斯科,這次戰役註定是莫斯科公國和金帳汗國之間的決定性戰役。

脫離金帳汗國統治

(一)1480年阿合馬汗以教訓桀驁不馴的莫斯科人為由親自領兵攻打前來莫斯科,伊凡三世在兄弟們的軍隊未與自己會合前不希望開始軍事行動,同阿合馬汗進行不斷的談判。伊凡三世的謹慎差點斷送他的國家,幸虧羅斯托夫主教的鼓勵讓伊凡三世轉入進攻策略,隨後伊凡三世立即派兵在科洛姆納迎敵。阿合馬汗的軍隊抵達距離莫斯科200公里的奧卡河南岸時看到河對岸的莫斯科軍隊嚴陣以待,阿合馬汗決定避開鋒芒改為迂迴戰術,隨後繞過莫斯科軍隊的集結地從南方進入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地,之後迅速推至烏格拉河南岸意圖從南方向莫斯科發動攻擊,同時阿合馬汗派人疾馳至立陶宛大公國請求卡西米爾二世速發援軍。阿合馬汗抵達烏格拉河南岸後發現河對岸竟然又出現莫斯科的軍隊,阿合馬汗因沒有渡河船隻而力跨河強攻,只好下令就地安營紮寨等待立陶宛援軍的到來。當時已是深秋,阿合馬汗希望進入冬季後烏格拉河上凍時與立陶宛合兵一處消滅對岸的莫斯科軍隊。

(二)1480年10月烏格拉河終於上凍,莫斯科前線的騎兵後退到30公里後盧扎河畔的小城克里緬涅茨與莫斯科主力匯合,但阿合馬汗沒有馬上進兵,而是等待立陶宛的援軍。而這時立陶宛的援軍正忙於應付莫斯科的盟友克里木汗國的進攻,已經無力增援阿合馬汗。阿合馬汗在烏格拉河南岸等到11月時立陶宛援軍還是沒有到來,面對寒冷的天氣躊躇再三的阿合馬汗沒能下達過河追擊莫斯科軍隊的命令,望北興嘆一番後下令撤兵,就這樣雙方沒來得及兵刃相見就結束這場烏格拉河對峙戰役。烏格拉河對峙標誌著金帳汗國對羅斯諸城邦的統治正式結束,阿合馬汗在返回金帳汗國途中遭到西伯利亞汗國軍隊的阻擊,阿合馬汗戰敗被殺。金帳汗國不久因為內鬥而分裂為幾個小國,最終在1502年被克里木汗君主蒙哥吉雷汗滅掉。

吞併特維爾

(一)1484年伊凡三世獲悉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同莫斯科的勁敵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私交甚深,伊凡三世以此為藉口向特維爾公國宣戰,莫斯科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佔領特維爾。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希望立陶宛能夠出動援軍擊退莫斯科人,卡西米爾四世仍舊不願意和莫斯科發生衝突而拒絕,無奈之下米哈伊爾只好向伊凡三世請降。米哈伊爾還向伊凡三世保證中斷和立陶宛的關係,但是在1485年伊凡三世的手下就抓獲米哈伊爾派往立陶宛的信使,這一次伊凡三世決定徹底佔領特維爾。同年9月莫斯科軍隊包圍特維爾,兩天後莫斯科人佔領特維爾外城,之後城中的貴族們紛紛來到伊凡三世的軍營中懇請伊凡三世原諒,並向伊凡宣誓效忠,當夜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逃往立陶宛。3天后特維爾人在主教帶領下向伊凡三世投降並宣誓效忠,伊凡三世將自己的長子王儲伊萬冊封為特維爾大公,此後特維爾逐漸併入莫斯科版圖。

(二)伊凡三世相繼在各個城邦指派代表莫斯科的地方官,各個公國的獨立性因此喪失,逐漸形成以莫斯科為首的新型俄羅斯國家。這一時期喀山汗國勢力日益衰退,伊凡三世大力扶植汗國中的親莫斯科勢力,終於在1487年把親莫斯科的穆哈默德·阿明扶上汗位。接下來伊凡三世把莫斯科的勢力滲透到烏拉爾山西部地區,相繼征服彼爾姆、沃古爾、維亞特卡等地,短短十幾年時間裡莫斯科大公國一躍成為東歐平原上的一個大國。

得到歐洲的刮目相看

(一)1486年居住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西利西亞人尼古拉·波佩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莫斯科大公國,回到歐洲後波佩裡向歐洲人講述他的所見所聞。在此前歐洲人普遍以為莫斯科大公國是和蒙古人類似的半開化民族,處於立陶宛大公國統治之下,波佩裡的講述無疑是給充滿偏見的歐洲人上了一課,莫斯科大公國的強大富有給歐洲人留下深刻印象。1489年波佩裡來到莫斯科大公國覲見伊凡三世,這一次他是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特使名義前來莫斯科,為了避人耳目波佩爾秘密覲見伊凡三世,並帶來腓特烈三世的口信,其內容為如果伊凡三世向神聖羅馬帝國請求冊封為王腓特烈三世會滿足這個請求。按照當時稱霸西歐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邏輯向神聖羅馬帝國請求冊封為國王是名正言順地獲得一方領土統治權,也是獲得歐洲認可其統治合法的一個途徑。獲得神聖羅馬帝國冊封從本質上講是用歐洲對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法律承認換取形式上對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庸地位,當然伊凡三世不需要這種承認,更不會屈尊於他人。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神聖羅馬帝國

儘管伊凡三世對歐洲君主們的傲慢和無知頗不以為然,但他還是做出謙虛但不失尊嚴的回答,他對波佩裡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因為上帝恩典而成為大公,不是靠誰冊封而繼位的。伊凡三世覺得這還不夠,特意委託波佩爾代為轉達一封給腓特烈三世的一封國書,這裡表明伊凡三世不是等待冊封的國王,是和神聖羅馬皇帝可以平起平坐的一位國君。

與立陶宛戰爭

(一)1487年伊凡三世念念不忘地在西部開疆拓土,首要目標就是把所有俄羅斯城邦納入自己版圖,哪怕這些城邦位於立陶宛大公國統治之下也要冒著和立陶宛開戰的風險。為了避免和立陶宛的全面戰爭伊凡採取小步快跑的戰略,加緊在西部邊境上的蠶食活動。伊凡三世宣佈只要這些斯拉夫人建立的小公國承認願意削去公國藩號併入莫斯科大公國版圖,那麼莫斯科只保留在這些公國的國防和外交權力,同時允許原有的大公們保留自己的領地以及領地上所有財產。這樣伊凡三世只是是透過掌握外交和國防權力、向各地派駐軍隊、任命督軍的方式進行領土擴張,不再征討周邊的大小公國,這一時期別廖夫大公國等為首的西部城邦紛紛前來投降。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立陶宛大公國

(二)1492年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逝世,他的兩個兒子瓜分原本統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王國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立陶宛的軍事實力,立陶宛實際上已經無力抵抗莫斯科軍隊了。伊凡三世立即聯絡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共同發兵進攻立陶宛,戰爭剛開始莫斯科人深入立陶宛領土攻克一個又一個城邦,每佔領一個城市以後伊凡三世指派一個督軍前往統治。伊凡三世在加強對立陶宛軍事打擊的同時還向克里木汗國、羅馬天主教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國王國派出外交代表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做出解釋,這些代表們稱莫斯科人佔領的城邦原本就是羅斯城邦,這些以斯拉夫人為主的城邦原來就在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搖擺不定,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是鞏固俄羅斯國家邊疆的合法舉動。這時莫斯科人佔領梅曉夫斯克、謝爾佩伊斯克、維亞濟馬、梅採茨克等城邦,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向伊凡三世求和,亞歷山大認為自己無力和莫斯科對抗,於是想透過聯姻和莫斯科達成和解來保護自己的領土。

(三)亞歷山大提出要娶伊凡三世的長女為妻,談判持續到1494年伊凡三世勉強答應亞歷山德的請求。當年2月伊凡三世和亞歷山大簽訂和約,內容為立陶宛承認莫斯科對梅曉夫斯克等城邦的主權。自古以來政治婚姻並非可靠的外交手段,很快亞歷山大和伊凡三世的長女反目成仇,伊凡三世的長女立即離開立陶宛回到莫斯科。於是立陶宛和莫斯科邊境上的一些小城邦紛紛倒向莫斯科,導致雙方鬥爭加劇,1500年立陶宛和莫斯科終於爆發全面戰爭。莫斯科大公國的盟友克里木汗國全力而出,極大程度上促成莫斯科在軍事上的成功,烏克蘭各個城邦的大公們懾於莫斯科和克里木汗國雙重打擊的威脅紛紛向莫斯科宣誓效忠,此時家裡出現的重大變故迫使伊凡三世停止軍事行動。

被迫讓位

(一)1490年伊凡三世的長子伊萬患病臥床,伊萬是伊凡三世和特維爾大公的女兒瑪麗婭的兒子,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索菲婭在法律上是伊萬的後母。索菲婭向伊萬推薦她身邊最好的一位拜占庭醫生,但是過了兩個月王儲伊萬不治身亡,頓時傳言四起,說索菲婭借治病為名謀殺伊萬,以便讓自己的兒子瓦西里三世能夠成為王儲。伊凡三世認為是索菲婭在幕後策劃王儲之死的陰謀,但是沒有真憑實據而把治病的醫生處死,為了安撫伊萬的妻子葉蓮娜和城中貴族們伊凡三世宣佈將伊萬的兒子季米特里立為王儲。索菲亞希望自己的兒子瓦西里三世為繼承人而秘密地醞釀一場宮廷陰謀,陰謀敗露後索菲亞和瓦西里三世遭到貶逐。1498年伊凡三世為季米特里舉行加冕儀式,1500年瓦西里三世反叛伊凡三世投奔立陶宛,伊凡三世不得不做出讓步在1502年授給瓦西里三世大公稱號,並監禁季米特里和他的母親。

(二)瓦西里三世即位後繼續伊凡三世的開拓疆土事業,在西線莫斯科軍隊節節勝利,佔領立陶宛三分之一的領土。1503年在丟掉了19個城邦、70多處領地、22個城鎮和13個鄉鎮的情況下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向瓦西里三世求和,雙方再次簽訂和約,其內容為切爾尼戈夫、普季弗利、戈梅利、布良斯克等城邦併入莫斯科大公國版圖。1505年退位的伊凡三世去世,享年65歲。

八、

瓦西里三世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瓦西里三世

逼父退位

(一)瓦西里三世是伊凡三世和拜占庭公主索菲婭·巴列奧略之子,親伊凡三世本來是要把大公位置傳給自己的長子、瓦西里三世的異母兄弟伊凡·伊萬諾維奇,1490年伊凡先於伊凡三世去世,這使伊凡三世必須要在瓦西里三世和伊凡的兒子季米特里·伊萬諾維奇中作出選擇。由於瓦西里三世的母親在莫斯科並不受歡迎,導致大多數貴族支援季米特里,瓦西里三世決定鋌而走險發動政變。瓦西里三世企圖離開莫斯科奪取沃洛格達,然後以那裡為根據地摧毀季米特里的勢力,不幸的是這個陰謀在1497年敗露了,伊凡三世把瓦西里三世抓了起來,他的支持者都被處決或流放。1502年伊凡三世監禁季米特里,原因可能是他的幕僚捲入謀害瓦西里三世的陰謀,1502年癱瘓在床的伊凡三世決定將莫斯科大公位傳給長子瓦西里三世。1505年伊凡三世去世,臨終前伊凡三世希望瓦西里瓦西里三世不計前嫌要照顧好季米特里,瓦西里三世向父親做下了保證。不過伊凡三世剛剛過世瓦西里三世就違背諾言把季米特里關進監獄,1508年季米特里死在獄中,瓦西里三世違背諾言的行為使得自己和母親索菲婭在貴族眼中成為不折不扣的篡位者。

(二)瓦西里三世即位後沒能擺脫索菲婭和拜占庭近臣的影響,使得城中的貴族對瓦西里三世更加不滿,對這些貴族瓦西里三世並沒有採取相對溫和的寬撫政策,反而採取高壓政策,對稍有不滿的貴族大加打壓。在處理內政和外交的問題上瓦西里三世不按照傳統聽取貴族的意見,而是和周圍的幾個近臣私下裡做約定,即便召集貴族杜馬議事也是走走過場。一方面在當年爭奪王位時瓦西里三世對莫斯科貴族產生深深的不信任,另一方面瓦西里三世確實為人專橫武斷,最終貴族對瓦西里三世離心離德。

開疆拓土

(一)瓦西里三世即位伊始就開始親伊凡三世的未竟事業,要目標就是把西部邊境上的所有俄羅斯城邦納入本土,和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三世不是有耐心地採取軍事和外交手段並用的策略,而是注重軍事擴張,這樣就和盟國克里米亞汗國關係逐漸冷淡,伊凡三世在位時的外交成果沒有得到有效鞏固。1503年莫斯科軍隊徹底擊敗立陶宛軍隊,立陶宛被迫求和讓出大片領土。1503年莫斯科與立陶宛宣佈停戰,西線穩定後瓦西里三世不滿足喀山汗國的藩屬地位,決定將喀山汗國納入莫斯科版圖。1506年瓦西里三世以喀山汗國君主穆哈默德·阿明違反此前簽署的和約為由發兵喀山汗國,結果瓦西里三世出征不利,還導致喀山汗國與莫斯科大公國反目成仇。瓦西里三世剛剛撤兵喀山汗國暗中聯絡克里米亞汗國、立陶宛大公國共同反對莫斯科,這一年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去世,繼位的是他的弟弟西格蒙德一世。西格蒙德一世要求瓦西里三世歸還此前佔領的城邦和土地,這一要求的結果就是雙方的再一次戰爭,戰爭剛開始立陶宛國內一位非常富有、非常有影響的貴族米哈伊爾·格林斯基就倒向瓦西里三世,格林斯基的軍隊佔領大片立陶宛領土。情急之中西格蒙德一世向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和立窩尼亞求助,但是這些盟國卻袖手旁觀,獨木難支的立陶宛再次戰敗,只能承認莫斯科對此前佔領的城邦和土地的主權,莫斯科一方也放棄林斯基佔領的立陶宛領土。

(二)1510年瓦西里三世將普斯科夫徹底併入莫斯科版圖,在瓦西里三世繼位之前伊凡三世就把普斯科夫作為領地封給瓦西里三世,在此期間瓦西里三世主要任務是把原有的普斯科夫領地重新劃分,接著就是著手進行領地內的居民同化工作。1512年瓦西里三世親征斯摩稜斯克,企圖一舉拿下這個西部邊疆上的重鎮,正當前方戰局僵持不下時克里米亞汗國大舉入侵莫斯科。伊凡三世統治末期莫斯科大公國和克里米亞汗國大體上保持良好的關係,但克里米亞汗國還是保留遊牧民族的打草谷傳統頻繁侵襲立陶宛公國、烏克蘭諸城邦和莫斯科公國南部的城市和鄉鎮,主要目的就是搶奪人口和財產。掠奪人口、販賣奴隸不僅是克里木汗國的傳統生活方式,更是一項主要財政來源,這些被俘人口隨後被當作奴隸出售到中東甚至歐洲國家。蒙古人常派出大隊輕騎兵深入敵境腹地數百里,然後兜個圈子往回返,沿途掠奪所經過的城鎮鄉村因為蒙古人行動迅猛、兵鋒凌厲導致斯科南部邊境上的防禦如同虛設,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克里米亞汗國

瓦西里三世因忙於在西部邊境上開疆拓土而對克里米亞汗國的入侵採取消極的防禦措施,主要是以鞏固邊境城防,每年徵派數萬人的軍隊前往邊疆地區服役,此外還向克里米亞汗國繳納歲幣以求自保。1478年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蒙哥吉雷汗實際上成為奧斯曼帝國在克里米亞半島的代理人。1512年克里米亞汗國突然進攻莫斯科,原因是西格蒙德一世用1。5萬金幣買通蒙哥吉雷汗,蒙哥吉雷汗很快就攻佔梁贊。蒙哥吉雷汗因無心戀戰而在大肆掠奪後撤軍,從此莫斯科大公國和克里米亞汗國正式成為敵對關係,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也沒能使瓦西里三世從斯摩稜斯克前線撤兵。

(三)在蒙古大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瓦西里三世仍舊抓住斯摩稜斯克不放,儘管瓦西里三世親自衝上前線但堅固的斯摩稜斯克還是久攻不下,無奈之下瓦西里三世只好將斯摩稜斯克圍困起來,直至城中彈盡糧絕為止。1514年堅持兩年的斯摩稜斯克實在守不下去而舉城出降,瓦西里三世也效仿其父伊凡三世的做法委派一位督軍管理這座新城市,隨後返回莫斯科。瓦西里三世剛剛撤軍時城中的教會和部分貴族就暗中私通立陶宛請求趁瓦西里三世撤軍之際反攻斯摩稜斯克,斯摩稜斯克督軍舒伊斯基截獲立陶宛方面傳回來的書信後發覺城中貴族策劃的陰謀,因形勢危急舒伊斯基舒伊斯基未及通報瓦西里三世,只能自作主張將所有陰謀參與者抓起來處死,同時組織城防準備應對立陶宛軍隊的進攻。立陶宛軍隊開始反攻後發現舒伊斯基嚴陣以待,原有的突襲計劃未能實現,瓦西里三世聞訊城中變故也派軍隊回援,挫敗立陶宛人的反攻。

奧爾沙會戰

(一)十五世紀開始屈居於金帳汗國之下的莫斯科大公國日益壯大起來,自從莫斯科人在1385年的庫利科沃戰役中1385年宗主國金帳汗國後莫斯科人便一直小心謹慎的地擴張自己的領土和勢力,最終他們在傳統羅斯地區的東北部稱王稱霸,梁贊、諾夫哥羅德這樣的傳統羅斯強邦被莫斯科踩在腳下。不滿於足繼續在苦寒林地生活的莫斯科人將發展的目光投向西南方向的富庶地區,立陶宛人控制的代白俄羅斯地區和波蘭人與克里米亞蒙古人控制的烏克蘭地區都是莫斯科人垂涎三尺的目標,其中白俄羅斯地區的宗主立陶宛大公國最為靠近,是擋在莫斯科人向西擴張的重要絆腳石。十五世紀後期開始莫斯科和立陶宛戰亂不斷、爭鬥不休,直到十六世紀初期莫斯科人前進的步伐都被俄羅斯西部地區的主要城市斯摩稜斯克阻擋。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此時的莫斯科受到西方軍事技術的影響在很多方面有別於過去那支落後低效的軍隊,尤其是從波羅的海方向傳來的新式火器讓莫斯科的精銳步兵力量有了強大的攻城能力,無論是大口徑的攻城炮還是小口徑的單兵用火槍都讓立陶宛人的堡壘日漸不支,而這些武器對莫斯科守軍來說也大大增強們的防禦實力。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16世紀初的莫斯科軍隊

1512年莫斯科大公國大面積攻滅羅斯諸公國,欲佔領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境。斯摩稜斯克是當時立陶宛最東端的前哨,也是最重要的守衛要地,它屢次擊退莫斯科人的入侵。但在1514年莫斯科人依靠300門火炮將其佔領,次日瓦西里三世讓將軍伊萬率4萬大軍繼續深入白俄羅斯地區,在此期間伊萬佔領克里切夫、姆斯季斯拉夫爾和杜布洛娃。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盛極一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

(二)伊萬的軍隊中包括大量來自俄羅斯各個城市的部隊,些城市民兵與封建領地內的徵召部隊一起組成莫斯科步兵主力,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戰鬥力不足,無法成為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莫斯科軍隊中的的貴族騎兵和莫斯科大公本人的私人衛隊則是決定性力量,這些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貴族騎兵們佩戴伊斯蘭風格的鱗片甲、鎖子甲、尖頂頭盔、圓盾、護腿來保護自己,一些精銳力量的戰馬身上也裝備馬甲。由於莫斯科騎兵長期與蒙古人或突厥人交戰使得他們的作戰樣式也接近東方騎兵風格,莫斯科騎兵部隊中的波耶貴族騎兵在裝備長矛和砍刀之外也裝備弓箭,同時莫斯科人還經常招募邊境上的蒙古弓騎兵為自己作戰,使得莫斯科騎兵部隊看上去更像一支突厥騎兵部隊。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趕來阻擋莫斯科軍隊的立陶宛軍隊以1。6萬名騎兵為核心,作為聯邦成員的波蘭王國也派來1。4萬騎兵,由於他們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支援從帝國下屬的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地區招募2500僱傭步兵,再加上波蘭人自己的3000步兵總計3。5萬人。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波蘭立陶宛聯邦旗幟

此時的立陶宛騎兵在波蘭人的幫助得到加強,其中立陶宛貴族重騎兵力量裝備板甲一類的歐洲新式鎧甲,同時立陶宛人也大量保留輕裝騎兵用於偵查、騷擾和支援重騎兵作戰。波蘭同僚一樣以裝備板甲的重灌騎士為主心骨,並仿照匈牙利風格的驃騎兵發展出自己的驃騎兵部隊,這些騎兵的護甲輕便、馬匹不用馬甲,刀劍、長矛和盾牌都是典型的匈牙利風格,他們非常適合在平原地帶追殺傳統草原式的弓騎兵。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16世紀初的波蘭軍隊

在冷兵器時代對於波蘭-立陶宛這樣的騎兵大國而言步兵一直不被看重,隨著炮兵與火器的崛起也讓步兵成為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自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的步兵就是使用火器進行防禦作戰的高手,波蘭本國步兵也大量裝備新式的火繩槍。

(三)立陶宛-波蘭聯軍以城鎮鮑裡索夫為指揮中心留下5000人守備,3萬名騎兵主力則與莫斯科人對峙,除了在別列津納和德魯特河畔有了一些零星戰鬥莫斯科人始終避免大規模作戰。莫斯科人率先控制奧爾沙和杜布羅夫諾對克拉皮夫納河橋樑,他們在那裡建立主營和工事。伊萬相信立立陶宛-波蘭聯軍不得不穿越兩橋之間的第聶伯河,於是分兵把守這些口岸,然而立陶宛-波蘭聯軍用兩個浮橋向北過河透過伊萬的沿河防線。莫斯科人一下子處於兩難地步,他們不清楚北面的渡河行動究竟是主力來襲還是故意分散他們注意力的詭計,而且莫斯科軍隊中的低素質步兵大都依託工事部署導致大規模改變方向非常困難,等到聯軍過河後追悔莫及的伊萬才出動全部騎兵趕去迎戰,而聯軍已經利用間隙時間完成各部隊之間的部署。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四)不久雙方在奧爾沙河進行決戰,聯軍方面1。6萬名立陶宛騎兵作為中軍,其兩翼由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的步兵掩護;波蘭的大量驃騎兵分佈在戰線兩翼,靠河的一側由波蘭步兵掩護,另一側則由來自克里米亞的蒙古弓騎兵掩護,全軍最後是波蘭的重灌騎士組成的預備隊。莫斯科方面中軍為貴族騎兵,兩翼為波耶騎兵,後方為步騎兵預備隊,都配有火槍或大炮。伊萬讓波耶騎兵從兩翼包抄聯軍,但這些騎兵很快遭到聯軍兩翼的

波蘭驃騎兵

阻擊,他們雖然擊退莫斯科騎兵的騷擾式攻擊但並沒有盲目追擊,而是死死守住陣地。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不死心的伊萬繼續發動兩翼包抄,莫斯科騎兵遭到波蘭步兵的火槍與火炮的反擊,接著再次被波蘭驃騎兵擊敗。在莫斯科人忙於兩翼包抄時其的陣線已經自動分裂成好幾個部分,相互難以支援,於是立陶宛輕騎兵從中路發起突擊並在姍姍來遲的莫斯科步兵組織好防禦陣地前成功殺入並分割莫斯科軍隊。如果輕騎兵力量不能成功擊潰那些相互據守的敵軍會在對手的防禦火力下遭到重大傷亡,於是立陶宛輕騎兵在立陶宛大公奧斯特羅格斯指揮下開始後撤,結果這次撤退引發莫斯科人的注意,他們出動最精銳騎兵追著撤退的輕騎兵一起殺入聯軍中心部分。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以為自己即將反擊得手的莫斯科騎兵突然發覺自己衝入陷阱,已經部署好防禦陣地的波希米亞人和西里西亞人使用火器向莫斯科人射擊,在火炮與火槍射擊下莫斯科騎兵遭到重大傷亡,看準時機的立陶宛重騎兵從中路發起致命衝鋒,迂迴返身的立陶宛輕騎兵重新調頭殺回,兩翼的波蘭驃騎兵也順勢反擊。莫斯科大軍被逐個擊破,並抓獲來不及逃跑的伊萬,此戰莫斯科人中有3萬人死亡、3000人被俘,聯軍繳獲300門火炮。莫斯科人為自己錯誤的部署而付出沉重代價,但仍然成功守住之前奪得的斯摩稜斯克。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

陸續吞併

(一)1517年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派出特使前往兩國進行外交斡旋,莫斯科和立陶宛都堅持對斯摩稜斯克的主權導致外交僵持到1520年,最終雙方達成和解簽訂期五年的停戰協定,雖然條約中立陶宛始終沒有承認莫斯科對斯摩稜斯克的主權,但是莫斯科仍然對該城進行有效佔領。瓦西里三世不再向這些新佔領的城市派遣督軍,而是採取前所未有的手段——移民,他將普斯科夫、斯摩稜斯克等地居民大批遷往莫斯科居住,大批的莫斯科的居民則被瓦西里三世遷往這些新佔領的城市。除此以外瓦西里三世把原有的行政區重新劃分,直接把這些地區劃入莫斯科的行政管轄。對於梁贊等一些小城邦瓦西里三世下令讓他們來莫斯科,對態度比較好的就在別處賞一塊領地,對反應比較激烈的進行毫不留情地剝奪。伊凡三世在外擁有領地的表兄弟相繼早逝,瓦西里三世就名正言順地親領這些城邦,其他兄弟的城邦也要收回不過採取的手段相對溫和,比如用別處的領地作為交換。透過這些手段沃羅茨科耶、卡盧加、烏戈利茨、梁贊、謝維爾斯科耶、諾夫哥羅德等城邦相繼併入莫斯科版圖。

與蒙古人戰爭

(一)1515年克里米亞君主蒙哥吉雷汗病逝,其子穆哈麥德·吉雷被奧斯曼帝國任命為新的君主,穆哈麥德·吉雷即位後頻繁向鄰國用兵。1521年克里米亞汗國北侵莫斯科,很快又佔領莫斯科南方的門戶梁贊,然而瓦西里三世卻接連戰敗。克里米亞蒙古人在莫斯科城下久攻不克,不久後防出現漏洞,梁贊督軍希姆斯基抓住機會率領精兵在梁贊衛城附近的敵方防線後方予以重擊,穆哈麥德·吉雷見獲勝無望後擄獲大量人口撤兵。

(二)1523年至1524年間莫斯科大公國與喀山汗國反覆攻伐,最終莫斯科人佔了上風,喀山汗國再度俯首稱臣。瓦西里三世任命一位新的喀山汗,並要求這位喀山汗的幾個兒子到莫斯科軍中服役,同時還在莫斯科領地內為喀山汗國的幾位王子封地進爵。這實際上是以幾位喀山王子為人質要挾喀山汗國,使之完全聽命於莫斯科。瓦西里三世頻頻向普魯士、丹麥、瑞典和羅馬教廷遣使,遊說建立反對立陶宛和立窩尼亞的軍事同盟,此外還試圖和奧斯曼帝國建立同盟關係以反對立陶宛,但奧斯曼帝國沒有采納莫斯科的提議。

政治鬥爭

(一)為了實現中央集權計劃瓦西里三世進行大規模政治鬥爭,瓦西里三世最初主要依靠俄國教會中的禁慾派支援,從1510年起欲派思想家瓦西安·帕特里克耶夫是大公宮廷中最有影響的人物,1520年隨著與貴族鬥爭的激化瓦西里三世轉而扶持教會中支援他反對大封建主的約瑟夫派。1521年瓦西里三世開始策劃除掉統治著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的封邑王公瓦西里·伊萬諾維奇·舍米亞契奇,全俄都主教瓦爾拉姆因拒絕參與這個計劃而被瓦西里三世放逐,大貴族瓦西里·瓦西裡耶維奇·叔伊斯基和伊凡·米哈伊洛維奇·沃羅滕斯基也因此失寵。1522年瓦西里三世逮捕舍米亞契奇,結束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公國的存在。1525年外交官別克列米舍夫因批評瓦西里三世的政策而被處死,1531年馬克西姆和瓦西安·帕特里克耶夫因公開反對瓦西里三世離婚而受到貶斥。在瓦西里三世時代貴族與王室諸王公的勢力受到極大抑制,世襲大貴族的特權受到限制,而瓦西里三世刻意從中小貴族中提拔有能力的人來擔當重要職務,這些人顯然只能依附並忠實於大公。在經濟方面地主土地所有制獲得穩定發展。

(二)東征喀山汗國之後數年莫斯科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使得瓦西里三世能專心處理內政,瓦西里三世在內政方面的主要任務就是削弱貴族們的勢力,從而進一步鞏固君主制的中央集權。瓦西里三世對周圍的王公大臣一向疑心很重,所以不遺餘力抓住一切機會打擊貴族勢力,他先是命令所有其他城邦的大公必須在莫斯科定居,還逼迫這些貴族立下保證書以保證他們不會私自離城。瓦西里三世懷疑貴族中有很多人反對他,因而加強對貴族的監視,在一系列舉動之後瓦西里三世獨攬大權,原有的貴族杜馬更是形同虛設。與此同時瓦西里三世也對貴族做了一些讓步,指派的反對派貴族到軍中服役,並將他們任命為將領,一方面是憚於傳統的保守勢力的強大,另一方面也想透過這樣的手段對反對派貴族進行安撫。

(三)1526年瓦西里三世因妻子薩布羅娃不能生育而與之離婚,這一年瓦西里三世因莫斯科大公國不能沒有繼承人而娶了格林斯基大公的女兒葉蓮娜為妻,1530年葉蓮娜為瓦西里三世生出一個兒子,瓦西里三世為了紀念父親起名為伊凡四世,隨後立為王儲。這一舉動遭到教會和很多貴族反對,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大公不可再婚,再婚後所生子女也不能得到正式承認,自然更不能立為王儲,但是在瓦西里三世的獨裁統制下反對派的聲音很快就被壓制下去。1533年瓦西里三世病逝,年僅3歲的伊凡四世繼位,年幼的伊凡四世在親政之前由母親葉蓮娜攝政。

俄羅斯帝國(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