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在法國小說《偷影子的人》中,作家馬克李維如此描繪聾啞人小姑娘克蕾兒:

“為了彌補她的耳聾,上帝給了克蕾兒一雙大大的眼睛,那麼深邃,讓她的臉上充滿了迷人的光彩。因為聽不到,所以她能看盡一切,沒有一絲細枝末節能逃過她的眼睛。”

聾人,或者說聽障人士,單純從外表來看,你很難發現他的生理缺陷。這種“隱性殘疾”將失聰者所有的脆弱都藏在了耳朵裡。

失聰者的世界裡,手語是他們和外界溝通的基本方式。但手語本質上依舊是專屬於聽障人士的“小語種”,且手語只能用來交流一些可以簡單表達的問題,效率極低。

但現在,失聰者開始嘗試與科技接軌,在陌生的嘗試中突破手語困境。面向社會,他們開啟了全新人生。

聾人們的手語困境

聾人律師譚婷在處理關於聾啞人的法律案件時,內心總會浮現些許無力感。她見過許多聾人在律所和法庭上情緒崩潰的瞬間,同樣身為聾人的她,對此感同身受。

在她剛進入律所的時候,和同事合作處理聾人當事人的案件。聾人使用手語,隔音的辦公室裡只能聽到情緒激動的聾人揮舞著手語發出拍打的聲音。譚婷時不時參與其中,打著手勢,詢問一些細節問題。

譚婷曾遇到一位迷茫的聾人,在講述事情原委時一次性提出了大量問題,她與同事寫滿了十幾頁紙,但事件依舊錯綜複雜。談到著急處,聾人會因為手語沒辦法清楚表達、無法理解法律含義而急得大哭,嘴巴里發出嗚咽的聲音。譚婷也被這種情緒感染,她可以理解這種有苦難言的無力感。

大部分時候,聾人們很難表達出細節,這並非是聾人們的表達能力弱,而是手語本身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很難表達出事情的細枝末節。在法律案件中,一個細節的缺失,也許就會導致案件的反轉。

“手語困境”這個詞用來描繪譚婷以及其他聾人們的遭遇再適合不過。聾人們受到了手語的表達限制,只能表達出最基礎的樸素情感,深層的概念就像是聲音一樣戛然而止。心潮洶湧千萬遍,只能用幾個手勢概括。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譚婷在用手語錄制普法影片

當有話難言的感覺,從法律層面延伸到普遍生活之中,就會表露出一種能被眾多聾人感知的苦澀。

舞蹈演員魏菁陽在舞臺上十分自信。她垂著眼簾,伸展肢體,鍛鍊了十多年的身體柔軟靈活。但作為一名聽障人士,她聽不到任何旋律。所有樂器的聲音,都在她的耳前戛然而止,想要按照既定的旋律跳出舞蹈,她就必須依賴與地面的接觸,透過鼓聲的震動,來感知音樂的節奏。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央視對魏菁陽的報道

和舞臺上的光芒四射相反,幾年前魏菁陽在私下裡很少出門。並非是因為她不渴望與外界溝通,而是出門對她而言,是一件麻煩事。每次外出,她都會帶上筆和本子,遇到需要與健聽人溝通的時候,就請對方寫下來。除非必要,很少有健聽人願意以這種慢節奏的方式和她交流。

有時候,“手語困境”造成的困擾,或許並沒有那麼大,但是要更加持久。聾人們因“手語困境”而碰壁後,就會把自己蜷成一團,儘量避免與人交流。但聾人田野作為一個創業者,他必須讓自己和外界交流,對他而言,“手語困境”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失聰者田野創立了一個“聾人版知乎”,為聾人提供一個解答問題的平臺。創業的起源是他身邊的許多聾人朋友總會對一些基礎問題無法理解,如“怎麼上網搜東西?”、“公司是不是可以不和我籤合同”。基礎知識欠缺的聾人,也常常被詐騙、傳銷等不法活動盯上,諸多聾人朋友受騙。最誇張的時候,國內有一起詐騙案件涉及到全國40萬聾啞人,詐騙金額高達數十億。

公司成立初期,他在招聘的時候就遇到了麻煩:健聽人很少願意來他的公司就職,他能招到的聾人員工,也多多少少存在著“手語差異化”導致的手語困境。在中國,手語在各地有著不同的“方言”,可能隔了一座山,聾人們對於某個詞語就有了不同的表達手勢。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工作中的田野

自2011年到2018年,國家花了7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進行田野調查、學術研究,發現手語的“方言問題”十分嚴重。於是從2018年開始,國家大力推行“手語普通話”,致力於解決聽障者的交流問題。

這項措施的實施需要時間,面對這種情況,田野同樣願意給員工一些時間適應和學習。

而充滿陽光少年感的聾人滑雪運動員劉雲博,擁有開朗性格的他也會面臨“手語困境”。劉雲博的“手語困境”和魏菁陽、田野不同,他和健聽人的接觸更為緊密,然而健聽人真正懂手語的並不多。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劉雲博

相比較其他聾人來說,劉雲博的發音非常標準,但即使這樣,在訓練中他仍然需要對方摘下面罩,閱讀對方的唇語來與其交流。手語在這個時刻,並不能成為他和世界互動的工具。

在中國,聽力殘疾者有近2800萬人。譚婷、魏菁陽、田野、劉雲博,作為走在“反抗命運”之路上的頭排勇士,尚且被“手語困境”所束縛,那其他聾人的生活狀況,也可以猜出大概的模樣。

聾人對命運的第一次反抗

對於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譚婷來說,“手語困境”是一大難關。

一方面,聾人與聾人之間的交流並不會一帆風順。手語不像是中文、英文這類語言,存在專業性、系統性的使用和學習模板。“手語方言”問題十分嚴重。

另一方面,聾人也不一定會基礎手語。作為服務於聾人的律師,譚婷接待過來自各地的聾人。一些來自鄉村地區的聾人,沒有接受殘疾人教育的條件,他們的日常交流,基本是依靠手勢,寫字這項能力就更不用提,比手語更稀有。所以有時候這些聾人會帶著可以說話的健聽人家屬前來,更便於交流。

這兩個方面的手語困境,對譚婷來說還算是小事,真正讓她困擾的,是如何用手語來解釋抽象問題。

“太陽”、“鈔票”、“飯”這類具象的詞彙,手語都可以解決,但是一些法律上的專業詞彙,依靠雙手很難表達相關含義。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與人交流的譚婷一邊做手語一邊說話

在備考國家司法考試時,譚婷屢屢碰壁。“法人”這個詞,譚婷花了好多天才徹底理解,而在大部頭的法律法規中,還有成千上萬個比“法人”更抽象的詞彙。譚婷必須徹底弄清楚這些詞彙的含義,因為她深知:現在學習到的知識,將會幫助更多的聾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公平與正義,容不得半點差錯。

這種“執拗”是譚婷與生俱來的品質,也是她成就自己的主要原因。

在8歲前,譚婷並不是聾人。然而一場中耳炎的爆發,再加上遇到一家所謂“專科私人診所”的治療,讓譚婷從此失去了聽力。

當時在譚婷的家鄉大涼山,和20世紀末期的絕大部分村落一樣,“聽不見”會被視作異類,學校也表示教不了聾人,譚婷輟學回家。五年後,譚婷家人得知西昌有所特殊教育學校可以接收聾兒,譚婷這才繼續學業。

譚婷的讀書生涯充滿與她年齡不符的勇氣。在特教學校,譚婷為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選擇跳級。為了追趕上進度,她擠出大量時間努力自學,到了高考前,她身邊的同學只剩下四個人仍在堅持。高考結束後,譚婷成功進入了重慶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繼續深造。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譚婷在書店讀書

不過對譚婷而言,真正改變她人生的,是中國首位手語律師唐帥。認為“只有聾人更懂聾人”的唐帥曾針對聾人釋出了一則招聘聽障律師助理的資訊。本將成為特教老師的譚婷與丈夫賈毅看到後,毅然投出了兩份簡歷。

這不僅是譚婷邁出的改命一步,這也是聾人群體的一大步。律師從不是各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的推薦職業,但譚婷擁有做出改變的勇氣。

進入律所當助理只是譚婷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瞭解了法律之後,譚婷更加明白抽象知識帶來的“手語困境”的威力。有時候,一個手勢就能把一個聾人從有罪者變成無罪者——這是師父唐帥的真實經歷。

唐帥曾遇到過一個聾人女孩被起訴偷盜,女孩的母親認為自己的女兒是冤枉的,於是幾經波折找到了唐帥求助。唐帥調取了錄影,發現女孩在影片中的手語是“我沒偷、我絕對沒偷”。然而證據資料卻說女孩的手語意思是“我承認我盜竊了,我偷了一個手機”。

這件事情唐帥講過許多次,譚婷也銘記在心:聾人們在用手語,也是被束縛在手語裡。

懷揣著對法律的熱情和一份為聾人普法的初心,譚婷對國家司法考試發起衝鋒。

2018年,差10分;2019年,差4分。

10%的透過率、3年不氣餒的堅持、日均16個小時學習,數字後面的譚婷常人難以想象。

2020年法考在即,母親癌症的壓力與考試的壓力同時湧來。幸運的是,譚婷順利透過考試,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2800萬聾人中第一位透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但她成為律師後拍的第一張照片,母親卻沒能看到。

法考是一道坎,越過這道坎,才算是入了門,才能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問題。

但入了門只是第一步。

譚婷給自己的目標是“普法”,但她工作的盡頭並不只是普法。在將來,她不僅僅在事務所裡工作,她去要去法庭,與法官、陪審員溝通、為聾人辯護……這一切的流程都需要與人交流。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譚婷在外面開展普法教育

譚婷做出一個決定:重新學習說話。在近二十年的寂靜人生中,譚婷上一次講話,還是在沒有喪失聽力的童年。

但她意識到,這更能幫助聾人清晰接觸這個世界,即便現在從喉嚨裡發出的聲音有些嘶啞,音調也有些不準,但看著聾人群體能一步步走近公平與正義,期待“手語困境”消失,她做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失聰者逆風而起

大多數聾人並不是不會說話,他們只是在失聰後,離語言越來越遠。因為和常人難以交流,他們很少開口,到最後忘記了如何說話。當一個聾人願意張開嘴說話的時候,他心裡一定是鼓足了勇氣,他應該是一位英雄。

為了這個“終極目標”,譚婷對著手機練習發音,訊飛聽見App正在將她說出的一段法律講義內容轉換成文字,如果螢幕上某個顯示的文字和講義上的不太對,她就意識到,這個字的發音她需要再練習一下,從最基礎的聲調、韻母開始。她很清楚,她需要說話,只有重新學會說話,才能和健聽人律師交接聾人的案子,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聾人。藉助科技,譚婷突破了手語困境。

聾人如何在無聲世界裡躍遷:不怕麻煩,逆風而起

圖 | 譚婷使用訊飛聽見app與人交流

魏菁陽走進的街邊的便利店,店員友善的問好躍然在手機螢幕之上。

田野面對來訪的投資者,看著手機螢幕頻頻點頭,展示團隊的工作成果。

劉雲博拍了拍滑雪教練,將手機拿到兩人之間,瞭解到剛才有一個動作還可以做得更標準。

當說出的話變成可以被看見的文字時,魏菁陽、田野和劉雲博開始覺得自己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訊飛聽見可以成為他們的耳朵。

影片載入中。。。

訊飛聽見926聾人日公益短片

我們每個人都有耳朵,正因為擁有,才讓我們時常忽略它的作用和意義。訊飛聽見App則是每個聾人的第二雙耳朵,訊飛聽見融合AI賦能語音轉寫技術,助力聽障人士更好的融入生活、實現自身價值。

2019年5月19日,科大訊飛聯合中國聾協,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深圳資訊無障礙產品聯盟,正式發起“聽見AI的聲音”公益專案,至今已成功舉辦兩年。訊飛聽見承諾,將為所有聽障人士免費提供實時語音轉文字服務和永久免費開放訊飛聽見會議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捐贈轉寫時長2789萬分鍾。

“聽”見文字,“看”見聲音。越來越多的科技賦能到無障礙資訊科技的發展當中,不僅僅讓聾人們更加順暢的和其他聽障人士溝通,更是削平了聽障人士和不會手語的普通人之間的溝通壁壘。在未來,相信也會有更多像訊飛聽見一樣的企業和聾人們並肩成長。衝出手語困境的聾人們,正在逆著風飛上天空。

- END -

撰文 | 張大東

訊飛聽見App為聽障人士提供終身免費轉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