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④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子路第十三④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路④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孔夫子的弟子,我們在《論語》當中數次提到樊遲。樊遲這一次所問的內容,是具體的、詳細的。以前都是問政、問明達、問辯惑、問崇德、問修慝。這次問學稼,稼就是莊稼、農業。如何為農業,如何種莊稼?孔夫子說:“吾不如老農”,對於種莊稼這件事情,對於農業這件事情,我是不如農民的。

請學為圃,圃就是小面積的,比如說菜圃、花圃、苗圃。孔夫子又說:吾不如老圃。那我不如那些種菜的菜農,不如種花圃的花農,通常這裡指的都是菜圃,也就是我不如菜農。

我們來思考這句話,學種莊稼,孔夫子說這個我不懂,你不如去問老農,想學習種菜圃,那你不如去問菜農。所以這句話當中並不是孔夫子在謙虛,講了一個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擅長的地方,都有他自己擅長的領域,並不是我們什麼都比別人強。

比如說孔夫子,即使是聖人也是如此,農民對於農業種莊稼這方面,一定是比我們要強的,要好的。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要開始延伸到生活當中去,我們如果想學習某一個部分專業的事情,我們要問專業的人士。

舉個例子,我們想學習攝影,那我們要找專業的人士;我們要想學習開車,我們找專業的人士;我們要想學習做飯,我們去請教那些做飯做的好的;我們在一個公司,在一個企業當中也是一樣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比如說我要學習某方面的專業技能,我要請教在這方面做得好的人,並不意味著我們的領導一定比我們更專業,只不過我們能做領導的人,他從智慧、格局、想法、思維上,或許比我們更高。

但不意味著在某個專業的領域,比我們更好,也不意味著,他比每一個員工都要更好,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充分的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個可以有效的制止我們傲慢的心態,任何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長處,都有他的強項,同時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求全。

舉個例子說,領導還有事情問我呢;還有你不懂的事情呢;那這都是求全的心態。那我們對自己的員工,同樣也不會求全,不是他所有的事情都要會,他只要在他自己本位上的事情,是很優秀的,可以做好的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還可以兼顧,但我們要明白那並不是他的強項和長處。

以此類推,我們對身邊的愛人、對孩子、對朋友、對同事都一樣的,我們不能去求全,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長處,都有他的短處,都有他的優勢。那我們取其長補其短就好了,他是長處的我們去學習,我們去鼓勵和讚美,我們發現他的短處可以去補足,可以幫助他去提升,但不能求全。

同時我們要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去學習,有種莊稼種得好的;有開車開得好的;有種菜種得好的;有拍照拍的更好的

有思維方式比我們更好的,有比我們更有智慧的,這些人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所以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樊遲出,

問完這兩個問題,孔夫子並沒有給什麼答案。為何沒有給答案呢?我們講了第一層的意思,在這方面孔夫子說,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你去找專業的人問專業的事情,何必來問我呢?我並不擅長。

那麼還有第二層意思,接下來孔夫子講,

子曰:小人哉,樊須也!

這裡的小人指的是什麼呢?說樊遲,志向小了,格局小了,關注的事情太小了。我們講一下樊遲問這句話的背景,這個時候樊遲是在季氏、冉求手下做事情的。他在冉求那裡出仕,也就是在為政的,那麼一個為政之人,找老師孔夫子,問的問題是如何種莊稼。

孔夫子說:“小人哉,樊須也”!他的志向太小了,這並不是你該關注的事情。這就好比是我們現在一個企業的中層領導,我們找了一個智者,或者找自己的老師,去問了一個問題,問什麼呢?我如何去拍照?我如何去打掃衛生呢?他問了個最細枝末節的事情,所以說小人哉,志向和格局太小了,關注了不該關注的事情。

接下來孔夫子開始講: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作為一個處上位的人,我們不能把關注點放在細枝末節上,那我們要做什麼事情呢?我們要修身,曾經曾子講過這樣的話,

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一個君子最重要的是修正自己,至於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自然有人去管,有人去做,那我們說處在上位的人,我們先注重的是要修己,你就修好自己的身,起到表率的作用,君子有絜矩之道,至於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去做。所以這裡孔夫子又給我們講的更具體,那處上位的人該如何去做呢?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處上位的人,如果是好禮的,處下位的人莫敢不敬,他對你都是敬重的。

我們延伸到生活當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舉個例子,說一個做領導的人,如果你是好禮的,你做事情講話,你的行為都是合乎於禮的,處下位的人自然敬重你。可是如果無禮的呢,比如說講話口無遮攔,辦事情從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不懂得以和為貴,這個時候處下位的人就不會敬重。

那我們說在家庭生活當中也是一樣的,我們說父母是處上位的,孩子是處下位的,如果父母不好禮,孩子就不敬。比如說父母講話口無遮攔,甚至口吐髒字,非打即罵,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從心中他就不敬,他是對抗的,他是抵抗的。

那我們和朋友相交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是好禮的,我們是傲慢無禮的,朋友從心中就不會對我們生起敬重,不會生起敬意。所以無論我們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樣,我們自己是彬彬有禮的,我們講話是讓對方舒服的,我們的行為是以和為貴的,別人心中自然升起敬意,否則就反之。所以這裡孔夫子說,處上位的人你好禮,百姓就敬。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何為好義呢,義者,宜也。我們要去做合時宜的事情,做正確的事情,做對的事情,則民莫敢不服。因為你做的事情是合於道義的,是合於正義的,是正確的,是對的,這個時候別人心裡自然就服氣。

可是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是不合適的,別人表面上是聽從的,但實則心裡不服,不光心裡不服,他還會和其他人,說我們的不好,說我們的不是,說我們做的事情是不正確的,是錯的。這個時候就會導致更多人不服,所以君子首先是正己的,求諸己,先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好禮則別人就會敬重。要求自己好義,則別人就會服從。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處上位的人是誠懇的,講誠信的,則民莫敢不用情。這裡用情這個字講的特別好,何為用情呢?我們來思考在生活當中,當我們用情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比如說我們對一個人用情,是不是做事情就會實心實意地去做,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做。

比如說和朋友之間,有朋友之情,當需要我幫忙,我們是實心實意的,叫做用情。比如說我們喜歡一個人,愛一個人,我們幫他做事情是實心實意的;比如說我們尊敬一個人,敬重一個人,信服一個人,我們給他做事情是實心實意,全心全意的,這個稱之為用情。

所以處上位的人,如果是誠懇的講誠信的,說到做到的,這個時候處下位的人,做事情就是用情的,就是實心實意的。反之,如果處上位的人講話是沒有誠信的,是不讓人信服的,別人做事情就三心二意,你別看他這麼講,我們先這麼聽著吧,做不做的無所謂,因為這個事情他自己都沒有當真,他自己說的話他都不相信,那我們何必去相信呢?

所以如果別人做事情不用情,不用心,那我們就要反觀自省了,自己說的話,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是否按照自己所說的話去踐行呢?自己所講的話是否是有誠信的?如果不是,別人做事情自然不用情,不用心。

這裡孔夫子舉了三個例子,處上位的人好禮、好義、好信。我們不用去學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那還可以延伸更多,處上位的人要好仁、要好德、要好道。當我們這樣自己去要求自己的時候,處下位的人自然跟隨,自然會去效法。

夫如是,

如果能做到這樣,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則四方,就是周圍的人,周圍的百姓。襁是指的背孩子的那個袋子。我們經常講一個詞叫襁褓。褓是指包孩子的被子,所以襁褓合在一起,是指的揹負著孩子的那個被子和袋子。負就是揹著。

如果可以做到這樣,就會有很多四方的百姓揹負著自己的幼子來到這裡。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通常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人們是不願意出門的,因為出門不方便。所以這裡孔夫子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處上位的人好禮、好義、好信的重要性。

即使孩子很小,不願意出門的情況下,如果一個處上位的人,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四方的百姓都會揹負著自己的幼子來到這裡,焉用稼?怎麼還用去學習種莊稼?因為來的這些人,四方的這些百姓來到這裡,自然會去學習種莊稼。

所以講“在其位,謀其政”,那你一個為政之人,你不去想著修正自己,做更多對百姓有利益事情,你去追求了一個細枝末節,去學習種莊稼,小人哉,這個志向太小了。

那我們把這個觀點,再延伸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來,比如說我們一個做父母的人,你就不要去管孩子細節的事情,我們要去引導他的思維。那如何引導他的思維呢?我們先正己,我們自己如果是好禮的、好義的、好信的、好學的、好於德的,我們就會影響孩子的思維,至於孩子自己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讓他自己去解決。

那我們在一個企業當中也是一樣的,一個處上位的人,你要懂得去修正自己,修正自己影響他人,讓他自己去解決工作當中那些細節的問題。而不是一個處上位的人,天天盯著他自己的那些問題,幫他去解決,這個就是越位。我們越位,下位的人就不會成長,因為我們搶了對方做的事情,你讓他做什麼呢?

我們現在很多帶孩子,往往就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我們把孩子自己本該做的事情搶了,這個時候孩子就沒事可做,孩子就養成了依賴的心理。我們從這句話當中再來延伸一個道理,我們一個人,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要學習的我們把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修身,就是無論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要懂得正心修身,都要懂得修正自己,讓自己有仁義道德,有了這些東西我們來修正自身。

另外再加一個專業的技能,修身是人人通用的,那何為專業的技能?比如說我要是種地的農民,那我除了修身以外,在學習如何種好我的莊稼。比如說,我們是一位老師,我們除了修身以外,要學習如何教好孩子,教好學生。

那如果我們是一個司機,我們就開始修身,修身以外我們要學習如何把車開得更好,更穩,更安全。那如果我們是一個醫生,我們也要學習修身,修身為本,那除了修身以外,我要學習的是自己的醫術,也就是自己專業的領域。

阿所以我們無論在任何崗位上都一樣,我們先學習修身之道,這是根本。有了修身之道,再加上自己專業的技能的提升,就可以了。比如說很多人說,我現在沒什麼工作,我在家裡帶孩子可以,帶孩子我們也要先學習修身之道,有了這個修身之道,我們再學習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和睦好一個家庭。所以無論我們處在任何一個位置,都要以修身為本,再加上自己該學習的專業技能,如此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