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催生“文明之花”——鄞州區40餘個共享花園建設綜述

衛生死角、犄角旮旯,本是人居環境治理的痛點,卻在各社群的“微改造”中成為亮點。如今,寧波市鄞州區已悄然“種”下40餘處“共享花園”,不僅擦亮了城市文明的“底子”,還成為群眾文明實踐的集散地,激發社會基層治理的新動能。

共建共享催生“文明之花”——鄞州區40餘個共享花園建設綜述

圖為首南街道陳婆渡社群“共享花園”。

緣起:

破解衛生死角難題

“髒亂地”變身“小花園”

高高的三角梅飄落玫紅色的花瓣,一簇簇藍色繡球花綻放在陽光下,爬藤月季裝飾的拱形門,彷彿步入童話世界……首南街道的陳婆渡小區是徵遷安置小區,建成有18年了。走進社群,時不時能看到一處處精心裝扮的“共享花園”,步步是景,入眼皆畫。

誰都想不到,這些“共享花園”曾是雜物成堆的公共綠地。

3年前,這塊公共綠地是髒亂差的衛生死角,屢屢組織清理卻總難奏效。2018年,陳婆渡小區開始打造“共享花園”,愛好花草的居民楊維榮率先“開荒”,將家中的花草搬到樓下。很快,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花匠”隊伍。如今,陳婆渡小區的“共享花園”足足有9個,總面積超過1400平方米。

東郊街道舟宿雲庭小區也是個安置小區,存在毀綠種菜、閒置花盆放於樓道影響消防通道等不文明情況。在10多名熱心居民的打理中,這些地方搖身一變成了“共享盆景園”。居民沃愛美將家裡的吊蘭、一葉蘭、朝天椒等花類搬到了“共享花園”。在她的帶動下,居民呂秋仙送丹頂紅、閻晨波送仙人掌,越來越多的居民將家裡的閒置綠植放到了“共享花園”。

前不久,潘火街道江南春曉小區“種”了全區第42個“共享花園”。這個老小區因為疏於養護、車輛違停等問題,導致草坪泥土裸露。經過改造,拱門、假山、盆景、生機勃勃的灌木叢、色彩斑斕的格桑花,成為了居民打卡點。

“共享花園”在鄞州遍地開花,各個街道社群結合街巷歷史文化、小區建築風格,對荒蕪、髒亂差等公共空間以微創意促進微改造,建成了鮮花綻放、風景宜人、文化豐厚的“共享花園”,完成“美麗蛻變”。

共建共享催生“文明之花”——鄞州區40餘個共享花園建設綜述

圖為福明街道碧城社群的“共享花園”。

維護:

公共空間共建共享

旁觀者成為“熱心人”

“沒想到經過‘微改造’後,居民們參與管理‘共享花園’的熱情更高了。”福明街道碧城社群黨委書記孫丹玲說,從小區居民中,選出了一批愛種花草的居民來當志願者,透過與高校合作,把平時的衛生死角用綠色創意來點亮、美化,並發動居民自己作主管。

“大家夥兒湊起來的植物,經過專業團隊設計後,立體感、層次感就出來了。”碧水和城小區居民葉明忠是該小區“綠管家”志願隊代表,他帶動其他志願者一起來養護家門口4號點位上的花木,澆水、鬆土、拔草……看著眼前的“共享花園”越來越美,大家都樂在其中。

為將家門口的“共享花園”維護好,居民志願者還定出了“維護公約”:只能在“共享花園”點位旁休息聊天,不得進行棋牌活動;聊天時間不可超過晚上8:30,以免擾民;大家必須每天輪流看護花朵……下一步,碧水和城小區“共享花園”的功能還將被不斷拓展,如西邊沿河的點位旁正在造亭子,完工後,居民們可以在遮風避雨的亭子裡讀書看報、做手工。

在明樓街道常青藤小區,改造“共享花園”所需的種花工具、花圃種子、肥料等,由樓道內居民眾籌資金。籌集到足夠資金後,居民們分工合作,剷除雜草、用石材鋪設花園小道、種植花草、紮上防護籬笆……為了更好地維護“共享花園”,該小區討論推選出“共享花園”點位長,並制定每週值班表負責日常澆花、施肥等工作。

東柳街道太古城社群聯合教育黨建聯盟單位成員四明中學進行“共享花園”的打造和維護,“半野生”陽臺華麗變身成為“開心農場”,無花果、檸檬樹、藍莓果樹等成果與居民共享,讓周邊的居民感受不一樣的城市田園生活。

實施共享和認領,是社群推動居民自治、自管的又一次嘗試。在鄞州,“共享花園”不僅匯聚了居民,也發動社群能人、文創團隊、高校師生、轄區單位的熱心參與,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催生“文明之花”——鄞州區40餘個共享花園建設綜述

圖為“共享花園”成為鄰里交流實踐地。

探索:

基層治理激發活力

“小花園”衍生“大功能”

“小區花園多、花多,利用起來,做乾花文創如何?”“不行不行,我可捨不得摘花。”“這裡是‘花園議事廳’,另外的花園也可以搞‘花園書房’‘花園棋館’,9個花園串成線!”……這麼多的花園,如何發掘提升小區顏值以外的功能?一場居民議事會在陳婆渡社群“共享花園”啟幕。

陳婆渡社群黨總支書記章慧玲說,自從“共享花園”擺放了石凳和石椅,成為居民休憩納涼的“花園議事廳”後,這裡已成為小區居民共商共議的平臺,調動了居民參與社群治理的積極性。

據瞭解,小區裡垃圾分類、外牆粉刷、設立健身點等,各類事關居民生活的20餘件大小事,都是這樣在“共享花園”裡議出來的。

“共享花園”設定在10幢旁的大草坪上,是社群開闢的一個專門區域。下應街道洋江水岸黨支部書記周蕾說:“透過花草將社群居民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大家交流下養花經驗,促進鄰里感情;二來我們可以聽取居民對社群治理的意見和訴求,化解群眾心裡的思想‘疙瘩’,提升社群服務,同時讓居民充分參與社群建設。”

鍾公廟街道金色水岸小區的“共享花園”變成了實踐課堂的場地。社群達人孫立軍帶著小區業主們在“共享花園”上起了園藝課。八角金盤、茶梅、金葉石菖蒲、銀葉菊、小葉梔子花等,在孫立軍的指導下,巧手主婦們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營造出高低錯落和立體感。

當前,“共享花園”拓展陣地功能,衍生出了“實踐課堂”“聊天圓桌”“花園議事廳”等,成為小區居民共商共議的平臺,小區裡一些難題在花園美景中迎刃而解,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了新動能。

藍媒聯盟·鄞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鮑婷婷 李娜 夏娟 蔡夢珠 周璧穎 通訊員 魏文超 章軍 褚燕玲 姜欣顏 陸婧楠 沈新娜 章媛 陳夢妤 鄭瑤 張珂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