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萬戶看小康丨濰坊高密松興屯村:過硬黨支部 鋪就致富路

松興屯村打造過硬黨支部,引領群眾發展高效農業——

一個窮村的“蝶變”密碼

千村萬戶看小康丨濰坊高密松興屯村:過硬黨支部 鋪就致富路

□記者都鎮強報道 圖①:村民徐鳳洲在自己承包的大棚裡修剪葡萄枝。圖②:松興屯村不僅產業興旺了,村子也變靚了。

“俺從5月份至今一直忙活在葡萄大棚裡,這裡離不開人哩。”日前,在位於高密市闞家鎮松興屯村西葡萄種植園一處幾平方米的看護房內,55歲的徐鳳洲告訴記者,今年已經是他放棄打工回村承包葡萄園的第八個年頭。

站在看護房往東望去,是松興屯村整潔乾淨的集中居住區;看護房西側是成片的葡萄大棚以及蔬菜高溫大棚,在綠樹、草坪的映襯下格外顯眼。如今,松興屯村已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以前俺村可是要啥啥沒有,村民住著破房子湊合過日子,守著薄田靠天要收成。現如今,俺村的大棚園區、新村家園、校園和公園遠近聞名。外村人羨慕俺村的好光景,但俺知道,俺村多虧了有過硬的黨支部。”18歲就外出打工的徐鳳洲深知本村“蝶變”的原因。

松興屯村的振興路,是先由黨支部變化而催發的“化學反應”。在2011年前,松興屯村的黨組織相對軟弱渙散,如同一盤散沙,導致村裡幹群關係緊張。2011年4月份的村“兩委”換屆,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徐林收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之初,徐林收就重點抓黨支部建設,“首先就要抓班子、帶隊伍,大家分工不分家,遇到大事一起商量,逐漸在服務群眾中團結起來,突出黨支部的核心地位,全村風氣明顯好轉。”

班子理順了,全村風氣大變樣。徐林收與村“兩委”成員開始琢磨,怎麼能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思來想去,村黨支部把目光盯在發展規模農業上。於是,徐林收帶著黨員群眾到處參觀學習,並多次開會討論,最終決定發展鮮食葡萄產業。

在黨支部引領下,村裡成立了麗珠源種植專業合作社,並於2012年10月建起900畝鮮食葡萄大棚。此時,徐鳳洲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帶頭從合作社承包了100畝大棚,隨後幾年逐漸擴大到200畝。“所有的基礎設施和生產物資都是合作社投資,銷售也是合作社負責,我只負責田間管理,這幾年賺的錢比打工多了不少。”徐鳳洲說。

如今,松興屯的鮮食葡萄已經遠近聞名,每逢收穫季節,外地客商雲集該村拉貨。松興屯又趁熱打鐵於2016年建成120個高溫果蔬大棚,與壽光蔬菜集團合作,種植茄子、西紅柿、黃瓜等蔬菜。2018年冬天,村裡的合作社又引進荷蘭蘋果矮化技術,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中荷現代農業產業園,再次將產業振興的版圖擴大。

來松興屯打工的附近村民越來越多。在中荷現代農業產業園當管理員的吳雲開就是附近村的村民,已在松興屯村打工多年,之前在葡萄大棚幹技術,今年剛調來管理蘋果樹,“在松興屯村打工,一般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吳雲開說。

“我們村富了還不行,還要帶動周邊村共同致富。現在,我們計劃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高效農業。”徐林收說。

松興屯村不僅產業興旺了,村子也變靚了。

“以前村民住的是低矮老舊的房屋,如今好了,天然氣入戶,冬天壁掛爐供暖,村裡還配套設定了社群服務中心、超市、診所。”村民劉強說,每年“七一”“十一”等重要節日,村民們都會自編自導自演節目,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記者 都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