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關鍵詞:家庭教育,拖延症,隱性逆反,親子成長,內驅力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幹什麼都磨磨唧唧,拖拖拉拉!

半個小時的作業能拖到三個小時!

每天早上不到最後一分鐘不肯出門!”

……

堂主身邊有很多親朋好友、同學同事,都常有這樣的抱怨:

我家孩子幹什麼都愛拖,每天早上都要吼他才肯出門,這“拖延症”怎麼治?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其實,作為一個十幾年的在編老師和陪伴孩子成長十來年的家長,堂主對孩子的拖延症也深有感觸。

我的兒子現在三年級,讓我歷歷在目的是,曾經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也是拖拖拉拉,每一天早上,也需要媽媽不停的催催催,甚至不得不靠吼,孩子才能匆匆出門。

但讓我欣慰的是,自從我接管了孩子的管教之後,現在輪到孩子早上催著媽媽快點出門了(媽媽上班和孩子上學順路,每天早上由媽媽送孩子上學)。

是什麼讓一個拖延症兒童,就這樣有了時間概念,有了自己的行動力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造成孩子“拖延症”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一、先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

從學術角度來說,拖延症並非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性的拖延行為,其產生的背後,一定是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因素。

但並非所有孩子的愛拖延、愛磨蹭都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其生理和認知發展規律的原因,也會造成所謂的拖延現象

孩子的,孩子在8-14歲的年齡段內,才能逐步發展出更為精確的短時間估測能力;孩子到12歲左右,其注意力才能達到40分鐘以上;同樣,孩子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要到小學四年級左右才會從形象記憶、具象思維向抽象記憶、邏輯思維的方向實現過度或轉變。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受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影響,通常在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由於其短時距的分辨能力還不夠成熟,對外部環境和干擾的抵禦能力較弱,對目標認知不夠清晰具體等原因,也會造成

不知道具體什麼時間該行動、具體該如何執行目標任務

的拖延、磨蹭現象。

其實,這個時候的父母,只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採取適當的引導和訓練方式,孩子的時間概念就自然發展起來了,家長本不必太過焦慮。

但是,在低年齡段的時候,如果家長教養方式不當,就不但無法培養出孩子的積極時間管理能力,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系列心理問題,造成拖延頑固化,就成了家長們更為擔心的所謂“拖延症”了。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二、孩子愛拖延的2個心理因素

在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看來,孩子愛拖延並非真的愛拖延,很多時候孩子拖延的背後,是因為其不為人察覺的心理因素的影響。

但這些心理因素,往往又正是管教者的教養方式不當造成的。

1、恐懼心理

心理學研究證明,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其潛意識中的恐懼心理是幾乎所有拖延行為的最深層次的原因。

因為恐懼所以拖延的心理現象,可以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①、害怕失敗

很多拖延行為,都是源自於對失敗的恐懼。當這種害怕失敗的心理嚴重時,甚至連嘗試去改變現狀都根本不願意。

一位研究人類壓力的著名心理學專家認為,人類生活中所經受的壓力無外乎來源於四大類事物:新奇(你之前從沒經歷過的事)、不可預知(你預想不到卻發生了的事)、對自我的威脅(你作為一個人的安全感或能力遭到質疑)、控制感(你感到幾乎根本不能駕馭局勢)。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因為對結果的不可預知,並對這種不確定充滿恐懼的時候,人們就會在潛意識層面上,開始

在行動之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即將開始的行為結果進行評估,目的是衡量付出行動的結果圓滿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因為更

害怕“萬一搞砸了怎麼辦”

,在這種恐懼失敗的潛意識支配下,行動之初便會習慣於大量無意義的內耗,就導致了拖延現象的發生。

而對於還沒有形成內驅力成長,或者正在養成內驅力過程中的孩子們來說,其面對失敗結果的能力本就相當脆弱。

在孩子們面對失敗和挫折前的失望、沮喪、懊悔、憤怒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做到及時的情緒疏導和解決,不能讓孩子正確的面對失敗,孩子就會發展出對失敗的恐懼,行為上也就表現為拖拉磨蹭,不願行動了。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②、畏難情緒

畏難情緒,實際就是對困難的恐懼,對克服困難沒有信心。

自信心來源於勝任感,心理學有關勝任力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孩子在達到“有意識地勝任”階段前,必然會經過“無意識地無能”和“有意識地無能”的挫折階段,

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們發現有一點小困難但努力就能克服的時候,孩子的勝任感就會不斷被啟用。

但是,

如果困難過大,孩子覺得已經很努力了卻遲遲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時,孩子就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狀態,進而在行為上表現為拖沓磨蹭。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一句“還是你不夠努力”,其實正是對孩子勝任感和自信心的莫大打擊,更會強化孩子的畏難情緒和拖延行為。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③、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消極性人格。心理學理論認為,追求完美也是恐懼心理的一種變性反應。

“要做就做最好”、“不能接受不完美”的心理作用,其實正是對“可能發生的不完美”的恐懼,更是對真實自我的不接納。

有些孩子過分追求細節,比如寫作業時不能容忍一點點瑕疵,稍有一點點不完美就要擦掉重來、撕掉重做,這些現象也會導致孩子完成的時間拉長,也會導致拖延的行為結果。

2、隱性逆反

不難理解,有些孩子在面對家長的粗暴干涉、高度控制和不理解、不支援等行為和情緒時,也會採用拖延的方式進行無意識的逆反,這就是隱性逆反。

這種現象在高控制型家庭中比較普遍,由於家長對孩子的無所不管,孩子從生活到學習都被安排被控制,毫無自我控制感,

這種狀況在孩子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孩子會採取表面服從、內心牴觸的辦法,想盡一切辦法去拖延和牴觸這些任務的完成

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繼續發展下去,最終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逆來順受、自暴自棄,另一種就是孩子叛逆逆反、逃離家庭。

孩子總愛拖延?這是2種心理因素作怪,父母可用4點支援讓他動起來

還有一種情況,

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用力過猛,總是見不得孩子輕鬆和空閒,每當孩子作業完成了,就會給孩子安排一些新的任務

但是孩子可不傻,很快就明白了早點做完作業並不是什麼好事情,於是就開始了“隱性逆反”,寫作業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拖延,“我前面的還沒完成,你總不能給我安排其他任務了吧”。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的隱性逆反,孩子的拖延都會導致不良習慣的養成,甚至影響到未來人生的走向。

三、4點支援幫孩子戒掉拖延症

很多家長非常焦慮孩子的磨蹭拖拉,也總想孩子能夠做到自己管理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積極行動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