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鬼滅之刃》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夠火到出圈的動漫,其最新的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能夠重新整理《千與千尋》近二十年的票房紀錄,就是其賣好賣座的表現。顯然,這對於動不動就“吃棗藥丸”的業界來說,稱得上是一劑強心劑。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於是很多粉絲理所當然地視《鬼滅之刃》為“神作”,把它跟那些影響日本動漫歷史程序、真正意義上的神作相提並論。

面對此我不禁疑惑:“鬼滅”真的能算神作嗎?

01

神作的界限在那裡

想要界定“鬼滅”是不是神作,首先得明確一下“什麼才是神作”。

老實說,定義“神作”既簡單又有難度。為什麼呢?因為解釋神作,只要用“某個領域特別傑出的作品”就可以——然而問題又來了,這裡的“特別傑出”又帶來了新的麻煩。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於是為了省事,我直接照搬某度百科的詞條:所謂“神作”,指的是

有極高的思想意義,發人深省,能反映社會或者人心深處,且其畫面、音樂、劇情、人物設定等方面完美結合,氣勢恢宏,一氣呵成,而且沒有致命性弱點(爛尾、拖沓等)。一般以“人”為中心進行敘事,具有深刻的內涵與思考,反映出對於人性,人與社會,人的本質的極其深刻的理解。

這個闡釋放在動漫領域格外合適,那些動漫迷們公認的神作,基本都符合這個標準。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比如自播放完畢二十多年至今,依然在被解讀、被重構的《新世紀福音戰士》(《EVA》),無論在哪個評判標準下,都是毫無爭論的神作。如果拿這部作品去套上面的定義我們就會發現,《EVA》真的不愧神作之名。因為你隨便選擇任何一方面,都會發現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動漫歌曲,都有《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這樣的神曲傳唱至今。

關於《EVA》的深刻內涵和劃時代的製作,這裡為了節省篇幅,就不再一一分析了,有機會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回到“神作”的話題上來。那些符合定義的作品,我們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地稱之為神作,這沒有問題;可那些只是“部分符合”的作品,又該如何界定呢?黑白分明,當然可以簡單判斷;可這個世界更多時候都是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在這種情況下,你又該如何稱呼它們?

我個人認為,

神作的決定性條件,一是故事要深刻,二是人物要飽滿,這兩者缺一不可。

其他的比如畫面、配樂、配音等方面,都是次要的(並不是說他們不重要,只是地位相對要低一些)。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就好比《巨人》,儘管它的畫面有時候會顯得不那麼優美精緻,但它是絕對的神作;

再比如《反叛的魯魯修》,儘管它的臺詞有些中二、情節略顯誇張,它同樣也是神作;

又如《攻殼機動隊》,儘管它的格調過於暗淡、有時候對白冗長繁雜甚至有賣弄之嫌,但它依然是神作——

上面列舉的這三部作品,都滿足了“故事+人物”兩大條件,因此他們都毫無疑問可入神作之列。

如果說深刻的故事是神作的骨架,那麼豐滿動人的人設就是它的肌肉。有骨,作品才能成型;有肉,作品才能入人心,其魅力才能長盛不衰。

02

為什麼“鬼滅”不是神作

《鬼滅之刃》當然非常優秀:它有著獨立而完整的世界觀,性格鮮明的人物塑造,足夠深刻的故事內涵,它在作畫、配樂、配音等方面都做得都很優秀,它不滿足神作條件的地方只有一處,那就是

人物性格缺少發展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有朋友可能會問:你不是說了“鬼滅”的人物性格很鮮明瞭嗎?為什麼還說人物性格是它的缺點?

這是因為,性格鮮明不等於性格豐滿。就好比一個小混混性格非常暴躁,他的性格足夠鮮明瞭吧?可如果

僅僅是

暴躁,那麼他的性格就是不豐滿的,這個人設就有缺陷。

“鬼滅”的人物塑造類似於中國傳統小說的手法,那就是“

出場定型

”,也就是說人物在剛一出場,就基本定下了他在作品裡的性格基調。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舉例來說,就像《三國演義》裡的眾人物,都是出場定型。諸葛亮的睿智多謀、張飛的粗狂易怒、劉備的仁善寬厚、關羽的勇武忠義等等,哪怕有些變化也是針對這些方面而變化(張飛後期有粗中有細的一面,這就相當於他主要性格的反轉,是硬幣的兩面)。

所以為什麼同是四大名著,《紅樓夢》的歷史地位要遠遠高於其他三部?就是因為那三部小說裡的人物基本都屬於“出場定型”的範疇,是傳統的人物塑造模式,而《紅樓夢》中幾乎每一個主要人物(甚至很多次要人物)性格都是充滿了變化、瑰麗多姿的。《紅樓夢》在人物塑造方面完全高出其他小說一個維度。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所以從更深層次來說,想要人物性格更豐滿,僅僅是略施變化可不行,他需要發展,需要深化,乃至蛻變。

“鬼滅”的人物顯然還不能滿足這一條件,作品中的人物基本都是平面的。

比如主角炭治郎,他出場時就是溫柔、堅韌、永不放棄等——老實說這樣的性格在少年漫中十分常見,算不上多獨特,更談不上有何深度。你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性格,在無數少年漫中是“泯然眾人”的。

你想想自己此刻能腦補出來多少個這樣的主角就知道了——當然了,你也可以說“少年漫”就是這樣,這型別的動漫就是有這樣的特點,那也沒有問題。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我本來挺期待炭治郎性格能夠所有發展的,結果我的期待落空。

經歷了這麼多生死戰鬥,看過了這麼多的悲歡離合,沒想到炭治郎到最後都還是溫柔、堅韌、永不放棄——

你可以說這是作品從一而終,這是市場需求,這是眾望所歸,但你唯獨不能說這是作品需求。

按照正常的邏輯,炭治郎的性格應該更深化,對人性和生命的體悟更透徹,才符合故事發展脈絡。

一成不變的炭治郎性格足夠鮮明,可是一點都不豐滿、深刻。他是臉譜式的,他不夠立體,不夠多樣,不符合作品所描繪的故事圖景,因此就顯得不夠真實。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讓我們看看同樣經歷了生死戰鬥、悲歡離合的《巨人》主角艾倫,他的性格是怎麼變化的。

艾倫一開始的性格是熱血、莽撞、單純、充滿正義感,一心只想毀滅所有巨人;然後逐漸變得不再信任周邊的朋友,有些扭曲;到最後想要殺掉所有反對他的人——這中間的性格變化,看似複雜,但卻是符合邏輯的,是緊扣劇情的,是滿足人物動機的,這就是角色性格的發展。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甚至有粉絲總結了這張圖

反觀“鬼滅”,除了主角炭治郎之外,其他的主要人物如善逸、伊之助、富岡義勇、鬼舞辻無慘等等,都可以簡單給他們劃歸到某種性格型別中去,而沒有太大違和感。至於那些出場比較少、甚至淪為工具人的人物就更不要提了。

平心而論,在如今快餐當道的年代,一部動漫想要在商業上足夠賣座,首先要滿足的是讓人獲得酣暢淋漓的快感,而非供人們深入思考的文字。

鬼滅之刃是“神作”嗎?商業化成功,它不過就是精緻的商品

如果從這方面考慮,那麼《鬼滅之刃》無疑是非常優秀的,它完美地符合商業邏輯,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夠在票房上超越《千與千尋》的原因。在這裡,簡單的線性性格是可以接受的,這反而可以增加觀眾對角色的印象(畢竟簡單純粹)。在商業環境下,平面的性格反而是優點。

正因如此,我們不能把《鬼滅之刃》歸為“神作”之列,因為它僅僅是一個

精緻的商品

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