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壇第一美女:20歲得奧運金牌,後出走臺灣,成國乒頭號敵人

說起陳靜,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但對於熟悉中國乒乓球歷史的人來說,陳靜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下這位乒壇奇女子。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有個新設定的比賽專案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個專案就是乒乓球男女混雙。遺憾的是,作為乒乓球大國,這個專案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卻被東道主日本隊的水谷隼/伊藤美誠奪得。

很少有人知道,乒乓球被第一次被設定為奧運會比賽專案,是在1988年的第24屆韓國漢城奧運會。正是在這次奧運會上,20歲的小將陳靜為中國贏得了歷史上第一枚乒乓球女單奧運金牌。

令人意外的是,3年後,陳靜出走臺灣。

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28歲的陳靜代表中華臺北對戰鄧亞萍,獲得女子單打銀牌,不僅為中華臺北在奧運獎牌數實現零的突破,而且至今仍是中華臺北隊在奧運會乒乓球賽上所取得的最佳名次。

2000年悉尼奧運會,32歲的陳靜再次代表中華臺北獲得女子單打銅牌。

陳靜當年出走的內幕是什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陳靜代表臺灣對戰鄧亞萍,到底有沒有讓球?本文今天做個詳細梳理。

一、1988年漢城奧運會奪金

陳靜1968年出生於湖北武漢

,從小開始練球,11歲時在武漢少年宮舉辦的乒乓球賽中拿下少年組冠軍。作為天才型選手,陳靜被選中進入湖北省隊,並於18歲時入選國家隊。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夕,中國乒乓球女隊有5人具備參加奧運會資格,何智麗、焦志敏、戴麗麗、李惠芬和陳靜,但是隻能從中選出3人參加奧運會,3人中再選出2人參加女子雙打。

何智麗因為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世乒賽中不聽從領導安排,被排除出參賽陣容。

何智麗

這樣就剩下焦志敏、李慧芬、戴麗麗、陳靜4個人,4個人怎麼選是個問題。在一次民意摸底中,叫運動員們填上心目中的奧運人選,陳靜4個人排了次序,但在後面附了一句話:為什麼不啟用年輕選手。

或許是陳靜的這句話打動了當時的教練組,最終將參賽資格給了陳靜。

於是3人名單就出來了:焦志敏、戴麗麗、陳靜。

焦志敏

名單公佈後,引起了何智麗的強烈不滿,何智麗認為自己是1987年新德里世乒賽金牌得主,水平比戴麗麗高很多,為啥戴麗麗入選了,自己卻沒入選?並且公佈了她和戴麗麗對打比賽分數。

一時間,輿論譁然。最終的處理方式是,將戴麗麗也拿下,換上了李慧芬。

此時3人名單成了:焦志敏、李慧芬、陳靜。

奧運會比賽時,3人均進入了4強,最終進入決賽的是25歲的李慧芬和20歲的陳靜。這時候,教練組有了個善意的想法,李慧芬已經25歲了,這很可能是她的最後一屆奧運會,而陳靜才20歲,以後還有機會,於是教練組提出:這個冠軍讓李慧芬來拿。

88年漢城奧運會的陳靜

當晚開會提出這個決定時,陳靜沒有表態,教練組認為她同意了。

可誰知道,當時的陳靜年輕氣盛,心裡想,為啥冠軍要讓給她?大家公平競爭,誰贏了誰拿冠軍。就這樣,在決賽中,陳靜以3:2戰勝了李慧芬,贏得奧運會歷史上首個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為中國隊奪得一枚寶貴的金牌。(

那一屆奧運會上,中國奧運代表團一共只奪得

5

枚金牌

中間為陳靜

二、1991年出走臺灣始末

陳靜離開國家隊,進而出走臺灣,是多重因素的共同結果。

第一,陳靜當時的水平在隊內並不穩定,那個年代是中國乒乓球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高手眾多,陳靜能奪得1988年奧運會金牌,也有一定意外成分,而且鄧亞萍等後起之秀很快崛起。在88年奧運會後,陳靜在多次國際比賽中並未取得好的成績,因而未入選1990年北京亞運會參賽名單。

這對於年輕、好勝心強的陳靜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

第二,據傳當時陳靜因為感情出現變故,影響了訓練,水平急轉直下,且因為陳靜個性較強,不願意聽從教練組安排與鄧亞萍打雙打,最終被國家隊退回湖北省隊。在湖北省隊訓練期間,陳靜內心並不平靜,她還想證明自己,可她已經回不去國家隊了,怎麼證明自己呢?

第三,當時,中華臺北奧會副主席李慶華認為,陳靜雖然退出了中國國家隊,但仍有奪牌能力。於是就依據臺灣頂尖優秀體育人才引進計劃,以傑出大陸體育人士名義,專案辦理身份居留證件,並代表臺灣參賽。

據陳靜本人的原話,之所以赴臺灣打球,是因為:“我在退役的時候,技術其實並不是特別完美,我為什麼選擇復出,就是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最佳化自己的技術。因為有進步的空間,中國隊對於我的上升空間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無法預估的”。

陳靜:“我剛剛復出就打進了世乒賽女單決賽,中國隊馬上就把我視為第一對手”。

這裡順便再說下何智麗,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何智麗,未入選1988年漢城奧運會參賽名單,倍感失落的何智麗選擇退役,隨後遠嫁日本並改為日本國籍,以小山智麗這個名字代表日本參賽。

陳靜表示:“為什麼何智麗不是中國隊的第一對手,主要是因為她的技術太單一了,根本沒有什麼高水平的技術,中國隊對她瞭如指掌,她沒有什麼威脅,我是最大的威脅”。

三、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對戰鄧亞萍細節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是陳靜首次代表中華臺北參加奧運會。

她先是贏了代表日本參賽的前隊友何智麗,然後又在半決賽中擊敗了中國隊的喬紅,進入女單決賽,對戰自己的前隊友鄧亞萍,爭奪奧運金牌。

這場比賽受到了空前關注。

比賽一開始,鄧亞萍接連贏下2局,比分分別是:

21-14、21-17。

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決賽

隨後,陳靜又連扳回2局,比分分別是:

22-20、21-17。

可以說比分非常接近,二人都很有實力奪冠。

第5局是決勝局,雙方比分相持到5比5的時候,出現了意外:看臺上有來自臺灣的觀眾大喊違規政治口號。隨後中國隊提出了抗議,比賽暫停,搗亂者被扭送出賽場。

當一切歸於安靜,比賽重新開始後,陳靜連輸16球,以5比21的比分輸給鄧亞萍。

因為第5局21:5的比分,和前面4局相比,太過於懸殊,很多人認為是陳靜考慮到自己曾經是中國國家隊隊員,所以故意放水讓球,讓鄧亞萍得冠軍。

陳靜本人的說法是,當時有人搗亂所以比賽暫停,導致自己分心,再回到賽場時節奏已經被打亂了,因此才以大比分落後。

多年以後,有記者就這個問題採訪陳靜,陳靜主動岔開了話題,她說:“這個問題或許太敏感了”。

有人說,陳靜這是高情商,如果她當時贏球了,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會被電視機前無數觀眾所唾棄,以後就再也沒辦法回大陸了。

鄧亞萍奪冠,薩馬蘭奇摸臉鼓勵

也有人說,陳靜是實力不濟,最後完全被鄧亞萍的氣勢壓倒,因此才以大比分落敗。

陳靜曾說過:“我從來沒有要和中國隊隊員死拼的念頭,我沒有帶著復仇的想法去對抗中國隊隊員,絕對沒有,我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實力”。

而在是否讓球這個問題上,或許只有當事人心裡才清楚,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判斷。

後來,陳靜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叫《贏別人,也要超越自己》。我想陳靜真的是超越了自己。

四、再回到大陸

2000年,陳靜再次代表中華臺北參加了悉尼奧運會。

在本次奧運會半決賽上,32歲的陳靜遇到了國乒第二代大魔王、巔峰期的王楠,最終不敵對手,未能進入決賽。好在最後還是拿到了銅牌。

右一為陳靜

至此,陳靜成為奧運會乒乓球比賽歷史上,首次集齊金、銀、銅三枚獎牌的人,而且三枚獎牌還分屬海峽兩岸,實在是難得。

2001年悉尼奧運會結束後,考慮到臺灣乒乓球氛圍不夠濃厚,自己發展空間有限,於是陳靜選擇回到大陸。她雖然代表中華臺北參賽,但並未拿臺灣身份證,隨時可以回大陸。

在臺灣期間,陳靜在臺北體院攻讀體育運動心理學。完成學士學位後,她又孤身前往美國

普林斯

頓大學擔任大學乒乓球隊總教練,並深造英文。

回大陸後,陳靜選擇了廣州,去華南師範大學繼續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

左為陳靜

2006年7月,陳靜被聘為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的副教授。

2006年10月,為備戰北京奧運會,陳靜應邀進駐國家乒乓球隊擔任心理輔導。此時,離她被從國家隊開除,已經過去了15年。

2008年,陳靜還作為火炬手參加聖火傳遞。

2013年,陳靜在深圳辦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乒乓球俱樂部,非常有名。

如今她還是乒超球隊的老闆。

陳靜的人生充滿了色彩,獲得奧運冠軍後,因為想證明自己而出走臺灣,證明自己後又回到大陸做大學副教授,然後再回到國家乒乓球隊做心理輔導員,再到成功的俱樂部老闆,多重身份的轉變,每一次都取得了成功,不是每一位奧運冠軍都能做到這一點。

她在自傳中寫到: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對生活一定要充滿激情,沒有激情的人生是黑白的人生,要過彩色的生活。

希望大家都能從陳靜的人生經歷中學到點什麼,讓自己的人生充滿色彩。

最後,再回頭看看陳靜在亞特蘭大奧運會決賽中輸給鄧亞萍以後快樂的笑容,我被這個笑容感染了。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