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這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一句名言,讀來讓人沉思。

經常聽到“換位思考”一詞,也經常聽到“感同身受”的表達,但真正能穿上別人鞋子去走的人能有幾個呢?不敢說沒有,但一定是寥寥無幾吧。所以說,換位思考,只是換了個位置,卻無法換去思想,無法換去經歷,而感同身受就更多的是紙面上的冠冕堂皇,一時之感如何能成為生命之受?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而面對別人境遇的時候,是你眼中的幸福也好,是你眼中的不幸也罷,我們可以送上祝福,送上力所能及的幫助,但切莫從主觀的意識裡評定別人的生活。

曾看過一個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說一個窮人,每天靠幹苦力努力地賺取著微薄的一點收入養活著家,有一天一位富人看見他可憐,要送他一些錢,卻被他堅決拒絕了。這位富人很詫異!

可能,讀到這裡,許多人也有著同樣的詫異。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當有人知道這件事問這位窮人時,這位窮人說,我不需要這種施捨,雖然我每天很辛苦,但我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的,我需要錢,但我更需要不低頭。

“君子

愛財

取之有道”,我們從中國文化,從儒學的角度可以很好理解這位窮人的行為。“ 不食嗟來之食”,那不是簡單一粥一飯的問題,而是一種上升到人格的尊嚴。

其實,這個故事還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理解了《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那句話,那位想行善的富人的善舉是他自己換位思考,甚至是他在所謂“感同身受”後的結果,卻就是沒有理解了他眼中這位“窮人”的思想,因為他的換位只是地理屬性,卻無法感受到“窮人”的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內知。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漂亮的結尾。

富人特別好奇這位窮人為何會拒絕他的善意,他就悄悄去探訪了他的家。當他去到他的家裡時,他發現,這位窮人的家很簡陋,或可以說有一些破,但卻給他一種很乾淨、很溫暖的第一感覺,窮人妻子把家裡收拾的很溫馨。這位窮人的妻子因為腿有殘疾,所以在家做一些手工的活計,她每天都給她的丈夫精心地做好三餐,丈夫什麼時候回家,吃到的都是熱乎乎的飯菜,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最低廉的飯菜,但她的“窮人”丈夫吃在嘴裡卻是最美味的珍饈,因為那是隻屬於他和她的幸福生活。

這,可能是這位富人永遠無法理解的。他眼中的窮人,雖然在金錢和財富上是貧窮的,但在精神上是溫暖的,是富足的。這是不是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呢?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其實,寫到這兒,我想說,這位富人的善意是真誠的,這位窮人的拒絕更是真誠的。雖然這位窮人生活艱辛,但這是他的人生之路,拒絕是他人生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是他要用他的努力去點亮他和妻子生命的那盞燈,那讓他自己發光就好。

誠然,有一些人是需要或是覺得可以接受別人用光去照亮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我們不予評判。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所以,在別人拒絕你的幫助時,請不要吹滅他的燈,哪怕是善意的。

楊絳先生說過一句話:

人家掛著窗簾呢,別去窺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華麗的也好,樸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懶得掛,不妨就敞著個赤裸裸的視窗。不過,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

先生的這句話,或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可以更好理解“尊重別人選擇”這個問題,不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而每一個人也有被別人尊重的權力。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仔細品味,楊絳先生的“窗簾”和《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這句話,是不是有著同樣的邏輯?

每個人都用生命發著自己的光,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這樣才能讓每個自己都有用自己的光照亮的生命空間,絕不能惡意地去吹滅別人的燈,卻也不要善意地去用自己的光照亮別人。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生命

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在百家號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感謝文友喜歡,願以月明之素光與您結緣,給您溫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月明素光暖

原創作品欣賞:

追尋北方的風雪,那是冬的風骨!

原創作品欣賞:

我在冬的岸邊眺望著……

原創作品欣賞:

雪落在了江南……

原創作品欣賞:

與十二月握手,等雪落下的時候,且與歲月共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