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

可能真的是因為夏日的空調能殺人於無形,一冷,人就容易渴望同類的體溫。最近身邊總有朋友懷疑自己有肌膚飢渴症,因為“整天都想找人親親抱抱”。

其實這種感受非常普遍,因為

肌膚的親密接觸可以促進催產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降低壓力,增加快樂。

幾乎是百利無一害,這麼好的體驗誰會不想念呢。

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

在網路親密愈加膨脹,麼麼噠親親滿天飛,每個人都是姐妹和寶貝的當下,線下的親密進展似乎還是磕磕絆絆。我們會感激於朋友的關心,卻羞於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會心疼父母的白髮,但哪怕面對的是他們在廚房忙碌的背影,也很難說出一句“我愛你”。

鼓勵大家去表達對身邊人的愛意,就是7.6國際親吻日的意義。

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

無論是臉頰吻、輕吻又或者是舌吻,都表達了一種親密和真誠。當然,在沒有吻臉頰禮的東亞文化中,親吻更加侷限於情侶和愛人之間,也更加侷限在私密場合,除了在大螢幕上

(還有大學宿舍樓下)

幾乎很難在公眾場合看到親吻的人。

在朋友、家人之間表達愛意的替代品便是擁抱了。我們常常看到玩樂的孩子們相擁在一起,也常常看到父母懷抱著孩子,但是隨著年齡漸長,和家人朋友擁抱的頻率卻在逐漸減少。

孩子開始感到羞澀,父母也不適應將如何將“懷抱”轉為“擁抱”,偶爾笨拙的擁抱似乎又有些尷尬。

家長將愛彆扭地轉換成“不是我孩子我才不管你”,轉換成打是親罵是愛,轉換成一次次爭吵,一次次控制與反控制。

“我是世界上最愛ta的人,為什麼ta就是看不到呢?”是屬於很多家長的迷思。

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親情之中,在愛情和友情中也是常客。有時候對待越熟悉的人,就越會發現說狠話比表達愛意要容易,

說“討厭”比說“我愛你”更容易,話中帶刺比甜言蜜語更容易,轉身離開比擁抱更容易。

一次次言不由衷、一份份不被理解和接收的愛意背後,

我們究竟是不會表達愛意,還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愛?

如果現在問你,有哪些是你愛著的人,有哪些是愛著你的人,相信一定會出現不少名字吧。那麼,你還記得自己上一次親吻他們是什麼時候嗎?上一次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又是什麼時候呢?上一次飛吻呢?

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

“我也想呀,可是多不好意思!”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對於很多人來說,突然接收到身邊人的愛意都很彆扭突兀,更不用說向身邊的人表示愛意了。就比如上上有一次心血來潮在微信上對最好的朋友發了“我愛你”,結果朋友的迴應卻是”你有病?你別嚇我。“

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是表達愛和接受愛的能力和方法卻是需要訓練的。

在某一次生命表演工作坊裡,老師請大家在行走中和迎面走來的同伴擁抱,擁抱很長很長,然後繼續下一次行走。大家就這樣一直重複著行走、擁抱、分離。面對陌生人,第一個擁抱大家都有些拘謹彆扭,手不好意思抬起來,兩個人中間總隔著些距離。

後來大家已經習慣了擁抱,雙方相視一笑就能大大方方張開雙臂。

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

在另一個“我愛你”、“我恨你”訓練裡,對角線相向而走的兩個人需要對著對方說“我愛你”或“我恨你”,大家一次次走過去,音量越來越大,感情越來越豐富,肢體動作也越來越大。從最開始有些羞怯的“我愛你”,變成了最後底氣十足的“

我!愛!你!

”。

在一次次訓練後,大家好像就適應了表達愛,適應了表達感謝。尤其是當這種表達得到了迴應,我們就會發現“

原來也沒什麼大不了,根本沒有什麼需要害怕的。

要怎麼訓練呢?不如就從今天國際親吻日給身邊的人一個啵唧開始吧!

你上一次親吻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