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分析:婚姻中有更高吸引力,“高知剩女”可能正逐漸消失

“終身不婚率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男性中持續上升,但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女性在婚姻中愈發具有競爭力,‘高知剩女’現象在當前已成為一個偽問題。”

最近,2022年第5期的《婦女研究論叢》刊發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於嘉的文章《何以為家:第二次人口轉變下中國人的婚姻與生育》。

透過對“五普”、“六普”和“七普”資料的分析,於嘉注意到,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男性中,終身不婚的比例在近20年內持續增長,尤其是近十年。

在2000年與2010年,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40歲男性中約有10%未婚,而在2020年,這一比例已上升到約20%。

受教育程度為初中、高中和大專的男性的初婚時間也持續推遲,2000年,這些男性30歲時進入婚姻的比例超過90%,而202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約70%。受教育程度為本科和研究生的男性雖然進入婚姻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最終進入婚姻的比例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男性更高。在2020年,受教育程度為研究生的30歲男性已婚的比例只有60%,但可以看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婚比例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有著更快的增速,40歲時僅有約3%未婚。

“上述結果表明,在近20年間,社會經濟地位最低的男性有越來越高的比例被排除在婚姻市場之外,而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男性雖然整體進入婚姻時間較晚,但在婚姻市場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最終進入婚姻的比例也更高。”文章分析道。

於嘉還注意到,女性40歲時未婚的比例在2000-2020年有所增長,但各受教育程度的未婚幅度變化都不是很大。

文章稱,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女性進入婚姻時間最早,且並沒有明顯推遲初婚時間。2020年,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20歲女性有超過30%進入了婚姻,40歲的女性中則僅有約3%未進入婚姻。受教育程度為初中的女性初婚時間在2010-2020年有較為明顯的推遲,2010年,有60%的25歲初中學歷女性已婚,而2020年,這一比例則降至不到40%。高中、大專和本科學歷的女性初婚時間在2000-2020年也持續推遲,2000年這三類受教育程度的30歲女性中超過90%已進入婚姻,而2020年僅有約70%已婚。

此外,40歲時未婚的比例也在高中、大專和本科學歷的女性中略有增加,其中高中學歷的女性增幅最大,2020年增至5%以上。研究生學歷的女性,其初婚時間整體較晚,初婚主要發生在25-35歲,2020年30歲的這一群體中約40%未婚,但是其結婚率在30-35歲的年齡區間有著較快的上升。此外,

對於研究生學歷這一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女性群體,2020年,其終身不婚率並不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更高,甚至低於受教育程度為初中、高中、大專和本科的女性。

於嘉指出,這一結果意味著,所謂的“高知剩女”現象在當前中國可能正在逐漸消失。

文章最後總結道,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分受教育程度的年齡別結婚率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最低的男性40歲時未婚的比例在2020年上升至20%,而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的男性雖然整體進入婚姻時間較晚,但最終進入婚姻的比例更高。在女性中,除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女性外,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2000-2020年均明顯推遲了進入婚姻的時間,在40歲時未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然而,在2020年,相比於初中、高中、大專和本科學歷的女性,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女性雖然進入婚姻時間較晚,但在40歲時未婚的比例反而更低。

“這表明,‘高知剩女’現象在當前中國可能已經是一個偽問題。”這篇文章表示,隨著婚姻經濟成本與家庭生活成本的逐漸增加,“男主外,女主內”的婚配模式可能不再是最優的選擇。

男性也期望尋找到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女性與之共同承擔家庭經濟壓力,這使得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女性在婚姻中具有更高吸引力。對這些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女性而言,雖然擇偶標準更高、尋找配偶的時間更長,但由於其存在持續的婚姻競爭力,最終進入婚姻的比例反而比社會經濟地位較差的女性更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