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記憶:齊家包子

禹城記憶:

齊家包子

30年前,現在糖城廣場的西側、中國人民銀行南邊,有家齊家包子鋪,包子鬆軟、味香湯多,文明一時,那個年代,是小時候最好吃的包子,成為當時的地方特色小吃。現在早已不再經營,但給很多的70、80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包子全是用雞皮攪的肉餡,當時覺得可香了,吃一口嘴裡流油、滿口留香,回味無窮,也與那個時候的我們肚子裡沒有油水有關。吃這種灌湯包子必須蘸著醋吃,記憶最深的是在包子鋪的一角擺放著一個裝醋的大罐,這個大罐裝滿醋足有幾百斤重,目前為止,是我在飯店見過最大的裝醋器具了,人們吃包子時都是自己拿著小盤子去大罐旁接醋,人們都說那個醋好吃,有點香甜的味道,所以每次吃完包子,人們通常把盤子裡的湯和醋一起喝掉。包子鋪老闆說這種醋是從濟南那邊運過來的,比當地的醋要貴不少,所以好吃。那時候人們進城,如果不去吃幾個齊家包子,都不能算來過縣城。

小時候的味道,是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每年到趕會或是看燈會的時候,齊家包子鋪擠滿了很多人,那時候吃個包子跟過年似的!包子蒸不上賣,人們就坐在那裡耐心的等著,老闆通常把剛蒸出來的包子十個十個的分到每張餐桌上,人們吃完就看著空盤子再等著,感覺越吃越餓。包子兩毛錢一個,一個人有時一口氣能吃20個。還有就是趕到放學的時候,上高中的我們一窩蜂似的向包子鋪跑去,一塊搶著買,好不熱鬧。那青蔥歲月和那幫夥伴,好想念,但再也回不去了,只留下美好的記憶。

永遠忘不了的是一個下雪的冬天,那天中午,我正在那裡吃包子,飯店老闆的女兒說要吃午飯,由於店裡人太多,老闆沒時間給女兒單獨做飯,就讓她去拿幾個包子先吃著。他女兒順手拿了幾個包子坐在我桌子旁邊,她把包子裡面的湯和餡全都倒在了盤子裡,只吃包子皮,我發現這件事後就再也沒去那裡吃過包子,總認為包子裡面放的肉不好,不然他家的閨女為什麼不吃裡面的餡呢?所以後來這家包子鋪什麼時候挪走了或是不經營了,我就都不知道了。

前幾日,無意間碰到了包子鋪老闆的女兒,我就好奇的向她問起了當年只吃包子皮的事,她說是因為自己從小不愛吃薑,餡兒裡有姜所以才吃包子皮的,直到現在也聞不了姜的味道,她說她既然愛吃皮兒,肯定也想吃餡兒、也喜歡餡的那個味道,但是不能依著她一個人不放姜呀,所以只能吃皮兒解解饞,現在她媽有時候在家還做那種包子,也是她吃皮兒,她的兒子吃餡兒。我聽了後自責很久,因為當年沒弄清楚怎麼回事,自己理解有誤,從而少吃了很多那裡的包子。

時過境遷,現在的我們再也吃不到原來味道的包子了。也許是時代變了,也許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口味變了,現在對各種各樣包子的好吃與不好吃也沒法下定論,所以只有那個年代的包子成為大家最美好的回憶了。

(個人簡介:張寶利,男,漢族、 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德州作家協會會員。業餘時間熱衷於文學創作,在多家報紙、刊物上發表文章數篇。登陸齊魯壹點網查詢壹點號張寶利可以收看到更多作品。郵箱gxqxbzbl@126。com )

禹城記憶:齊家包子

壹點號 張寶利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