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一位億萬富翁到海邊度假。

他看到一位中年漁夫,在淺海里怡然自得地打漁,而且經常在海灘上休憩。

富翁:“你為什麼不出海多打幾船魚呢?”

漁夫:“我為什麼要多打幾船魚呢?”

富翁:“你每天多打魚,多賣些,就能掙更多的錢啊。”

漁夫:“我掙更多的錢幹什麼呢?”

富翁:“你掙很多錢,就可以在海邊蓋間大屋子。然後和我一樣,享受陽光、沙灘和大海。”

漁夫:“我現在不是和你一樣嗎?”

happy time

01

電影《時間規劃局》描述了這樣一個世界:

所有人長到25歲後,便不再變老。你能活多久,取決於你賺了多少“時間”。

這是一個用“時間”作為貨幣的世界。

你工作賺“時間”,買東西花“時間”。當你手臂上的“時間”清零時,立刻會死。

在這裡,世界被劃為不同的“時區”。

貧民窟的人,命以“天”計算;

中產可能以“年”計算;

富豪則以“百年”計算。

窮人的一頓午餐是30分鐘,咖啡4分鐘,坐一次大巴2小時。

他們不停地賺錢,不停地花錢,每天都被死亡威脅著。

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在路上突然倒下。

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如果同樣是“1小時”,你會拿去買件衣服、看一小時書,還是陪伴家人或幹自己喜歡的事呢?

02

《時間規劃局》的世界裡,時間不僅是“金錢”,更是“生命”。

與之相關的,是最近很火的概念——

躺平。

不同於“996”,“躺平”者似乎更愜意,更能自由。

最早的“躺平”,可能就是深圳“三和大神”們。

他們流浪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場,吃掛逼面

(白水煮掛麵),

住極其便宜的旅館、網咖包夜或乾脆睡地上。

如果沒錢就打零工,幹一天玩三天,不考慮前途,也不想攢錢,甚至連身份證都賣掉了。躺平得廉價而徹底。

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還有成本稍微高一點的“躺平”。

比如在鶴崗花六萬元買了套房的人。

這位躺平者思維清晰:父母離婚不管他;職業海員,半年漂在海上;家鄉浙江房價太高,全國各地選便宜房子,找到了鶴崗;冬天出海,夏天回到鶴崗,避開寒冷的冬天。

還有一種“躺平”。

他們不需要為了錢而工作、可以自由生活。他們被稱為

FIRE一族。

03

FIRE,全稱“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意思是

“財務獨立,提早退休”,也稱“FIRE運動”。

這項運動是9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威廉·班根提出的“4%法則”延伸版。

這個理論大意如下:

假設掙夠一年開銷的

25倍,

資產按

每年4

%收益增值,

每年提取不超過

4.2%的金額支付生活所需,

那麼直到去世,這筆錢都花不完。

之後,FIRE透過《Your Money or Your Life》

(你要錢還是要生活)

一書,在美國流行起來。

從理財的角度講,就是攢夠一年開支的25倍後,透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取得大於4% 的年化收益率,被動收入就有望覆蓋個人支出。

如此,擺脫工作,自由不遠。

FIRE人群,奉行

“先攢錢,後享受”

,先苦後甜。

透過降低物慾,極簡生活,迅速攢夠年生活費的25倍,靠4%利息生活,逃離“不開心”的工作,獲得身心自由。

這群人也可以選擇繼續工作,但不是為了錢;也可以完全不工作,反正不缺錢,擁有更高級別的選擇權。

“FIRE”分層:

瘦火(Lean FIRE):

儲蓄僅僅只夠最低支出,必須儘量壓縮開支的FIRE追隨者,他們往往會過上嚴格遵守極簡主義的生活。

肥火(Fat FIRE):

儲蓄較為充裕,財務狀況比大多數正常退休者更好。透過控制物慾消費,投資理財獲得更多的儲蓄。

咖啡師火(Barita FIRE):

辭去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目前仍然從事某種形式的兼職,以支付當前開支並且仍在努力攢錢。

海岸火(Coast FIRE):

已經攢夠足夠的錢,覆蓋當下和將來的生活開銷,但仍然從事某些兼職工作。他們的兼職工作更多出於興趣和喜愛,較少為情勢所迫。

FIRE實際上就是一個“被動收入體系”。量入為出,降低物慾,重儲蓄,本金達到一定量之後,透過“被動收入”來覆蓋剛性支出。

04

在FIRE族中,有人解除安裝購物App,給自己立規矩,只買必需品,而且進一出一,買一樣必須扔一樣。

有人不看電視,不看微信,因為上面很多廣告,會引誘你去和別人比較,想買東西。

甚至有“光榮退休”的FIRE女孩分享:

物質慾望都是工作帶來的。

去工作場合,不願意比別人差,衣服包包都要裝備起來。工作不開心了,想要犒勞自己,第一反應就是花錢買痛快。

而現在在家怎麼舒服怎麼穿,自己做飯吃非常舒服。

更多的FIRE人,為了安全上岸,

在理財上下功夫。

從長期看,這筆理財的收益率既要對抗通脹,又要覆蓋生活收支,如果能有剩餘的,就更是賺了。

畢竟,FIRE成功的關鍵,也要“賺”。

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對於不工作的FIRE人群而言,每年4%的收益率,從何而來?

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據小範圍統計,國內“FIRE”人群有很多共同點:

A。 來自貧困或一般家庭。成長過程中,財務是痛苦來源。

B。 有份中高收入的穩定工作,但不一定熱愛這份工作。

C。 不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跟別人比較穿什麼衣服、開什麼車。

D. 最開始賺錢時,不會選擇買房,而是選擇投資。

他們相信,

錢賺錢

比人賺錢快,而複利和時間,是投資產生被動收益的好朋友。

自己可以休息,但金錢永不眠,永遠要在市場中勤奮工作。

FIRE人群常見的理財手段包括:

1、存錢

存錢對FIRE族來說是剛需,絕不輕易挪用。

FIRE人群會努力培養自己存錢的習慣。

儘管目前定存利息不高,但畢竟來得踏實、可靠。而且這筆存款不能輕易挪用,做到“專款專用”。

不過要博4%的年收益,光靠存錢是不行的。五年整存整取的利息,每年只有2。75%,還是單利。

某商業銀行存款利率

什麼時候才能不上班?他們給了我啟發

資料來源:商業銀行官網

2、炒股或買基金

除了銀行儲蓄,很多FIRE群眾也會博一些更高收益的機會。

特別是去年權益類基金火爆之後,90後、00後大量湧入基金投資,成為一道另類風景線。

FIRE們藉助股票或者權益類基金,希望分享中國經濟、優秀企業成長紅利。如果成功,有可能賺到提前退休的錢;運氣好點,甚至逆風飛揚、走向人生巔峰。

不過FIRE人群一般不會一把梭,畢竟股市風險大。

3、定投

定投是分批、有紀律的投入,很多FIRE一族都有定投。

定投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投資。沒有絕對金額高低之分,也不像“一把梭”那麼考驗人。

定投一方面追求“在場”,儘量避免因為踏空而懊悔、追高而氣餒。另一方面,希望能上漲賺收益、下跌積累份額。

我們無法預測定投能帶來多少收益,但它有望助力財富夢想,也是理財工具庫中的重要一員。

時間和複利,被FIRE一族給予厚望。

時間和複利,也是定投成功的關鍵。

即使是非FIRE人群,時間也是投資的“玫瑰”。

FIRE承載普通人的小理想。

即便堅持到一半放棄了,也可以收穫一個理性消費的好習慣。

FIRE一族,小滿而常樂。

happy time